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615章 质变

第615章 质变

第615章 质变 (第1/2页)

文景之治全白干!
  
  什么概念?
  
  且不说彼时,已经监国数年、即位三年的先帝老爷子,愿不愿意接受自己‘一切功绩归零,从头再来’的失败;
  
  单就是让太宗皇帝白干二十三年,宛如没有在汉家的皇位之上存在过,就是先帝老爷子绝对无法接受的。
  
  ——封建时代的皇位传承,下一代君王的初始政治资本,以及统治地位合法来源,永远都是上一代君王。
  
  孝惠皇帝能即位、能做皇帝,是因为孝惠皇帝,乃太祖高皇帝之子,乃太祖高皇帝亲自敕封的储君太子。
  
  前少帝刘恭能即立,也同样是因为前少帝,乃孝惠之子、乃孝惠所立储君太子。
  
  作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孝惠皇帝、前少帝,尚且严重依赖自先帝继承而来的政治威望和资本;
  
  自更别提坊间传闻‘得位不正’的太宗孝文皇帝一脉了。
  
  太宗皇帝‘得位不正’,好歹是让那长达二十三年的文景之治前半页,给消弭了影响。
  
  但先帝老爷子,可不是天下人心目中的在世圣人!
  
  又是棋盘侠,又是混小子的,能坐上皇位,完全就是仰赖太宗皇帝的遗德,以及身上流淌着的血脉。
  
  真要是让太宗皇帝‘白干’,那不单是地底下的太宗皇帝要吹胡子瞪眼,就连彼时,尚还坐在汉家皇位之上的先帝老爷子,也要立刻抓瞎。
  
  ——法统来源没了!
  
  ——法统根基‘白干’了!
  
  更严重的是:作为西汉历史上,传承方式最为特殊的一位天子,太宗孝文皇帝的遗德,并不单单影响着作为继承人的先孝景皇帝,而是影响着太宗皇帝这一脉的每一位后世之君。
  
  只有太宗孝文皇帝泽及鸟兽,德被苍生,天下人才能允许太宗孝文皇帝的子子孙孙们,世世代代坐在汉家的皇位之上。
  
  一旦这一概念被打破,太宗皇帝不再是仁及天下的在世圣人,那太宗皇帝一脉得位不正的帽子,就不再会是坊间传闻,而会是摆上台面的客观现实。
  
  所以说,当年的粮价,已经严重‘过火’了。
  
  过火到太宗孝文皇帝整个在位生涯的政治成就,都险些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过火到彼时,只有不到五十年历史的汉家,差点被功侯们哄抬粮价的举动,而踩下一脚倒退二十六年的油门。
  
  如此过火,朝堂自然也就不会视若无睹,天子,自也就不会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结合以上三点,功侯勋贵们,才普遍做出了放弃的决定。
  
  ——没必要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长期利益+得罪储君;
  
  ——平灭吴楚刚捞了波大的,手头宽裕得很,没必要盯着这仨瓜俩枣;
  
  ——粮价过火了,朝堂要动手了,没必要触这个霉头。
  
  三者结合在一起,绝大多数功侯都打了退堂鼓,然后安逸的享受平定吴楚之乱的胜利果实去了。
  
  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就是那些拎不清,哪怕有以上三点硬核要素,也依旧坚持和刘荣做对的一小撮蠢货。
  
  说他们蠢,其实也不完全正确。
  
  因为在彼时,真正驱动他们反抗刘荣、反抗粮价平抑的,其实并不是他们的贪婪,以及智商的低下;
  
  而是他们当时的处境,逼得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看看这些人的财产状况,或者说是收入状况,就不难理解他们反对刘荣的动机了。
  
  ——能在粮价平抑一事上,站出来和刘荣唱对台戏的,首先就不可能是参与平灭吴楚之乱的功侯。
  
  因为但凡参与了的,都发了大财,压根儿看不上粮食这点钱。
  
  其次,能为了哄抬粮价,赚取百十来万钱的利润,而不惜和准储君作对的,必然是没能力捞偏门,没有太多其他的收入来源,严重依赖封国租税的、功侯当中最无能的那一批人。
  
  他们一年的生活质量,几乎完全取决于:前一年的粮食能卖多少钱。
  
  卖便宜了,他们就要过一年苦日子,借很多钱;
  
  卖的贵些,他们才能尽量自足一年,甚至是少借点钱。
  
  唯有哄抬粮价,以极其少见的高价,卖出封国租税所得的粮食,他们才有机会不借钱,甚至还一部分债。
  
  所以,他们才不惜冒这么大的险,试图把握那个貌似千载难逢的‘良机’。
  
  再有,便是一些自作聪明的投机分子。
  
  他们大概率没参加吴楚七国之乱的平灭,手里的钱,没有多到让他们财富自由、安心享福;
  
  与此同时,他们又有一点钱,或者说是有相当程度的信誉额度,能借来很多钱。
  
  然后,他们就拿着这笔钱,以近乎商人的姿态,在当年那场‘盛宴’中下场囤积粮食,而后哄抬粮价,试图低买高卖,狠狠赚取一笔差价。
  
  考虑到这个举动的风险极高,也不难判断出这批人,大概率也是债台高筑、开销极大,收入却相对单一的无能者。
  
  结合此间种种,归根结底,刘荣当年借平抑粮价一事找出,并随后清理掉的功侯勋贵,其实就是汉家的功侯群体中,最不中用的那一批蛀虫。
  
  他们宁愿接受爵位世代递降,也不愿意上战场为宗庙、社稷做贡献;
  
  他们宁愿遭受骂名,也不惜从粮食入手,从贫苦百姓的嘴里抠食。
  
  这样一批人,刘荣很庆幸自己能轻松甄别,并名正言顺的清理掉。
  
  而在这些人被清理掉之后,剩下的功侯贵族们,自然就都是‘生财有方’的精英了。
  
  上文提到,功侯贵族们无所不用其极的搞钱,有白嫖封国百姓劳动力、操纵物价牟取差价等手段。
  
  而这些手段中,收益最庞大且稳定,同时又极容易达成的,便是充当商贾的保护伞。
  
  当然,不同于后世人认知中,拿钱办事,不干涉具体业务的保护伞——彻侯勋贵充当商贾保护伞,基本上是将商人极其家产‘整个吃下’。
  
  商人自此成了功侯的仆从,商人的家产,也成了功侯牟取更大利润的本金。
  
  从投效功侯之日起,商人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用自己的家产为本金,用自己的本事为筹码,去为功侯源源不断带来利润。
  
  期间,功侯们指头缝里会漏出些——毕竟功侯们‘大手大脚’的,指头缝宽点也正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