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这是来监视的,甚至是来审查的
第37章 这是来监视的,甚至是来审查的 (第2/2页)而军中宿将,常年风餐露宿,风湿入骨,疼痛难忍,则非独活之猛烈驱风、胜湿之效不可除。
二者看似相近,实则天差地别,若强行替代,轻则延误军情,重则枉送性命。
敢问杜吏,人命与国用,孰轻孰重?”
杜演的目光闪烁了一下,手中的笔在木牍上迅速记下几个字,口中喃喃自语:“不可替代,事关人命……”
他不再争辩,却又抛出了新的问题。
“此洁净之法,李药丞所创?”
杜演指着一套用于清洗伤口的陶盆、麻布和沸水煮过的铜匕。
“我粗略算过,仅此一项,便让伤兵营耗费平添三成,这多出来的三成耗损,于我大秦,究竟何益?”
又来了!
李沐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平静如水:“益处在于,药效更纯,伤口愈合更快,能让一个原本需卧榻月余的锐士,十日便可下地操练,让一名染了时疫的黔首,能更快地康复,重返田垄,以三成之耗损,换取七成之人力,此为大益。”
杜演的笔再次动了。
“此举,可使患者速安……”
李沐的后背,瞬间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猛然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和一个同僚探讨医术,而是在接受一场严苛的审判。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这个杜演曲解、记录,最终呈于李斯的案前。
那句人命与国用,孰轻孰重,听在李斯耳中,会不会变成李沐此人,心怀妇人之仁,罔顾大秦国策?
接下来的日子,杜演更是将商君、韩非子的法家典籍挂在嘴边,时常在言谈中引用,观察着李沐的反应。
终于,在一个寒风萧瑟的黄昏,杜演抱着一捆崭新的竹简,走进了李沐的官署。
“李药丞,这是廷尉大人赠予你的。”
杜演将那沉甸甸的竹简放在案上,目光灼灼地盯着李沐。
“廷尉大人说,医者医人,亦当知医国之理,李药丞既有济世之心,更当通晓这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李沐的目光落在竹简的卷首,三个古朴的小篆刺入眼帘——《商君书》。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这不是赠予,这是警告,是命令,是最后的通牒。
他缓缓起身,对着杜演深深一揖:“沐,谢廷尉大人厚爱。”
在杜演满意的注视下,接下来的每一天,李沐都将那卷《商君书》带在身边,仔细研读。
他甚至会偶尔向杜演请教其中艰涩之处,表现出一个勤勉好学的下属应有的一切姿态。
杜演对他日渐和颜悦色,监视似乎也放松了许多。
是夜,李沐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妻子秦玉婉一如既往地迎上前来,为他解下官袍,换上舒适的深衣。
烛光下,她的眉眼温柔如水,驱散了李沐一身的寒气。
“夫君今日似乎格外疲惫。”
李沐勉强一笑,没有多言。
他将那卷《商君书》随手放在桌案上,又从行囊中取出了另一幅崭新的、空白的竹简。
秦玉婉为他端来一碗热汤,不经意地瞥了一眼,只见丈夫在铺开的空白竹简上,以那种她看不懂的、笔画繁复的楚国文字,缓缓地、一笔一划地,开始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