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摸底
第26章 :摸底 (第2/2页)“好,东宝,我们支持你,咱们就养牛!”
……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秦浩便已收拾停当,准备启程赶往上海。
宋运萍一家早早地等在门口相送。宋母拉着秦浩的手,絮絮叨叨地叮嘱他出门在外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
宋父言语不多,但眼神里充满了不舍,几次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重重拍了拍秦浩的肩膀:“浩子,家里都挺好,不用惦记。大男人,事业要紧,该闯就大胆去闯!”
宋运辉则是默默帮着把行李放进汽车后备箱。
宋运萍站在秦浩面前,眼神里是藏不住的眷恋,阳光洒在她略显单薄的肩头,渡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她脸上努力维持着平静的笑容,轻声说:“路上小心点。”
秦浩目光落在她清秀的脸上,低声道:“好好念书,照顾好自己,我有空就去京州看你。”
简单的告别后,黑色的皇冠轿车带着引擎的低吼驶离了山背大队的泥土路,卷起一阵烟尘。
宋运萍一直站在家门口,直到车子彻底消失在视野尽头,才默默转身,眼底氤氲着一层薄薄的水汽。
与此同时,上海滩的繁华与活力扑面而来。这座远东明珠,即使经历时代风雨,骨子里的摩登与野心依旧如黄浦江般奔涌不息。高楼比晋陵县多了许多,街道宽阔,行人的衣着也更显时髦。
秦浩抵达后并未有丝毫停歇,杨巡早已带着整理好的资料在落脚的酒店等候多时。
“浩哥,按照您的要求,这是初步筛选出的意向合作工厂名单,主要集中在轻工、五金、小型机电这几个门类,都是之前供货质量相对稳定,厂领导也比较有想法、愿意接受改进建议的。”
杨巡恭敬地递上厚厚一沓文件,上面详细列出了工厂名称、地址、主要产品、产能规模、厂长姓名、现有技术水平和优势劣势分析,甚至还有秦浩特别标注的“企业风气”评估。
秦浩接过资料,快速而细致地翻阅着,没有丝毫客套寒暄的意思。这次上海之行至关重要,绝不仅是简单的供应商考察,而是为浩然国际未来数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战略奠定基础的一次关键布局。
“行程安排紧了点。”秦浩合上资料,直接切入主题:“我们时间不多,明天就开始。每个厂都要实地走到,不仅要看设备、看厂房、看生产样品,更重要的是和厂长、技术骨干甚至一线工人交流,摸清他们的真实想法、管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意愿。账目、生产效率、次品率、成本构成这些细节,都要想办法摸透。特别是技术力量的储备和提升潜力,是考察的重中之重。”
“明白,浩哥。”杨巡立刻应道:“车已经准备好了。厂方那边也都打好招呼了,只是……您搞这么大阵仗,听说市里边,已经有人问起来了。”
“意料之中。”秦浩平静地喝了口水:“不用理会,就按我们商量好的统一口径回复:国外核心客户对供应商的加工能力和质量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实地评估以满足其全球采购标准。我们只是做前期尽职调查。”
杨巡郑重点头。
接下来的半个月,秦浩和杨巡几乎化身陀螺,早出晚归,奔波在上海各区县的大小工厂之间。
秦浩话不多,但每一句都直指要害。
“李厂长,这个设备的核心部件磨损到什么程度了?备件更换周期多长?能买到原厂的吗?”
“为什么这个环节的损耗率一直这么高?分析过主要原因吗?做过工艺改进试验吗?”
“厂里现有的技术人员,有没有去专业院校进修的机会和意愿?薪酬结构能留住骨干吗?”
他不问产值,不问利润,甚至很少问具体产品的订单交付能力。
他关注的焦点,始终围绕着“技术壁垒”、“生产工艺改进”、“人员素质提升”、“质量管控体系”这些对于大部分习惯了计划经济、习惯了粗放经营的国营工厂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却又隐隐感觉到未来必须面对的痛点。
就在秦浩考察行程接近尾声时,一个邀请函送到了他的酒店——市委负责工业的专职副书记王正清。
地点选在浦江边一家环境清幽、并不招摇的淮扬菜馆雅间。
窗外是缓缓流淌的黄浦江,船只穿梭,隐隐传来汽笛声。
王正清书记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业人,身材保持得不错,眼神锐利中透着岁月打磨出的沉稳,戴着一副老花镜。
他言语温和,言辞间却滴水不漏,寒暄过后,很自然地便过渡到了正题:
“雷总,欢迎你来上海。这段日子辛苦了吧?跑了那么多厂子,我们上海这些老厂子,不少都‘年纪’大了些,管理也跟不上形势,很多地方让你见笑了。”
“我们非常重视雷总这样有活力、有实力的企业家来沪洽谈合作。只是这段时间啊,不少老伙计都跟我汇报,说雷总你们这次考察,搞得非常细致,还专门带着工程师?有些疑惑的声音就传到我这儿了。当然,我对下面的同志说了,企业有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该问的不问。只是我本人呢,作为分管这块的老工业,还是有点好奇,想听听雷总你的‘真东西’。是不是我们上海这些工厂,在哪些方面,距离你们国际订单的高要求,还差得比较远?或者说,雷总此行,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我们没看到的?”
王正清这番话软中带硬,既表达了欢迎和重视,又巧妙地施加了压力,点破了市里的关注和疑虑。
没有强硬要求解释,而是摆出“真诚交流”的姿态,甚至带上点“虚心请教”的意味,让人无法回避。
秦浩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角,心中清楚,摊牌的时刻到了。
他此行谋划的核心,必须得到地方高层,尤其是这位主管工业的实权人物的理解和支持,才有可能冲破重重阻力。
“王书记言重了。我这次来的确不是简单的考察,而是在给各个工厂进行一次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