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诸界繁华
第1021章 诸界繁华 (第1/2页)夜已深。
卫渊坐在桌案前,面前飘浮着无数光球,每个光球都是一件公务。卫渊分心千处,一封一封公文细读。
所有公文都是由人间烟火生成,按理说几乎不会出错,但眼前这批公务事关方千凡人的生活,卫渊还是放心不下,一个字一个字的细读。
其实人间烟火发展到如今程度,时刻都有百万凡人在线,水平早已超过绝大多数法相。至今青冥中官府断案,都是先由人间烟火裁定,如果主官对结果有强烈异议,才会上送政务院,由袁清言等七人组成的复议庭作最终决定,复议庭也难以决定的,则上报卫渊。
从现实效果看,人间烟火断案水准远超所谓青天大老爷们,它眼中没有人情世故,只有律法规条。或许冰冷,但绝对公正。它所出裁决,只有极少数才需要复议。
且以人间烟火断案还有一桩好处,那就是官司一方如果有权有势的话,想要塞钱都不知道该往哪塞。
但卫渊总觉得人间烟火不会事事皆能,所以在重大事项上始终坚持亲力亲为。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这点事也不干的话,那就真没什么存在感了。
现在他要处理的公务是一项重大决策:自西普、赵国招募流民,运送到纪国原山民之域开拓。
卫渊计划第一期先招募一千万流民,全部由浮舟飞艇空运过来,在此地生根发芽。二三期视情况而定。
原本自汉川郡已经迁出来二百七十万人,但是卫渊手上界石众多,现在已经围绕秘境出口处种下一圈共计五颗界石,余下几颗则是不断向关屯县延伸,构成了一条通道。另一条通道则是远远地伸向山民地域深处,准备迁回包抄这一带的所有山民。
虽然领地形状如同钩子,怪异了些,但实际面积已经非常大,两百万人根本不够填的。
青冥中现在已有七千万人,但产业发展太快,自身其实也不太够用。不过卫渊还是一口气抽调了五十万青年精干,内中包括各种人才,给予种种优惠后,也运到了纪国来,作为开拓的中流砥柱。
想要改天换地,要有界石也要有人,没有足够人口的话,就算是仙石青冥也会渐渐被天地同化。
卫渊这一次的大迁移计划实是极为宏伟,史上罕见。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卫渊先期已经悄悄运过来整整十万重装部队,以及近千门火炮,其中还包括整整一万许家少年精锐。现在军队数量已不是关键,炮弹数量才是关键,关屯县中五百万发炮弹,就是卫渊此刻的底气。
锄禾老道自普升真君后,威能手段已非寻常,短短数月就培育出了适合在山民地域生存的豚鼠,并且培育出新品麦子,耐旱且能适应大温差,还不需要太多水源,正好能在山民之地耕种。且有一茬可以在入冬前种下,春夏之季收获。
合计看过三千三百多封公文后,卫渊才算敲定此次大迁移的全部细节,在人间烟火中签下自己的名字,计划得以正式实施。
签下名字最后一笔时,卫渊忽然感觉天地大道似有隐约震动,这动荡非常微弱,以前那个法相圆满的他根本感知不到,只有现在法相圆满的他才能捕捉一二。
或许,这就是天机?天机也会对人间壮举有所回应?
卫渊收回思绪,神识扫过人间烟火。锻兵坊、浮舟工坊已经率先有所动作,大迁移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每月都要开工建造五十艘浮舟飞艇。
每艘飞艇都能运送数千人以及所需物资,按照计划,数月之后,青冥就能有数百艘浮舟飞艇,一次就可转运近百万人。
此时纪国叛军渐渐恢复了元气,官军又开始连吃败仗,纪王连换七将,并斩了其中两人,但时局丝毫不见起色。
最后纪王勉强采纳孙朝恩献计,退守几处关口,坚壁清野,如是方才挡住叛军兵锋。只是孙朝恩得宠,蔡妙就要受累,每晚都要深夜才能回到孙府。
卫渊则是维持着无人区隔离带,无论官军叛军,只要敢进入这条隔离带,都会全军覆没,没有例外。
在隔离带后看不见的地方,是众多如同大雁雁群般的飞舟,络绎不绝,不断将人口及各种物资从青冥输送过来。
纪国大地上渐渐繁盛,一块块良田从无到有的出现。秘境出口周围,则是建立起成片的工坊,如林的高炉。每日光是在供能法阵中打磨道基的修士就超过五千,且还有一千备用,有谁不想干,随时有人顶上。
每一个月,纪国基地的物资产量就会上一个台阶。现在本地每日产粗铁都有一千万斤,水泥数百万斤,其它各类矿物不计其数。
光是这一年夏秋两季,锄未真君就开田两千万亩。纪国地域每年能收三季,比之青冥少了一半,但两千方亩也足以养活三千万人。老道紧赶慢赶,总算赶在秋末之前将所有冬小麦全部种了下去,如是到明年夏初收获时,纪国界域粮食方面就可自给自足了。
岁月匆匆,转眼间就到了冬天,雪花飘起时,卫渊终于将千万流民全部迁移到了纪国。此时世人还浑然不知,那一带遮天柱后又多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
新年之时,来自荒祖部落的二十二位法相力巫已经完成了他们在青冥军校中的学业,然后带着足以武装数万巫族力士的装备返回了荒祖部落。
他们返回后,大荒之日随即在族中秘密组织了多场演习和比武。这批法相力巫个体战力提升有限,但是数量一多,就自然而然的开始配合,二十余人就打出诸多战术,迁回穿插,将由三位荒巫长老模拟的百位法相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大荒之日震惊之余自是狂喜,于是大举改造整个部落的军队,仿照青冥式样建立新军。
弘景四年元月,大汤帝宫中一片喜气洋洋,景帝一名侧妃产下一子,是为皇长子。此时皇后腹中暂无动静。
景帝自身有些高兴,但无人时也会偶现茫然。他自己都还没到二十岁,怎么就突然有了孩子?
而且皇长子的出现,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