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元气地理学,多重循环(4K)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元气地理学,多重循环(4K) (第2/2页)拓跋无愁若有所思:“原来如此……元气并非均匀分布,其丰沛与否,受这诸多天脉与阴阳锋面操控,如同江河汛枯。若能掌握其规律,趋利避害,自可事半功倍。”
“然也。”
赵青微微一笑,伸指点在了那几条色泽深郁的环流圈带上:“在更大的层面上,灵压差同样是主天脉自我维系、长久存在的原因。”
“赤道高灵压带、副热带亚高灵压带、中纬高灵压带,副极地低灵压带、极地高灵压带,极点涡旋区,它们在本质上,均是南北的温度梯度和星辰自转角速度决定的结果……”
“总的来说,整个低层大气系统,所蕴藏的元气量,为三亿兆斛上下,且一年之内,可循环两轮,回转恢复七成之多。”
“而灵石稻这样的作物,就算种植面积达到了二十亿亩,每年也不过消耗三亿五千万亿斛,仅占上述可再生值的万分之一点七。”
“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战摩诃问:“越是高空,气体越是稀薄,还要排除天脉的干扰?”
“卫星遥感测绘。”
赵青如实回答道:“通过其携带的‘灵波干涉仪’、‘太清分光计’、‘元磁谐振管’,在九万个不同频段同步扫描,把每一点元气的密度、流速、组分,全部量化,最终得到了这个相当逼近真实的数据。”
“卫星?”拓跋无愁忽然想到了什么:“悬浮于高天之上的浮艇?冰火岛俯瞰图的拍摄者?”
赵青点了点头,话锋一转:“方才我所讲述的,只是低层大气的图景,仅包括了距地四十里内的范围,再往上,环境剧变,元气的形态、行为、循环周期,都将截然不同!”
光屏画面再次变幻,延展到了十丈方圆。
众人只觉周边环境轻轻一晃,宛如被拉进了一个缓缓旋转的巨球内部——球心是一枚微缩的玄黄星核,地壳、地幔、地核分层可见;
外围则套着一层层半透明、颜色各异的壳层,像洋葱皮,又像巨大的琉璃蛋壳。
若能深入解析一颗典型星辰的元气动态布局,无疑对她推进内宇宙演化、尽快渡过“开天”“辟地”这个关键突破期,有着不少间接的帮助。
“诸位或许曾从典籍中听闻,九天之上有千重雷云、无尽罡风,更有天火金风、真磁玄煞……这些描述,虽语焉不详,却并非虚妄。”
“今日,我便带你们一窥这九重天外的元气世界,点出这片天地跟域外星空间的隔层。”
“首先,就是位于低层大气之上、约三十至四十余里高度的雷云层,跟下方的天脉区颇为不同的是,因水汽含量骤降,不足前者百分之一的缘故,上升状态的阳清元气会有一部分脱离水汽载体,自由飘散,游离不定。”
“类似的,因这个高度气温颇低,为阴寒元气所趋,又会有大片的异属元气团侵入此域,在缺乏水汽缓冲的情况下,双方一旦相遇,就会互相吸引、加速,形成巨大的元气漩涡,内中阴阳激变,雷霆狂轰滥炸……”
“暴烈的元气反应和涡旋的搅动,迅速冲击下方的低层大气,令其产生大范围的对流、吸聚,招来重重黑云,这便是‘雷云层’中‘云’之一字的来源——雷与云并非一体共生,而是地面观测者视线里的虚假重合。”
“更高处的罡风层,在距地面四十至一百七十里之间,气温开始回升,阳清元气在紫外光辐射下活性大增,又依附着流星烧蚀的余烬,形成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高能狭窄风带……”
“这种现象的产生,跟闪电的先导与回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数十倍音速炸裂的流星残骸先在高空击穿、轰出千百条灵压差陡峭、内部几无阻力的通道,再随之吸引了本地元气迅速流注。”
“此类空腔并不会转瞬即逝,而是会持续抽取外围元气加入这场高速狂飙,不断巩固其低阻力的特性,形成自维持的稳定结构,风速亦高到了堪比飞剑的地步,奏着永不停歇的、撕裂长空的锐鸣……”
“跟低层大气一样,这两层的元气循环也是每年两轮,蕴藏的元气稀薄却精纯、品质极高,总能量几不亚于前者的总和。”
“而后,便是历史上罕有人至的天火层了。因其循环周期有异,又可细分为上中下三层。”
“天火下层,一百七十里至两百里,到了这片区域,在光解离与电离作用下,充斥着大量的带电粒子,它们是比水汽更佳的元气载体,天然便可令其激发至活跃、炽烈的状态,‘滚滚天火’自此起始。”
“天火中层,两百至六百里,温度达到熔金化铁的程度,少数星辰射线、大日罡风可穿透进入此域,极光绚丽,元气凝聚成真火态,已无法被修行者用常规方式吸纳。”
“天火上层,六百至一千二百里,因大气组分渐变,氢氦占比上升,真火态元气的色泽略有不同,温度、活跃度更高,常有‘金风’自更高处扫落。”
“下层,每3.5年循环一次,对应太阳热辐射周期;中层,每10~11年循环一次,对应太阳黑子周期;上层,每20~22年循环一次,对应太阳磁极周期。三者的元气能量总和,在低层大气的五倍以上。”
“天火层之上,一千二百至四千里的区域,则由金风层占据。”
“然而所谓的‘金风’,却跟金行元气并无关系,只是泛着淡金的色泽,就像一根根极细长的金丝一般,实为星辰元气凝成,已非源自此方天地之物。”
“在没有载体、无从依附的状态下,温度对元气的‘灵压’影响微乎其微,高能级但极其稀薄的星辰元气,所具备的‘灵压’并不足以盖过元气场的自发凝聚作用,从而导致了‘金风’丝线的出现。”
“若设法获取这些原本这颗星辰内不可能吸纳到的元气,比方说上天主动‘渡劫’,并以它们为种子,便很容易对各种元气产生更多的感悟,修为见涨。”
“金风层的每轮元气循环,耗时55~60年,亦跟太阳长周期活动有所关联。”
“再往上,星辰真磁层、星辰真火层,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重迭状态,分别延伸至十二万里和二十万里外,它们内部亦可划分出多个圈层,受近日点进动、黄赤交角和星辰轨道偏心率变化、岁差等因素影响。”
“两者的元气能量总和,均高达低层大气的数千倍,循环周期更是漫长无比,动辄以万年计,圈层中游离的元气形态超乎想象,多为银色、黑色、幽蓝,以及无色的射线、孤波……”
……
几乎同一时间,丁宁在白羊洞作出了个有些荒诞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