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中枢更替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中枢更替 (第1/2页)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徐尚书二十年。
当年金陵文会,他明明是首魁,中了之后,立刻被李云任命为和州刺史。
他入仕的起点,就已经是很多人的终点了。
二十年来,他历官各地,虽然升的并不是太快,但是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从地方官到大理寺卿,再到刑部尚书,如今眼见着就要以刑部尚书拜相。
这样的履历,扎扎实实,没有任何问题,而且相当漂亮。
但是二十年来,一直有一个人,将他覆盖在阴影里。
那就是…姚仲姚居中!
姚居中明明是跟他同科的“金陵进士”,当年中试之后,却留在了金陵,说是在府衙,给当时的杜使君打打下手。
但是这个“打打下手”,没过几年,莫名就成了整个江东集团实际上的宰相之一,开国之后,更是直接成为次相。
甚至,甚至…前几年,这位姚相公因恩荫入仕的长子姚慎,都做到了大理寺少卿,做了他徐坤的副手。
这种升级速度,以及履历,却要高出了徐坤太多太多。
这让他心里,一直憋着一股郁气。
如今,他终于也要进入政事堂拜相,十几年辛苦,如今至少是理论上,他终于跟姚仲站在了同一个高度,即便双方在政事堂的地位,以及在朝廷里的地位,依旧差距很大,但是此时此刻,徐坤终于可以问出这个问题了。
当年金陵文会,究竟谁才是首魁?
如果他是首魁,为什么待遇天差地别。
难道,仅仅是因为当时的他太过年轻?
杜相公听了这个问题,沉默了许久,才叹了口气:“这个问题,厚德应该去问陛下才对。”
徐尚书抬头看着杜谦,拱手道:“杜相,这个问题下官已经憋了许多年了,其中内情,您自然是知道的,如果您不愿意跟下官说,下官陛见的时候,便去见陛下。”
杜相公微微摇头:“何必这么较真呢?”
“当时,你才二十出头,到如今,也就是四十多岁,这个年纪拜相,算是年轻了。”
“下官知道。”
徐上书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同科的金陵进士,都是下官这样,用二十年时间进入政事堂,下官便没有任何问题了。”
杜相叹了口气,指了指自己面前的椅子,示意徐尚书坐下,等徐坤落座之后,他看着这位刑部尚书,开口说道:“当初,金陵文会的时候,江东很是缺人,我身边也的确很缺帮手,否则那个时候名义上还是周臣的陛下,也不可能公然开金陵文会。”
“你若是看到这一点。”
徐尚书目光微凝:“下官若是见到了这一点,下官也可以留在杜相身边吗?”
“或许罢。”
杜相公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不过,如果你与姚相,当时都留在我身边,给我做帮手,那你们二人,都不会是那场文会的首魁。”
“那一届文会的首魁,必然出任州刺史,厚德能明白吗?”
徐尚书认真想了想,然后还是说道:“相公还是没有回答下官,那一届谁是首魁。”
“我已经说了。”
杜谦笑着说道:“你既然出任和州刺史,那一届自然你就是首魁,这无可争议,哪怕姚居中当面,他也不会否认。”
“这虚实之中,大有学问。”
徐尚书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若只是这个首魁的虚名,便差距如此,那这个虚名,未免也太值钱了些。”
杜相公站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你当时太年轻,如今你地方朝廷,历练了二十年,未必不是好事,将来前程会更加远大。”
他神色平静:“你拜相之后,中书几位宰相,你就是最年轻的。”
宰相郭攸,今年都五十多岁了。
而章武朝的第一批宰相班子,陶文渊已经卧病在床,许昂是个孤臣,姚仲…
已经老了。
第二批政事堂班子,很快就会搭建起来,核心自然还是杜谦,但恐怕用不了多久,其余四个宰相,就会统统换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