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撤!不撤不行(4k)
第1326章 撤!不撤不行(4k) (第1/2页)上一篇是关于天文的,这一篇是二维晶体的……这位同志的跨度未免有些太大了!
还不算他在自家的《激光》上发表的。
但是别管人家跨度大不大,就问你人家跨没跨过去,站没站得住吧!
科学不相信眼泪,但是相信眼光。
站住了,就是博学多才多方出击,没站住,就是好高骛远浮躁浪行。
很明显,这位高委员是站住了的。
“那行,这个事情,交给我们学部里去做。”他很清楚,上一篇就是这么干的,这一篇也不会例外,高振东同志根本没有兴趣和时间去折腾这些事情,这也是他将文章发到学部里来的最大原因。
不论大小,当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事情发生并尘埃落定之后,总是会给人带来一种曲终人散的轻松感,也许同时还带着一点点失落。
而此时的几位同志们,现在就正处在这种轻松感之中。
他们只是随意的闲聊着,别小看这种顶级大佬之间的闲聊,很多新的想法、新的课题,也许就是在这种闲聊之中发生的。
当然,还有一种大佬,不需要这种过程,他自己就能整出不少花活儿来,如果他们能把证明过程也写下来,那就更完美了。
此时他们的闲聊内容,自然也和石墨烯之间分不开,只是没有那么严谨、正式,更像是讨论自家孩子早上起床又调皮不吃饭的那种感觉。
“高委员,你觉得这个东西能有什么用处?”一位同志问道。
这个话其实倒不一定想要得到什么答案,主要是这个东西现在刚被发明出来,但是对其各种理化特性,完全没有得到研究,包括作为发明者自己的高振东,在这方面比其他人也没有多知道多少。
所以到底能做什么用,还为时尚早。
高振东自己也知道,这东西吧,其实短时间之内想要说有什么用,那是扯淡的,这也是他并不在乎这个东西被直接公布出来的原因。
如果只是为了那个什么奖,他压根就没这兴趣。
他直接公布出来,要的就是大家一起来研究,而打破理论的荣耀,只是附带的。
这东西在他上辈子,除了那帮骗老头老太退休金的之外,正经应用方面很长时间都是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因为具体研究、应用技术、环境都达不到条件。
有个外行听起来很牛逼但是内行听起来就是扯淡的例子是,欧盟于2013年启动过一个与石墨烯相关的计划,计划在10年内投入10亿欧洲货币单位,推动石墨烯的应用。
10亿欧洲货币单位,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大,但实际上与真正受重视的技术相比,并没有几个钱,更别说还要分10年投入,简直就跟开玩笑一样。
所以高振东对具体用在哪里现在毫不关心,等到对其研究的深度到了,大家自然就知道能用来做什么。
至于别人研究出来会不会藏着掖着,高振东就更不担心了,出于对利益的追求,专利体系决定了没人会把已经研究出来的东西死死藏着,仅仅是专利文件里透露的一星半点,对于一些必要的应用来说,这就足够有机会了,毕竟这些应用又不公开,完全不用担心专利的问题。
退一步来说,就算没仿出来,但凡买得到,也总比没得用强。
有些东西自己这边实在是没有力量去搞的,那不妨放出去,让别人帮忙搞。
所以他关心的,是别的。
“这个啊,还真不好说,根据我的初步研究表明,二维材料在特性上与普通材料具有非常大的区别。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关心它到底能做什么,而要关心它到底是个什么样。”
“是个什么样?”
“对,拿出一定的资源,研究这个东西到底有些什么特性。”
对于高振东的话,几位数理化学部的同志倒是心有戚戚焉,对于这个,大家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那你觉得在什么方向上研究比较合适?”
诶,这个东西可就有搞头了,别看这玩意用可能没怎么大量用,但是在拿奖上面,这个东西可是个富矿!
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都是。
不过这个事情高振东没法直接说,因为量子霍尔效应还不存在!这个不存在,指的是量子霍尔效应本身,都还没有被提出来。
而对于这种层次比较高的东西,高振东自己是没什么兴趣去搞的,抄都没兴趣。
抄不抄得出来还是小事,有时候层次越高的东西越容易抄,因为甚至不需要实际验证。
主要问题是,这种离实际应用很远、短时间也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东西,抄起来太奢侈了。
所以交给有兴趣的同志们搞一搞倒还可以。
“我觉得啊,除了普通的研究之外,有两个方向值得研究——低温、强磁,我们知道,在这两种条件下,物质总是有些奇怪的变化,或者说能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特性来。还有把两者结合起来,也能折腾一下。”
而高振东自己对这个没兴趣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懒得折腾低温、强磁场试验环境了,十七机部高温好说,低温就有些缘木求鱼。
而且以量子霍尔效应所需的低温和磁场强度来说,实现这种环境就本身已经是一种巨大突破,对于高振东来说实在是没必要,太过奢侈。
低温下的超导、超流现象,大家都知道,觉得高振东这个建议不错。
“嗯……你说的这个方向有点意思,我们回头仔细折腾折腾。”
三十年以后,在场的某两位同志站在北欧的领奖台上,是这么说这件事情的。
“……我要感谢我们国家的高振东委员,首先是他作为石墨烯的发现者,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研究对象。其次,是他在石墨烯诞生之初,就以石墨烯之父的敏锐眼光,为我们指出研究的方向……”
类似的发言,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因为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一次是因为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