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效仿武穆
第四十二章 效仿武穆 (第1/2页)张掌柜叹息道:“前几日还是听说东虏犯边,本以为我朝官兵可御敌于外,没料到沈阳卫竟失。”
这东虏猖獗至此,不仅让许多来往关外的生意没法继续操持,而且又要多不少从辽东逃窜而来的难民。
掌柜也没有多说,毕竟包厢内几人虽然都没有官职,但身份却是非富即贵,于是告罪一声,便匆匆离去。
只有那道鹿尾儿羹还在桌子上冒着热气,不过大家感觉氛围压抑沉闷,都没有再吃。
沈阳卫失守之事,众人早已知晓,但是听到有人亲身谈及,还是难免会心生几分天下兴亡的忧虑。
冯紫英此时看氛围不对,便强打精神,笑道:“大家也别过于忧心,天下事多,也不是事事不可挽回,如今圣天子在位,纲纪整肃,只要假以时日,陛下圣心决断,定会转危为安,重起振兴伟业。”
冷家兄弟闻言,也连忙附和称是,贾芸不懂军国大事,只是默默布菜。
但贾瑞却是淡淡一笑,把话题却是引到了军事上,问道:
“紫英兄,我祖上也是军功起家,若是我想效仿班定远,行投笔从戎之举,敢问紫英兄可否指点一二。”
此话一说,众人脸色倏忽一变,贾瑞怎么突然说起班定远。
冯紫英也是微微一愣,但还是耐心回答贾瑞的问询,道:“国朝制度森严,兵将分途,普通军士,一般出自世袭军户,或者是充军压配的罪犯,或者是边境招募的武人。”
“普通军士虽说太宗时定下了军功授爵的旧制,凭借敌人首级由兵至将,但战场无眼,且近来战事艰难,想靠此出人头地,难如登天。”
说到此处,冯紫英感慨道:“我等勋贵子弟,就是走这大头兵的道路,也没什么意思,一般来说若是将门或者勋族子弟,父祖多有人脉,那便可由父祖或者家中旧相识举荐,进入行伍中,从这基层武官做起。
经历战事磨砺,由父辈扶持,再慢慢崭露头角。
说到这里,紫英笑说:“小弟不久后便要调入御林军,做一把总,若论品职,相当于九品武官。”
“天祥兄若是想入伍报国施展抱负,或许可以找你府上老爷,看他能否通过人脉关系举荐,只不过我朝文重武贱,天祥兄何必舍文就武?”
听到冯紫英这番介绍,贾瑞心中倒是有了计较。
大周的制度放在这个时代倒也合理,只不过还是对普通军士不够优厚,不过也没办法,毕竟时代局限性在这,贾瑞也不会强求变革。
至于贾府找人举荐,贾瑞也倒是可以尝试为之。
但贾府这些人就是庸碌之辈,他们举荐的职位,想来不会多好,到时候还会被人认为攀附权贵,跟这些人牵扯太多。
不如还是走夏先生的路。
他不再提这个参军之事,且先把国子监的学业读着,日后再看机会。
随即贾瑞转换话题,又谈起了诗词歌赋,一行人兴致渐起,喝酒谈笑,暂时不提辽东战事。
酒足饭饱,却觉得意犹未尽,冯紫英提议五人可以去戏园子,看看新近歌伶的精彩演出。
看来紫英虽然玲珑剔透,但说到底还是二十左右的青年,正是爱玩,爱热闹的年纪,忍不住让新结识的朋友去一同消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