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王府素席
第九百三十五章 王府素席 (第1/2页)人有了一定的阅历,或者上了一定的年纪,就难免有些念旧。
赵孝骞对王府禁军是有着特殊感情的,毕竟当初全靠他们的保护,自己才能安然无恙地在前线指挥千军万马,与辽国交战。
赵孝骞登基后,本打算将这些老弟兄调入皇宫,让他们继续贴身保护自己,不过后来想想还是作罢。
一来皇宫规矩森严,对军纪要求比王府严格太多,无论日夜,禁宫诸班直在宫里巡弋的路线,时间间隔等等,都必须非常精确,王府禁军的本事是不差的,但不一定受得了这般严苛的规矩。
二来活爹的身边也确实需要一批忠心的禁军保护他,自从赵孝骞登基以来,他的家人妻妾孩子,都成了他的软肋,赵孝骞不能忽视他们的安全。
尤其是活爹,勾搭了汴京城那么多寡妇和有夫之妇,万一遇到一个想不开的丈夫,横下一条心打算跟奸夫同归于尽,后果可就不妙了。
这位活爹给多少男人戴过绿帽子,恐怕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所以理论上,活爹在汴京城里有无数个仇敌。
身边若没有一批忠心耿耿的禁军老弟兄保护,很难说将来某一天会不会被人发现,汴京护城河里有一只猪笼……
个人生活作风这方面,父子俩实在谈不上一代更比一代强。
活爹的生活作风比儿子放荡太多了,赵孝骞虽然也有不少婆娘,但这些婆娘进门前,一个个可都是黄花大闺女,不像赵颢,就喜欢开二手车,上辈子肯定在瓜子和转转两大企业干得风生水起。
人站在楚王府门口,赵孝骞不急着进门,跟门外值守的王府禁军兄弟聊个没完。
聊家常,聊当年,话题很多很杂,但大家都聊得很开心。
拥有共同的回忆,打开话匣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此刻的众人都沉浸在这种情感共鸣的氛围里。
一名年轻的禁军小心地问道:“官家,咱们何时北伐?”
赵孝骞笑看着他,道:“想建功立业了?”
禁军腼腆地一笑,道:“大一统之战,正是立军功的好时候,趁着年轻,给子孙攒点家底,将来大宋江山一统,盛世太平,怕是没有立军功的机会了。”
周围的禁军们也纷纷点头附和,大家都有着同样的心思,求战之心愈切。
赵孝骞笑得更灿烂了。
不知不觉这几年下来,大宋的军队精气神都跟往年不一样了。
立国百年来,大宋军队何曾有过如此高昂的士气,何曾如此主动地求战求胜。
以往被宋军畏之如虎的契丹辽国,如今已不放在眼里,甚至把契丹人当成了探囊取物的军功。
这种改变,仅仅只有数年时间。
军心可用,如今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剩下国力的积攒了。
于是赵孝骞笑道:“不急,你们会等到北伐的那一天的,如今朝廷还在囤积粮草军械和战马,这些东西准备齐全了,朕才能下令北伐。”
“你们在前线杀敌报国,朕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对吧?你们现在要做的,是熬练身子骨,练好杀敌的本事,更要锻炼自己的胆魄……”
“不然将来就算立功的机会摆在面前,你们临战之时却害怕得扭头就跑,不仅没军功,反而会被治临阵脱逃之罪。”
王府禁军们仿佛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个个都涨红了脸。
“官家太瞧不起人了!”
“我们死战不退!”
“弟兄们谁若敢退,我先杀了他以定军心!”
“我们等着砍契丹人的首级立功升官呢,怎么可能会退!”
赵孝骞乐了:“好,是朕说错话了,你们都是好汉,没有一个孬种,不过朕还是那句话,安心等着,待朕将大宋的内政打理明白后,约莫便到了北伐的时候,你们都年轻,肯定赶得上这一仗的。”
众禁军纷纷激动握拳,表示一定要在北伐之战中斩将夺旗,先登陷阵。
与禁军老弟兄们聊完,赵孝骞心情非常愉悦,甚至觉得当皇帝以来的种种压力和疲惫,也都消散了许多。
那么多人都看着自己呢,他们都在等着自己这个皇帝做出点什么,改变点什么。
这种压力,何尝不是一种动力。
累什么累,牛马累不死,朕也累不死!
想当条咸鱼?等华夏一统后,还有半辈子的时间躺平。
现在,朕就蒙上眼睛一圈一圈地周游世界吧。
聊完天的赵孝骞志得意满,拍了拍屁股转身就朝马车走去,他感觉自己又行了。
刚迈出一步,被身后的陈守眼疾手快地拽住了。
陈守一脸无奈叹道:“官家,您回王府应该是有正事吧?现在大门都没进就回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