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七十七章:决战日

第四百七十七章:决战日

第四百七十七章:决战日 (第1/2页)

崇祯十六年,四月十一日。
  
  子时初刻,深夜。
  
  夜幕之下的济宁东郊的府河两岸灯火通明。
  
  靖南军的军营与清军的军营分立于南北两岸。
  
  三日的时间,隔着府河,双方的炮战不休,清军几次想要强渡进攻,但是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孙时铺的战斗在第三日时便已经迫近白热化。
  
  清军用四万多名百姓的尸首和运送而来的土石,终究是填平了孙时铺外的三道壕沟。
  
  最初的清军,只是逼迫着那些百姓背负着土石去填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紧迫的局势,使得清军彻底放下了最后的一丝虚伪。
  
  黄台吉下令,让汉兵与外藩蒙古的骑兵驱赶着百姓到壕沟的附近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怎么能够敌得过那些手持着兵刃的凶徒?
  
  一具具尸体滚入壕沟之中,到底是填平了孙时铺外那深深的沟壑。
  
  人命,在这一刻显得是那般的无足轻重。
  
  在第三日的时候,渡河的清军顺着填平了的沟壑推进,与靖南军真正的开始短兵相接。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黄昏之时,在留下了满地的尸体之后,双方军兵默契的收兵罢战。
  
  双方的部队都没有派去追击的部队。
  
  追击毫无意义,两方的主将都严密的约束着麾下的军队。
  
  双方的火炮阵地一直以来都是蓄势待发,主力骑兵时刻的游戈在己方步兵的周围,不给与对方任何的机会。
  
  夜幕降临而下,明亮的营火相继升起。
  
  渡河清军的营地再一次向前推进了三里的距离,已经快要接近靖南军火炮的最大射程。
  
  这样的布置,无疑代表着清军挺进的决心。
  
  等到白天的到来的时候,等待着孙时铺外靖南军的,将会是一场血战。
  
  夜色如墨,苍穹之上一片漆黑。
  
  不见星光,不见明月。
  
  孙时铺外星火点点,如坠落的星辰一般,自北向南蜿蜒伸展,直至泗水的北岸。
  
  ……
  
  “清军右翼已经有约五千的兵马度过了泗水。”
  
  “孙时铺的防线,必须要放弃了。”
  
  演武厅靖南军中军大帐之中,代正霖满脸的严肃,向着正垂目凝视着沙盘的陈望禀报道。
  
  “清军主力也已经全数离开了济宁城南大营,全部开赴到府河北岸。”
  
  代正霖熟练的将蓝色的小旗布置在沙盘之上,一点一点的将清军的部署全部解析。
  
  “清军大军展开,三日之间驱策百姓搭建浮桥,多段已经完成。”
  
  “如今清军的动向,如战前的推演所示一般无二。”
  
  代正霖放下了最后一面蓝色的小旗,而后道。
  
  “黄台吉将清军右翼两部,一部自府河南岸平野猛攻我军孙时铺防线,给予河南镇第五师压力,另外一部南下过泗水,意欲自我军防线以南渡河而来,以逼迫我军退兵。”
  
  “同时,清军左翼,豪格所部也集中兵马,进攻鳌关。”
  
  陈望的目光停留在了孙时铺的防线上。
  
  在刚刚抵达济宁之时,他就已经提前选定好了济宁城东这一地作为决战地,所以周边的情况全都已经被掌握。
  
  留给黄台吉的选择并不多,黄台吉并没有选择。
  
  “陈永福,已经领河南镇第二师两营兵马往前,进驻孙时铺南展开,清军暂时无法轻易渡过泗水。”
  
  “济宁城中的清军也组织了几次的试探性的进攻,一部想要出城经由城东马驿桥进攻我军阵地,但是都被我军打退。”
  
  “另外一部,向南来犯,欲要从中而来,包抄我军后路,不过已经被我军留守在济安桥、下新关的部队击退,未有存进。”
  
  代正霖放下了最后一支小旗,而后继续禀报道。
  
  “目前局势对于我军有利,清军完全被我军拦截在了防线以外,我军还可以依托防线坚守起码……”
  
  “撤军。”
  
  代正霖正指着府河一带,想要将参谋司的推演缓缓托出。
  
  陈望突然发出的命令,却是让代正霖和一众参谋司的参谋皆是一楞。
  
  中军帐内,一众靖南军的将校齐齐偏头,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陈望的身上。
  
  “这……”
  
  代正霖有些迟疑,参谋司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在此前全都得到了陈望的允许。
  
  刚刚还递交了明日的统筹安排,以及一系列针对清军的部署和调动。
  
  这些命令,全都已经得到了陈望的签字批准,甚至都已经盖上了陈望的将印。
  
  代正霖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命令。
  
  “撤军。”
  
  陈望没有理会代正霖的疑惑,也没有在意中军帐内一众军将的目光,而是带着严厉的语气,再度重复了一遍命令。
  
  陈望再次下达了命令,这一次代正霖听的分明。
  
  “是。”
  
  下一瞬间,代正霖没有丝毫的犹豫,他的双腿并拢,脊背挺直,微微昂首,啪的一下合上了手中的部署书,干净利落的敬了一个军礼。
  
  “命令。”
  
  陈望双手撑靠在沙盘的边缘,目光从沙盘之上密布的红蓝两色旌旗之间缓缓掠过,平静的开口。
  
  负责记录的参谋武官当即低头,拿起了毛笔,凝神静气,等待着陈望军令的下达。
  
  “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陈永福四师,依照参谋司原定撤离计划,于今日四更时分,撤离府河沿岸。”
  
  随着陈望的声音在中军帐中缓缓响起,负责记录的参谋武官当下落快速的书写了起来。
  
  “再令。”
  
  “周遇懋守备八蜡铺,高谦、曹变蛟两部北上接应。”
  
  陈望抬起了头,看向一旁站的笔直的代正霖,询问道。
  
  “河南镇第八师到什么地方了。”
  
  代正霖微微垂首,汇报道。
  
  “河南镇第八师战兵一万两千人,已由胡知礼所率,进驻泗水以东的桥河集。”
  
  河南镇的第八师,前身是开封城中的社兵。
  
  此后停留在徐州,又扩招了四千人,编为一师。
  
  担任主官的人,正是被陈望外派而去的胡知礼。
  
  胡知礼跟在陈望的身边学习了很久,早已经今非昔比,执掌一师的部队对于他来说并不难。
  
  桥河集在泗水的东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
  
  如果不守桥河集,清军便可以一路南下,长驱直入,从他们的东面渡河而来,威胁到大军的侧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