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当我写了个BUG却变成核心玩法 > 第701章 保不住的天命人

第701章 保不住的天命人

第701章 保不住的天命人 (第2/2页)

原本天命人只有刘备和诸葛亮,玩家们虽然也无力回天,但多多少少能跟这些妖魔斗智斗勇一番。
  
  毕竟这种仇恨机制并不是全屏的。
  
  但现在,一旦这些主要角色分开了,几乎立刻就会挂掉。
  
  而即便不分开,所遭遇的妖魔势力围剿,也比原版要更难。
  
  这就很难办了,就比如赵云,最开始他在公孙瓒手下,在投靠刘备之前,他是安全的。
  
  可现在,还没来得及投靠刘备,赵云就已经被各路人马追杀,根本就是孤掌难鸣。
  
  关羽、张飞,一旦因为剧情线跟刘备暂时分离,也会遭到无情追杀。
  
  玩家还没来得及做什么,蜀汉的主要角色都已经死完了,这还玩个锤子。
  
  当然,这些人倒也没那么脆弱,毕竟都是万人敌,像关羽、张飞、赵云这种角色,即便被很多敌对势力围剿,多少也能坚持一段时间。
  
  但问题是,他们坚持的这段时间,玩家也根本做不了什么,诸葛亮和刘备自身难保。
  
  就连很多熟读三国历史的玩家也都卡在了这里,天天问候逆天堂的族谱。
  
  不过也有很多海外玩家认为,这次的破解方式应该不是跟剧情有关。
  
  毕竟逆天堂全家桶的挑战是面向全球玩家的,即便藏了什么隐藏机制,应该也是全球玩家理论上都能发现的那种,而不会限定文化背景。
  
  否则对国内玩家不就太有利了吗?
  
  因此,许多国外的玩家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研究,释必得也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基本上没有进展。
  
  “OK,我现在要对这些人做什么?
  
  “锦囊?
  
  “OK,然后呢?让他们主动出击,还是什么都不要做?这些所谓的计谋真的能起到作用吗?”
  
  释必得还在研究。
  
  在这些角色跟玩家扮演的诸葛亮汇合之前,玩家并不能直接操控他们的行为,只能用锦囊来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
  
  所以这些角色的行动,基本上也是难以预估的。
  
  玩家操控诸葛亮,首要目标是自保,躲开各路妖魔的追杀,其次就是尽可能地影响其他蜀汉阵营角色的行为,早日汇合。
  
  原本锦囊是可以把观星、禳星之类的特殊卧龙策给其他角色使用的,但现在这个bug被修复了,加了遮罩,锦囊已经只可以给一些诸如『暗度陈仓』、『调虎离山』、『浑水摸鱼』的一般计策了。
  
  释必得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已经大致摸清楚了这游戏的玩法,前期四处跑路至少可以保证诸葛亮不死了。
  
  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用锦囊给这些武将,让尽可能多的人活下来。
  
  “『暗度陈仓』?没用!
  
  “『直捣黄龙』?没用!
  
  “『调虎离山』?也没用!
  
  “全都没用,你们确定给这些人锦囊有意义?”
  
  连续试了很多次之后,释必得也是有些破防了。
  
  很显然,这些常规的军事类计策,生效与否有着比较严格的条件。
  
  根据当时的局势、双方的战力对比、双方武将的属性图等因素,综合计算出成功的概率。
  
  这跟卧龙策那种因果律武器的优先级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此时这些武将大部分都还没有自己的势力,所以面对妖魔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反抗之力,即便用上了锦囊计策,也仍旧无法弥补敌我双方巨大的实力差距。
  
  “还有计策没用过?
  
  “『按兵不动』?
  
  “喂,你们确定这有用?从字面上看也不该点这个吧!”
  
  释必得也是有些无语,因为直播间的这些观众几乎已经在让他用穷举法来尝试了。
  
  这游戏里常规的军事类操作有很多,原本大部分都是成语,翻译成英文之后,虽然没有了最初的那种语言之美,但基本的意思还是能看明白的。
  
  这个按兵不动,说白了就是让这些武将什么都不要做。
  
  这不是反而起到了反效果吗?
  
  要知道,锦囊这玩意一回合也就用一次,而且只能给一个武将。
  
  如果不用锦囊的话,这些武将会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有可能会逃跑,有可能会反抗,但不管怎么说,在fake-AI控制下的武将,多多少少还是能苟一下的。
  
  但是按兵不动的话,就意味着这些武将留在原地,什么都不做。
  
  不仅浪费了诸葛亮的一次锦囊机会,还大幅降低了这些武将原本就不高的存活几率。
  
  但之前的其他计策都差不多快用了一遍了,也不差这一次。
  
  释必得直接点击『锦囊』,然后将『按兵不动』用给了赵云。
  
  因为在这游戏里,刘关张一开始抱团,赵云往往是最先死的,所以即便要保,也是先保他。
  
  果然,这一回合无事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