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赶紧的吧~
第603章 赶紧的吧~ (第1/2页)~
为什么说绛侯周氏一族的血脉、基因多少有点说法?
因为这是周氏家族,在短短两代人的时间里,第二次因为这种事扯上官司。
——初代绛侯周勃,就是因为类似的事被太宗皇帝下狱。
二代条侯周亚夫,又是因为同样的罪名,搞得刘荣不得不将其下狱。
什么经验、教训,周氏一族根本就没那个脑子去总结归纳。
最让刘荣无语的是:侯世子周阳,好歹也是将门虎子;
怎就那般没脑子?
就不想想,在长安这地界,敢接甲胄订单这种杀头的买卖——尤其还是五百套这种数量级,除了少府内帑,还有谁敢?
过去这些年,长安朝堂、汉天子之所以默认将领逾矩、逾制陪葬甲胄,还不是因为这个过程中,少府内帑也能有利可图?
毕竟丧葬用的甲胄,和战场上用的甲胄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同样的价格,却只需要样子过得去就行。
这份钱,少府内帑吃的很安心,也很‘饱’。
结果可倒好。
侯世子周阳白嫖不成,居然还不自觉间,和少府内帑打起了官司!
少府内帑是什么地方?
历代汉天子的钱袋子,恨不能在脑门上明写着‘俺的靠山是皇帝’的历史级国有部门!
在少府的权力巅峰期,汉天子普遍都有‘只要少府在手,朕敢和全天下开战’的底气!
周阳敲诈少府内帑,这和直接敲诈天子荣,又有什么区别?
连这个问题都想不明白——连自己在和谁做生意、是在敲诈谁都想不明白;
刘荣只能说:不愧是周亚夫的儿子。
简直完美继承了周亚夫约等于零的政治智商。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这件事的后续,自然也就是可以预见得了。
——那几位‘匠人’,或者说是少府的编外销售,直接把事儿通道了大理属衙;
事关五百套甲胄这等‘疑似谋逆’的答案,大理赵禹也不敢迟疑,直接就把事儿捅到了朝堂之上。
实际上,也不需要赵禹去捅。
早在那几个‘匠人’,跑到尚冠里条侯府伸手要钱,并大闹天宫之后,这件事就已经传的尚冠里人尽皆知了。
但凡周亚夫人员好点,能得到大部分尚冠里功侯贵戚的亲近,这件事儿,倒还说不定能压下去。
真要是大半个尚冠里沆瀣一气,那廷尉赵禹也不敢把事儿捅破。
甚至于,但凡周亚夫和赵禹的关系好点,这事儿说不定也会走向不同的发展方向。
——哪怕是念及交情,赵禹都可能会冒着小小的风险,私下跑到刘荣面前提一句:陛下,有这么个事儿,臣不知道该不该摆上台面,想要请陛下拿个主意。
刘荣也有可能满含盛怒,最终却忍着恶心,捏着鼻子,私下处理这件事。
比如赐死侯世子周阳,对外宣称病故之类。
但诸般‘不巧’赶到一起,这事儿最终,还是朝着最不利于周亚夫、最不利于条侯府的方向狂奔而去。
作为这批丧葬用品的实际拥有者,或者说是使用者,周亚夫不出意外的被投入诏狱。
作为实施者的侯世子周阳,更是直接被大理属衙登门捉拿,而后当着尚冠里数百家功侯贵戚的面,押解到了曾经的廷尉大牢,如今的大理牢狱。
好在这一世,周亚夫没有像历史上那般,梗着脖子玩儿‘不解释,要杀要剐随你便’那一套。
再加上刘荣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意愿,想要弄死周亚夫一家,此事,便也就在刘荣的‘宽宏大量’之下,得到了一个相对妥善的处理。
此案最终定性:条侯周亚夫,从始至终都不知道儿子周阳,为了给自己置办丧葬用品,而逾制订做甲胄。
故而,此案,周亚夫最终的罪责为:教子无方。
罚条侯周亚夫闭门思过三月,削夺条侯食邑一千户,以儆效尤。
条侯世子周阳,违制订制甲胄,坐谋逆!
念其初心是为父治丧,而非真的有歹意,罪减一等,许其自留体面。
至于那几个‘匠人’,则让刘荣多少有些蛋疼了。
——作为少府内帑,与功侯贵族之间,打擦边球贸易殡葬用甲胄的桥梁,那几个‘匠人’自然是不能做替罪羊的。
毕竟再怎么说,这件事能爆出来,也是那几个匠人被侯世子周阳逼急了。
背后有少府内帑撑腰,甚至是当今天子默许,却被区区一个侯世子敲诈勒索,如果连这点动静都闹不出来,那也就不是雁过拔毛的少府内帑了。
可这事儿,是不能放在台面上说的。
那几个‘匠人’,就只能是匠人;
别说是其‘少府甲胄销售’的身份,就连匠人的身份,都最好别和少府内帑扯上关系。
哪怕整个长安城,就没几个人不知道长安乃至关中,除少府内帑之外再没有第二家能买到甲胄的地方,这也只能是个人尽皆知,却默契的看透不说透的潜规则。
真要是把‘少府内帑私下售卖甲胄’的事儿捅出来、摆上台面,那可就不是死个侯世子,就能摆平得事儿了。
死个少府卿,外加少府六丞当中的至少两人,都是最基本的。
若事态脱离掌控的严重,甚至就连刘荣,都躲不过坊间的唾沫星子。
从实用角度来讲,针对那几个‘匠人’,刘荣最明智、最具性价比的选择,其实是做切割,把他们丢出去当替罪羊。
但人毕竟是在给少府内帑干活,也就等于是在给刘荣干活。
虽然事儿不能拿到台面上说,但刘荣也不能真的装傻。
——真要是动不动仍替罪羊平事儿,人心乱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于是,刘荣便只能来一手骚操作——先让大理治那几个‘匠人’死罪,而后偷偷把人藏在牢房内好吃好喝养着,等一次大赦的机会,再把人低调放出来。
当然了;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虽说是自己人,在给自己办事儿的过程中出了事儿,刘荣出于人心的考虑杀其不得;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一次的甲胄外贸单,这几个‘销售’无疑是搞砸了。
生意没做成倒在其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