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一十七章 飞船试飞曝光,撞脸飞猪?怀特:你学到了精髓!

第三百一十七章 飞船试飞曝光,撞脸飞猪?怀特:你学到了精髓!

第三百一十七章 飞船试飞曝光,撞脸飞猪?怀特:你学到了精髓! (第1/2页)

实际上,腾云-1型最初的设计上,有好几种推动方案可选。
  
  包括空压电机、航空发动机,甚至是高端的离子喷射,等等。
  
  后来全部都被否定了。
  
  一个原因是能源、动力不搭配,腾云-1型用的是氢弹电池,可以不断供应电力,化石能源支持的推动方式,就需要不断的添加能源,会大大降低了腾云-1型的续航能力。
  
  空压电机是以电力驱动的发动机,可以压缩空压向外喷射,为飞船带来巨大的动力。
  
  问题是,空压电机耗电量实在太高了,氢电电池要支持引力体系,就无法支持空压电机运转。
  
  有人建议重新研究设计动力系统,也就是制造一种完全适合引力飞船的推动机械。
  
  这个建议当然是可以的,上级部门也正考虑组建一个项目,专门去研究这样适合引力飞船的推动器械。
  
  问题在于,全新的动力系统,不是一下子能制造出来的。
  
  国内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就要谈到太行发动机,太行发动机研发用时八到十年,调试了几年装配到战斗机上以后,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不断地修正、解决、完善,差不多用了近20年才成熟起来。
  
  太行发动机研究最初,也是有很多航空发动机可参考的。
  
  要研究一种适合引力飞船的动力设备,真的是全新的研究,连参考的对象都没有,从设计到制造,再到成熟,又需要多长时间呢?
  
  那最低也是十年、二十年的跨度!
  
  所以,最好的选择还是已有的空压电机,但空压电机就需要更多的电能
  
  这也是刘志文团队迫切想制造大型飞船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动力难以的根本原因,还是引力飞船太重了。
  
  在物理学中,加速度和质量是呈反比的,固定推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高、加速度就越低。
  
  引力飞船动辄一、两百吨的质量,比重型战斗机还要高出十倍,常规发动机带动的效果非常差。
  
  当安装其他类型的动力系统,飞船就要为此进行大改装,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完成设施平衡调整,一系列的工作以后,动力系统的效果还很差……
  
  有什么意义?
  
  刘志文团队最终还是选择用电动机带动螺旋桨。
  
  这个方案最简单,而且不需要投入精力,控制上也最稳定,唯一的问题就是功率太低,让引力飞船的横向飞行,最初就像是在空中划船一样。
  
  当然,也没有那么夸张。
  
  即便是螺旋桨推动,加速度很低,但速度是能一点点积累的,最后的飞行速度还是很快,新闻上的报道就是这样的。
  
  在腾云-1型试飞后,舆论上就出现了相关的报道。
  
  网络上能看到一个个拍摄的视频,有些明显是手机拍摄的,就看到有些萌萌的腾云-1型在空中一掠而过。
  
  有些画面拍的很清晰,能看到腾云-1型的全貌。
  
  当然,也有慢速飞行的视频。
  
  腾云-1型慢速飞行的视频要比快速飞行受欢迎的多,因为其胖乎乎的身材确实有些萌,再加上身后的螺旋桨推动,被一些网友戏称是‘太乙真人的飞猪。’
  
  当一个视频出现以后,紧接着就是一个个的报道了。
  
  《引力飞船试飞起航,代号腾云!》
  
  《腾云驾雾,引力飞船竟撞脸神话飞猪!》
  
  《第一代引力飞船曝光,宣告航空正式进入引力技术时代!》
  
  腾云-1型,还是有很多看点的。
  
  即便螺旋机驱动有些拉低档次,整体上也足以让人惊艳。
  
  即便推动系统上还有瑕疵,研发团队内部都有些失望,但不可否认的是,引力飞船代表了最高端的科技。
  
  其他国家、机构的引力技术,还都停留在实验室范围内,而他们已经用引力技术制造出了真正的飞行器。
  
  外界关注的不只是引力系统,‘低温核聚变’再次成为焦点。
  
  引力技术曝光几年时间了,最初被拍到的‘神秘飞船’,上面还能看到连接地面的电路,明显是电力供应不足。
  
  现在是大摇大摆的飞到空中,其中必定有能供应大量电力的能源设施。
  
  “低温核聚变!”
  
  “一定是低温核聚变电池!”
  
  “能源技术比引力技术更高端啊!能源技术才是根本。”
  
  “有这种能源技术,不管是航空还是航天都会有巨大的突破。”
  
  事实就是如此。
  
  不管是航空还是航天,最大的难题是能源,而不是技术。
  
  “低温核聚变”可以用在引力飞船上,就能用在各类其他航空、航天飞行器上。
  
  比如,卫星。
  
  卫星功能最大受限就是能源,大部分卫星都只能依靠太阳能电池板支持。
  
  若是卫星能安装持续高电力供给的能源装置,甚至都可以在上面安装电力武器,比如电磁炮或者激光武器。
  
  到时候,就不止是功能性的卫星,而是具有太空杀伤力的卫星武器了。
  
  一颗能够随意调节轨道,并携带太空武器的卫星……
  
  想想就可怕!
  
  能源技术用在航天器上也一样,若是航天器能够一直拥有高电能,就可以持续推进远离地球,根本不用考虑什么第一宇宙速度。
  
  如果再配合引力技术,在太阳系内遨游都不是问题。
  
  总之,能源问题解决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多技术难题都迎刃而解。
  
  ……
  
  地球另一边。
  
  腾云-1型登上报道让决策部门再次感到了压力。
  
  能源部决议再加大对丹尼斯-怀特团队‘低温核聚变’技术研发的支持。
  
  按照泰勒-威尔逊的建议,丹尼斯-怀特团队的第一步,就是复刻核转电测定实验,他们已经完成了。
  
  实验团队通过不断调整设计,在好几个温度区间测定到了电力信号。
  
  但是,下一步呢?
  
  丹尼斯-怀特团队的研究停止了很长时间,主要就是在讨论下一步实验计划。
  
  腾云-1型被曝光以后,决策部门对于飞船外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飞船的能源装置进行了一定的推测。
  
  “腾云飞船和原来曝光的飞行装置很类似,能源装置都在环状管道,也就是引力系统的下方。”
  
  “从螺旋桨、支架等位置来分析,能源系统占据的空间并不大,不能支持装配强磁场或其他设备……”
  
  “所以,我们认为,低温核聚变可能是某种环境下所实现的自主反应。”
  
  “有可能是磁场环境,和引力系统是一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