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西北急奏
第九百三十八章 西北急奏 (第2/2页)“辽军在西北辽夏边境,对西夏发起了进攻,西夏军仓促应战,辽军已攻入西夏境内,侵占西夏国土一百余里。”
“章楶向朝廷请旨,我西北边军当如何应对,请官家示下。”
殿内一片哗然,群臣震惊。
赵孝骞依旧神色平静,眼中却闪过一道喜意。
特么的,耶律延禧这货总算是动手了,萧奉先果然没有辜负所望,这辽奸的分量太足了。
不理会群臣的窃窃议论,赵孝骞当即沉下了脸,道:“散朝吧,枢密院许将和安焘,政事堂章惇和蔡京,散朝后文德殿议事。”
说完后,在群臣的山呼声中,赵孝骞起身便朝后殿走去。
大庆殿内,听到赵孝骞的旨意,章惇的心头愈发沉重。
蔡京,一个刚进政事堂才几天的人,不过是个门下侍郎,如今居然能成为极少数被官家召入文德殿议事的臣子,这个信号实在是太强烈了。
显然章惇这一次面临的职业危机,前所未有地严重。
沉沉地叹了口气,章惇转身,正要往殿外走,却见蔡京一脸笑意地看着他,二人目光对视,蔡京笑吟吟地朝章惇行了一礼,然后侧过身,主动请章惇先行。
礼数方面,蔡京做得毫无瑕疵,不给人留下任何话柄。
章惇也点点头,朝蔡京挤出一丝笑意。
文德殿内,几位朝廷重臣都各自落座,赵孝骞坐在首位,表情仍然很平静。
“诸公,朕刚才仔细看过了章楶的奏报,你们也都看看吧。”
赵孝骞说着,将章楶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情奏报给了许将众人传阅。
许久后,几位重臣看完了奏疏,表情都有些懵。
辽国居然对西夏用兵了,这个事实他们直到现在仍不可理解。
奏疏上,章楶倒是把两国交战的前因后果写得很清楚了。
首先是从上月起,西夏莫名对辽国边境的牧民启衅,他们越过国境,对辽国部落的牧民杀戮抢掠,屠戮了不少部落后扬长而去。
辽国派出使臣与西夏交涉,可西夏方面却断然否认,并且激烈地赌咒发誓,表示绝非西夏所为。
辽国如今虽然势弱,国力渐衰,那也是对大宋而言,在别的国家面前,辽国可从来没放下过强势高傲的架子。
当年的西夏可是在辽国的暗中支持下才立国的,西夏对辽国向来也是以藩属自居,每年朝贺上贡,执礼甚恭。
现在约莫是觉得辽国与大宋交战兵败多次,提不起刀了,于是西夏人竟然敢主动启衅了,高傲的契丹人岂能忍?
尽管西夏人力竭声嘶地表示,这事儿真的不是他们干的,拿九泉之下的祖宗发誓也没用,辽国不吃这一套。
于是辽主耶律延禧下旨,在上月调动西北路诏讨司的兵马,共计五万余骑兵,开始对西夏悍然发起了进攻。
两国战事,就在这猝不及防的当口发生了。
战事开始,辽国兵马便势如破竹,长驱直入西夏境内一百余里,西夏军虽然奋力抵抗,终究还是节节败退。
辽夏启战,正在西北戍边的边帅章楶自然是要严重关注的,虽然这两国的交战与大宋无关,可这毕竟是大事,章楶于是派快马向汴京奏报。
文德殿内,众人看过了章楶的奏疏后,表情愈发古怪了。
辽夏启战的前因后果,是不是过于草率了?
就因为边境的冲突抢掠,耶律延禧便不惜发起国战,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都是前年的老狐狸,这些停留在表面的理由自然是没人肯信的,这里面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和理由。
“诸位都看完了,那就说说吧,辽夏开战,我大宋西北边军如何处之?”赵孝骞平静地道。
枢密使许将眉头深蹙,他还有很多问题没想通,此时不便多说什么。
许将没说完,旁边的枢密副使安焘自然更不便说什么,这事儿发生得实在太蹊跷,两位枢密院大佬都不敢轻易下结论。
唯独蔡京却察言观色,他先默默地扫视了众人的表情,然后眼神落在赵孝骞的脸上。
良久,蔡京见无人出声,方才小心翼翼地道:“官家请恕臣放肆,刚才章帅急奏传来,臣见官家脸上似乎并无意外之色……”
“臣斗胆敢问官家,辽夏开战的原因,咱大宋事前是否有过筹谋,或者说,此战根本就是官家暗中谋划的?”
赵孝骞吃了一惊,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脱口道:“这么明显吗?”
这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话出口,殿内顿时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赵孝骞。
神!还真是你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