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内心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内心 (第1/2页)不久之后,江畋松开眼神涣散的韦氏了。与此同时,他对方激活的记忆碎片里,得到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那位曾名染香的普王府女官,如今庒苑副使刘武吉的继室夫人,文婷乡君崔洁仪,已经在半年前不幸身亡了。
没错,也就是身为昔日普王府时的相好,如今躲在独孤封君/乐庭郡夫人府上,避祸多年的清客魏选义认出来,并暗中进行试探和接触的,那个大致时间点左右;她忽然就染上了严重的头风,在前往万安州的临泉庄修养后传出病亡。
但好消息是,这位出身“城南韦杜、离天两尺”门第,位列诸多宰相世系之一的韦氏大妃,所知晓和涉及的当年内情,远非区区一个普王府的女官可及。因为,她出身天宝末年的甘草宰相/清平堂老韦见素的长子,中书令韦鄂一脉。
因此被称为大韦氏一门,也因为世代尊奉和维护天家的立场,与韦见素的另一个儿子,也是梁公左膀右臂的三率之一韦涛,开创扶政三家之一小韦氏先人;在朝堂上隐隐长期对立/政见不合。但却与普王一脉,世代交好关系匪浅。
因此,当年闺名韦知柔的南海大妃,也是那位真珠姬/郡主,为数不多的亲密手帕交/闺中蜜友之一。就连她的兄长和弟弟,当年也位列这位“沧海遗珠”的仰慕和追求者中。直到那位“尧舜太后”权衡利弊,将其指给外戚杨氏。
这才带着莫大的遗憾,另取他人成家立业;然而,就在这位好闺蜜韦知柔的风光霁月,与长久亲睦和尚的背后;既有从小积累而成的心理阴影,也有隐藏极好的羡慕妒忌恨的一面;更有一些委实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阴私和黑暗处。
比如,她对于同样出自高门之家,真珠姬自小到大顺风顺水,独受“尧舜太后”宠爱有加的怨念。又比如,在事发之后的暗自幸灾乐祸,乃至探望示好式的推波助澜……尤其是她虽然未曾参与其中,却在种种端倪中有所察觉;
身为兄长的韦保衡,私下参与了对普王府的女官,也是真珠姬的亲密伴从,后来那位陈奉仪的轮番施暴和要挟;却主动为其提供了遮掩,并误导了普王府上的自查方向。因此,在兄长接掌家门之后,她也成功获得一个关键把柄。
最终在命不久矣的尧舜太后面前,设法谋取到最大的好处;令自身远嫁南海公室,避开后续风波。不但将当年某些可能牵涉其中人等,带到远离朝廷中枢追查的岭外之地,还籍此得到兄长为首的韦氏家门,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助力。
甚至,韦氏在远嫁离京之前,她通过对于兄长的试探和刺激;已经隐隐猜测和掌握了,关于与韦保衡一同施暴的,另外几名同伙的身份和家门线索。因此,如今韦保衡虽然贵为宰辅,但依旧隐隐的受制,这位心机和城府颇深的妹妹。
或者说这就是她逃离岭南,返京后的最大凭仗。但现在的这一切都归江畋所有了。然而,当江畋从这些深入挖掘和触发的记忆碎片中,慢慢的抽回思绪之后;却冷不防感受到眼角的湿润。此时此刻,这副身体居然不由自主的流泪了。
就因为在韦氏的记忆里,见到了那个人;不再是一张静止的平面画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一幕幕鲜活而刻骨铭心的回忆场景。哪怕隔着遥远的时空,哪怕有些模糊和失真,也依旧让人充斥着,难以言表的缅怀、惆怅和伤感。
相比“仙露明珠”一般,似乎永远凝固在某个时间中的那位;已经去世多年,却似乎无所不在,依旧活在大多数人的口口相传中,的那位尧舜太后,就要形象模糊的多了。就算在例行的内朝上,偶然间远远一瞥,也只是个华冠老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