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席卷
第四百九十九章:席卷 (第2/2页)“念。”
近侧的参谋武官干练的行了一个军礼,而后正声汇报道。
“敌酋阿济格闻听济宁战败之消息,已率精骑万余星夜北遁,余众四散奔逃,为我军所败。”
“宁武伯左良玉已领兵收复青州府全境,斩真夷首级八百五十七级,余众首级两千五百六十颗,俘虏敌军万五千人。”
第一批封爵的领兵将领,基本全是由陈望拟定,封赏都是直属的亲信,除去马祥鳞之外,汉中镇一系领兵一方的将校,以此巩固势力。
左良玉是第二批获赐封爵的。
左良玉自崇祯初时,便领兵南征北战,战功其实赫赫,威望颇高,只是后来逐渐骄纵。
但是陈望并没有忘记左良玉,左良玉在他作为营将之时,也曾多有照顾。
与左良玉一同封爵,还有作为东南沿海霸主任为福建总兵的郑芝龙,以及几名在南京陷落之后领兵抵御万民军的将校。
同时也对在此前战死在松锦、京师等地的将校,进行了追封。
陈望其实是想驳掉郑芝龙的爵位封赏。
毕竟郑芝龙首尾两端,历史上清军入关之时,正是因为此人的胆怯,才使得东南抗清的局势一蹶不振。
但是在最后,理智还是战胜了感情。
如今天下未定,水师不精,终究还是要暂时稳住郑芝龙。
等到日后腾出手来,再来收拾郑芝龙也完全不迟。
大局已定之日,便是清算审判之时。
郑芝龙横行东南,根本难以经住查询。
先行降低其戒心,到时候骗其上岸,只需要些许军兵,便可以将其拘捕。
到时候水师羽翼已成,国家安定,郑芝龙麾下诸将也难以掀起风浪,自然臣服。
“四月十五日,宁武伯整军领兵北上,进抵济南府北之武定州,诸州各县,皆传檄而定。”
“探得,敌酋阿济格所率部众,于同日已过天津。”
陈望微微颔首。
阿济格逃走的事情,也在陈望的意料的之中。
“阿济格所率部众尽皆精骑,宁武伯持重而为,处置妥当,传命嘉奖。”
为了济宁之战的胜利,陈望几乎将各镇的精骑都调到了济宁的战场之上。
“令其固守济南府,清剿溃兵,安抚流民。“
陈望语气平淡,如古井无波。
左良玉的麾下虽然有将近五万的大军,但是实际上骑兵连六七千人都不到。
青州战事本就胶着,此前双方在府城之下已经激战月余,一只都未有分胜负。
甚至连前营主将李万庆都战死在青州府内。
马士秀,杜应金两将也在与清军的交战之中阵亡。
左良玉带领的偏师,虽然有五万众,但是到底还是旧军居多,武备不足,能打出这样的战果,已是殊为不易。
阿济格并非是因为军败逃离,而是因为得知了济宁主力的战败消息,知晓再不逃到关外,便会遭遇合围的危险。
因此阿济格选择了壁虎断尾,只带领着麾下的精骑撤走。
阿济格虽然撤走,但是麾下骑兵仍然有万众,左良玉此时追击,根本难以讨得任何的好处,甚至若是清军反戈一击,还会损兵折将的风险。
“将两地捷报通传南国,上陈于陛下,如今建奴退却,北国凋零,恢复各地民生为当务之急,请派官员督理……“
如今陈望麾下兵强马壮,毫不缺乏精兵强将,哪怕是如今实际上他才是掌握着明庭至高权力的人,但是却没有多少可用的文臣。
治理国家,恢复民生,还是需要现在的朝廷。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一直以来掌握着朝廷命脉和话语的文臣学阀,也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在汉中府、开封府、郧阳府、襄阳府还有徐州府五府,陈望已经命人建立起了新的学校。
寒门的学子、军卒的遗孤们正在努力的学习者。
在五府试点的新学已悄然生根。
那里不教八股文章,而是传授农政、水利、算学、格物等实用之学。
当第一批通晓实务的学子走出校门,便是千年科举沉疴覆灭的开端。
等到这些学生,从这些学校开始毕业。
那些文臣学阀们的仕途,也就将彻底的走到尽头。
那些盘根错节的文官集团绝不会坐视变革。
陈望的心中清楚。
但是那些文臣学阀的反抗,陈望并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
至始至终。
他的根基,都不在于他们。
从汉中练兵伊始,他的根基就深扎于黔首黎庶。
他麾下的军兵,他麾下的将校,他麾下的官员,几乎都是最为普通的百姓。
“陈功和曹变蛟那边,有什么消息传来吗?”
陈望没有在政事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现在还并非是治国理政的时候。
北国还没有全部收复,西北之地仍在李自成的掌控之下。
听到陈望问起陈功那边的军情。
代正霖僵硬的神情也是有了变化,他的眼眉之中也带起了一丝的轻松。
“昨日午夜,信使传报。”
“曹总兵领兵已过大名府,往真定府而去,各地州县皆已改易旗帜,清廷委任之官员已被悉数诛杀。”
“宣武伯领兵一路北上,一路长驱无阻,建奴全线崩溃,一众州县皆被放弃,传信而来之时,宣武伯已经领兵驰入河间府内。”
“算算时间,此时宣武伯已经领兵抵达河间府南的景州。”
代正霖停顿了一下,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既而禀报道。
“北国情报司传来消息,经由中军部相互映照查实。”
“多尔衮一路北上,星夜奔逃,在河间府内发现其踪迹,其部在交河县大肆掳掠,于十三日黄昏再度北上。”
“经由推断,所部撤离路线,应当是经由河间、过保定、北上京师,欲从蓟镇边境出关。”
“情报司已持固穆印信,一路加急北上,依照多尔衮北上之速度,应当能够使得漠南蒙古诸部提前得知消息,派兵拦截。”
陈望转目北望。
北方的尽头,是烽烟还未燃尽的幽燕之地。
多尔衮和阿济格逃得了一时,却是逃不了一世。
现在这个时间,派去关宁那边传信的信使,也应该快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