第480 章 问题初现
第480 章 问题初现 (第1/2页)第二,长此以往,会不会反而挫伤了大多数工人依靠劳动改善生活的正当期望和积极性?
大家都要生活,都要养活一家老小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管理思路,应该聚焦在如何通过技术革新、优化流程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加效益,而不是在工人们本就菲薄的工资收入上做文章。
这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内部矛盾,不利于队伍的团结和稳定。”
陈朝阳这一番话,层层递进,语重心长。
他始终站在矿山长治久安、保护工人积极性、实现科学管理的高度,每一句都合情合理,充满了建设性。
表面上是在和马保华、孙福山探讨管理方法,丝毫没有指责他们个人,甚至充分肯定了工人本身的“觉悟”,
但每一处建议,都精准地指向了现有管理模式中违背规律、不可持续、甚至隐藏着巨大风险和人道主义危机的症结所在。
马保华和孙福山听着,脸上的笑容渐渐有些僵硬,只能连连点头称是:
“厅长考虑得深远!”
“您说得对,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够细致……”
他们意识到,这位年轻的领导,远比他们想象的要难对付得多。
他的话语像水一样柔和,却蕴含着穿透岩石的力量。
“是……是,陈厅长考虑得周到,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够细致。”马保华有些尴尬地回应,浑身发臊。
陈朝阳适时地将话题拉回技术层面,仿佛刚才只是随口一提的建议:
“所以啊,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根本问题。
保华同志,我注意到你刚才提到设备老旧是个大困难。
具体是哪些主要设备问题比较突出?
平时的维护保养和零配件供应跟得上吗?
这才是提高产量、保障安全、最终改善工人待遇的正道。”
话题的突然转换,让马保华松了一口气,赶紧顺着杆子往下爬,大谈设备如何老旧、配件如何难寻,再次将困难归咎于客观条件。
但经过刚才关于“典型”的这番交锋,会议室里的气氛已经悄然改变。
陈朝阳看似温和的话语,却像一根细针,已经刺破了包裹在“大无畏精神”下的脓疮一角。
马保华和孙福山心中那刚刚放松的弦,不由得又绷紧了几分。
而这个问题既专业又切中要害。
马保华略一沉吟,立刻答道:“厅长您真是明察秋毫。
主要就是井下的一些老式电钻、矿车,还有主巷道的通风机,都是服役十几年的老家伙了,故障率比较高。
维护方面,我们肯定是尽全力保障,但有些关键备件,比如风机叶片、耐压电缆,申请流程长,到位慢,确实影响了生产连续性。”
他立刻把设备问题巧妙地引向了上级物资调配的“客观困难”。
陈朝阳表示理解地点点头:“嗯,全国都面临类似问题,不容易。
那么,针对这些老设备,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安全培训是怎么安排的?
特别是新工人同志,如何确保他们能安全熟练地掌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