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2章(„ಡ⌣ಡ„)一瓣心莲铸道基
第3702章(„ಡ⌣ಡ„)一瓣心莲铸道基 (第1/2页)同一时间,朝廷,或者说大明皇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大明朝的嘉靖皇帝也收到了关于华山派玉女峰显露神迹的相关消息。
当然了,和嵩山派那种区区一个武林门派不同,他得到的消息要比嵩山派得到的要更早更全面很多,几乎是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就收到快马密报了。
于是!
那个仙风道骨,多智近妖,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虽然有近二十年不上朝,但是对朝中局势还是了如指掌,将一帮同样聪明的强臣、权宦玩弄于股掌之上,自己却稳坐钓台,坐收渔利的‘神仙’皇帝便有些坐不住了。
这不?
大明皇朝西苑永寿宫内,此时檀香袅袅,嘉靖皇帝正端坐在龙榻之上,身上穿着一袭绣着金龙的道袍,头戴紫金冠,面容清瘦,死死盯着手上的密报,眼神中透着一股超脱尘世的空灵,却又隐隐闪烁着对长生的炽热渴望。
是的,这里是大明皇家西苑,不是紫禁城!
自从经历了‘壬寅宫变’,差点被一群宫女给活活勒死的生死惊魂后,他便对紫禁城深宫产生了难以释怀的阴影和恐惧,也自此开启了长期移居西苑的离宫皇帝生涯。
西苑原本是从金朝、元朝时期就开始兴建使用,后来在永乐之后又再次大肆修缮的皇家园林,其水域开阔,亭台散布、森林茂密,既有自然的野趣,又具备园林精雅,是平日里皇家打猎纵马的主要场所。
但自嘉靖他这个皇帝入驻后,这里逐渐转变为集理政、修道、居住于一体的特殊政治中心,功能和紫禁城大内深宫类似。
在嘉靖移居这里之后,首先将位于太液池西岸的永寿宫作为主要居所,其建筑布局虽保持宫殿的规制,但内部功能已迥异于大内,比如增加了丹房、醮坛等取代了传统的朝堂职能宫殿,还终日香烟缭绕,乡野道士更是往来不绝。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修道和长生需求,嘉靖还在西苑大兴土木,兴建了大量的道教文化建筑,比如那最具代表性的‘大高玄殿’‘钦安殿’等等。
这些用于供奉三清诸神的道教宫观,其规模之宏伟,其雕梁画栋之华丽,半点也不输给大内紫禁城,甚至有些还要更新更好,以至于这里很快就成为了嘉靖举行斋醮仪式的核心场所,越发不想回大内了。
于是乎,他平日面见阁老群臣的时候干脆也都在这里!
甚至,为了加重西苑这里的道教色彩,他还广设祭坛,多修高塔、庙宇、香炉,诸如‘雷霆洪应之坛’等专为祈雨禳灾而建的坛庙相继出现,使原本好端端的皇家狩猎散心用的西苑很快就变成了一座巨大的皇家道场。
这些工程无疑是要耗费巨资的,所用很多名贵木材都采自川贵,石料则取自房山,而琉璃瓦件由官窑特供,其耗费的人力物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除了大兴土木之外,园林景观等等亦开始为他的修道服务并大肆改建。
就比如,嘉靖还命人堆筑假山以模拟仙山,开凿曲水以象征天河,甚至在太液池中放置舟舫用以‘云游’炼丹,原本供游赏的琼华岛、蕉园等区域,也被赋予荒唐的‘洞天福地’象征意义,亭台楼阁皆以道教术语命名,如‘迎仙亭’、‘朝元馆’等等,想要将这里变成他的洞天福地?
总之!
整个西苑被想要修仙长生的嘉靖给弄得乌烟瘴气的,要是那明成祖朱棣重生并来到这里,想必就绝对会认为这里是某个香火鼎盛的道观,而不是他那皇家园林?
也正因为大兴土木和耗费钱粮无数,在这片看似超脱的‘仙境’背后,则是这个大明王朝秩序的松弛和荒废。
但嘉靖可不管那么多,为了填他修道的那无底洞,他不顾民生,只是想方设法去捞钱。
据记载,仅嘉靖三十六年一次修缮就耗银数十万两,加之同期进行的京城外城加固、各地庙宇营建,使嘉靖中叶后财政捉襟见肘,田赋加派、盐引滥发成为常态,民生疲敝也日渐加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