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四章登高俯瞰望滇海相思龙城无内外
二百六十四章登高俯瞰望滇海相思龙城无内外 (第1/2页)第二百六十四章登高俯瞰望滇海相思龙城无内外
十年生死两茫茫,光复再望无红装。
光景不属良辰日,君王无奈绝尘世。
虽是初冬,皇城亭台楼阁层峦叠嶂,宫殿庙宇森然密布,除了密不透风的建筑就是郁郁葱葱的林木。落叶杉和银杏被长青林木掩映深藏,依然绚丽多姿,好像披上了彩色幔帐。
阳光下琉璃瓦、玉石装切的宫墙斗檐金光耀眼,中间南一池碧水波光粼粼,如碎玉洒金,这池子旁边的宫殿应该就是杜良的寝宫。
梁王山上,良永和余光陪在火龙果身旁,魏其政、倪平等侍臣远远跟在其身后,众人俯视良久。
东边的龙城对比向西边婉如一面镜子和蓝天相接,濯阊阖,跃班莽,浴天池,苍苍茫茫,浑然一体,水汽云雾中睡美人静卧天水一线,明暓葳蕤,真人睡在碧波之上,这就是滇海之神,这也是第一次如此清晰遥望滇海,烟波浩渺,天际水边遥不可及。
西山岛影影绰绰,圣主和闫莹相遇之地,此时圣主正在营造圣主行宫,中枢肱骨都知道,圣主不会入主龙城,更不会把皇城当做行宫,这区别于艾扎王朝的时代正式要开始了。
西山岛周围有收编武华的战队,其实武华无寸功,都是东觉和余光之力,建造了庞大的海上行走的军营,余和才接手组建滇海舰队,正奉命开辟四面八方的航线去探索海的尽头,畅游大海,水陆相映确保疆域无恙。
余光很想和圣主探讨援救滇海之神闫莹的方案,上个月内部军师会议上,刘成和东哥都说到闫莹,圣主直接道:“此事不可再议。”
众人都心知肚明,滇海之神只是杜良为收买人心强封加其身,艾扎王朝也向滇海百姓宣扬是其为阿黑奶奶的接班人,也得到黎民苍生的认可和崇拜供奉其祠。
但圣主身边的这些将士臣子,都知道圣主和闫莹西山岛终身之约。不过圣主提倡一夫一妻,在都城王廷也秉持身边只有皇后胡玲一人。
圣主为天下苍生,难忘旧情,但不得不忍痛割爱,隐忍私情,只能认可了闫莹为滇海之神,这样人神怎能结合,亵渎神灵难以服众。
余光思绪万千,不由得叹息一声。
圣主侧身盯着余光问道:“余大人为何叹息?”
余光顾左右而言他,道:“龙城如此宏大,皇城富丽堂皇,不入驻是否可惜?”
圣主道:“抚仙只成皇城,把另外量程修缮,人力物力巨大,劳民伤财。以后天下兴盛,是城皆可都,千里万里汇聚于此,限制方寸,束缚手脚,和谈盛世众兴?”
众人点头,理解圣主胸怀,自叹不如。
天意难违,闫莹早已幻化为西山岛睡美人。西山岛和睡美人已成了天下顶礼膜拜之地,西山岛山石礧砢,草木深深,给圣地增添了神秘和威严的色彩,为其崇拜和敬仰之地。
良永内心崇拜哥哥,很难想象,如此庞大如海的龙城,是哥哥东觉十年之功。
巍峨连绵的龙城真的给人一种天降神创一般,如同天设神造。缺衣少食,民不聊生的滇海怎么建造出来这样宏伟奇特的宫殿群落,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这是万千劳苦大众血汗的结晶。
哥哥告诉自己,这是为圣主而建。但圣主一向提倡节俭,即使富足的都城,其皇宫也是在丰衣足食之后,逐年建造的。这里是艾扎和杜良的淫窝,并且只完工了皇城,圣主肯定不会再去大兴土木,耗费人力财力,为了天下之最而罪天下。
以后,世间恐怕再也建造不出这样伟大的工程了。攀城的祭坛,也是攀城人民的丰功伟绩了,所耗人力财力令人唏嘘不已,圣主心疼至今。
良永读着石头报送而来四门到皇城天坛的距离,圣主思考着抛石机:小石能抛五百米,但是没有多少杀伤力;大石不足两百米,从内城对短的距离也不能抛到这天坛,当然从这天坛也不可以对内城造成任何的伤害,但这俯视一切的高度和位置。要加了火药的雷石才有杀伤力。
但,敌人不可能不动,城墙内躲避的地方很多。只是不知道西城西南的暗道进展如何。
“不能再等了。”圣主下定决心,总要破城的,有战争就有伤亡,用少数的生命换来滇海的长治久安吧。
长绍把也观天象奏报圣主:阍星东坠,晨星光芒万丈。二十八星宿,始角宿,自西向东排列,顺日月,青龙东现,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南方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白虎显西方: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玄武露北方: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室火猪壁水獝。角、房、尾、箕、斗、室、壁、娄、胃、毕、参、井、张、轸,或隐或现,吉星高照;亢、氐、心、牛、女、虚、危、奎、昂、觜、柳、星、翼,暗淡无光,躲闪不定,凶相毕露。
东觉所奏报鼋贞玉所报天象和长绍略同。
长绍道:“艾扎已死无疑,杜良气数将尽。以荡平西海,扫清尧蚩罗余孽,正是光复滇海之时,请圣主圣裁,以慰天下,顺民心,承圣望。“
皇城四面八方,都调集了兵力,万事俱备,只等王命一声令下,现在蓄势待发,好像静观其变,其实风起云涌,一触即发。
火龙果抬头看看天,艳阳当空,他心里有些怀疑长绍的话,但依然坚信天有异象。虽是立冬,晴空万里阳光下,风和日丽。这滇海比都城要暖和很多,好像有春的气息。
青山绿水,生机勃勃。龙城之外,渴望春天的农人,第一次耕种自己的土地。因为圣主宣布滇海三年内免除一切课税,并无偿发放种粮和农具。
得到土地的人们,哪里去想清闲,都想着春来之前,把土地翻耕,再开垦几亩荒地,现在的汗水浇灌的丰收颗粒都是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