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世子稳重点 > 第九百二十七章 千夫所指

第九百二十七章 千夫所指

第九百二十七章 千夫所指 (第2/2页)

政事堂内,宰相们议论纷纷,众人的表情有的不满,有的焦虑,但大家并不心虚,显然今日石仲先自尽的事,与众人没有关系。
  
  唯独章惇神情复杂,心不在焉。
  
  这件事上,他当然也是清白的。
  
  但章惇想的是另一件事,今日官家的表情不对,尤其是望向他的眼神充满了失望。
  
  从官家登基以来,章惇与赵孝骞的政见一直不怎么合拍,双方有过多次的争执和博弈。
  
  今日商议方田均税法也是如此,章惇从赵孝骞今日的眼神里看得出来,官家似乎已动了罢相的心思。
  
  他的耐心已快耗尽了。
  
  别的朝臣倒也罢了,但如果当朝宰相与官家处处对立,互相对抗,甚至已有了君臣不合的迹象,那么官家留着这个宰相有何用?
  
  偌大的大宋江山,缺了你这个宰相难道就玩不转了?
  
  大宋别的没有,人才特别多,还真不是缺你不可。
  
  章惇此刻感到惶然,他也在反省,自己最近是不是做得过分了?
  
  帝王的意志向来是专横霸道的,不管它是对是错,重要的一点是,不管对错,帝王的意志都必须贯彻落实下去。
  
  哪怕帝王的决定是错的,也要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强行把它掰成对的,这叫“皇权威严”,没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只要面子。
  
  而章惇这人的性格就是喜欢较真,对的才支持,错的坚决反对,作为普通人,这种品质很正直很宝贵,但作为宰相,他若经常这么干,难免会被帝王所不容。
  
  现在官家已动了罢相的心思,章惇该怎么办?
  
  此刻的章惇满心惶然,不知所措,站在他的立场上,宰相也很难做,很多时候他站的立场不仅仅是一国宰相,也要站在大多数朝臣的利益上去做事。
  
  毕竟宰相最大的职责,是维持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成为帝王和官员之间沟通的纽带,这个纽带总不能永远站在帝王这一边吧。
  
  努力定下心神,压下心头的惶然,章惇制止了政事堂内诸位宰相的议论。
  
  “我等踏实做事便是,其他的事,自有官家决断,石仲先死了,三法司和皇城司会查清楚前因后果,我等现在要做的,是控制朝堂的舆论,维护官家的名声。”
  
  “今日始,但有朝臣上疏谏议石仲先之死,奏疏一律压下。”
  
  …………
  
  石仲先的死,不到一个时辰便传遍了汴京。
  
  仍如往常一般,民间百姓纯粹看个热闹,他们不了解因果,只觉得朝廷的热闹太好看了,于是街头巷尾,青楼勾栏,无数百姓商贾多了一桩谈资,仅此而已。
  
  但对朝臣们来说,石仲先的死无异于一颗核弹引爆。
  
  不明真相的朝臣激愤起来。
  
  石仲先是自尽的,愤然撞宫门而死,但他为何而死?
  
  要反思啊!
  
  当然是因为官家一意孤行,非要施行方田均税法,此举破坏了大宋朝野的平衡,动用朝廷的力量清查天下田亩,各地豪强地主人心动荡不安,大宋原本平衡的局面被打破,天下人心背离,后果很严重。
  
  石仲先正是因为看到了恶劣的后果,却苦谏官家而无果,悲愤之下才会在宫门前自尽。
  
  说到底,这是官家的责任,是他的昏聩,导致了石仲先的死,官家害死了一位忠臣!
  
  果然如赵孝骞所料。
  
  石仲先的死,已将他钉死在“昏君”的耻辱柱上。
  
  当天,无数朝臣奋笔疾书,上千道谏议奏疏飞进政事堂,朝臣们纷纷指责官家昏聩,不纳良谏,而致忠良为国仗节死义,这是官家的错失,是对大宋社稷犯下的极大的错误。
  
  朝臣们不仅上疏指责,甚至还要求官家下罪己诏书,为石仲先正名,给死去的忠臣一个交代……
  
  一时间,赵孝骞竟被千夫所指,各种指责怒骂,流言蜚语满天飞。
  
  幸好章惇提前做出决断,将所有朝臣的奏疏全部压下,朝臣们的议论声到了政事堂便截止。
  
  福宁殿内,赵孝骞面沉如水,脸色一片平静。
  
  外面的声音,他不是没听到,手握皇城司这个特务机构,怎么可能不知外面的舆论是何等的激烈。
  
  但赵孝骞仍旧视而不见。
  
  站在帝王的立场上,做人已不必太世故,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觉得是对的事情,必须坚持到底,无论外人说什么,都不能左右他的决定。
  
  这点定力都没有,当什么皇帝,不如当牛马算了,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