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名传州郡
第645章 名传州郡 (第1/2页)很淳朴的想法,让白素贞都有些无言。
看着小青认真又难过的样子,心中不由一软。
妹妹不再是当初那个只顾玩耍的小蛇妖了,如今也懂得为同伴着想了。
这种成长让她很开心,所以……或许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帮助她实现想法。
白素贞到底是积年大妖,还是黎山门下,还是有些手段的。
另一边贡院内的许宣正运笔如飞。
第一场考的是经义,题目皆出自《四书》《五经》,这对崇绮书院的教习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更何况书院里有好几位往年的出题人,早就把解题的门道讲得透彻明白。
“果然师资力量决定一切啊……”许宣心中暗叹,笔下却不停歇。
他的文章结构严谨,引经据典恰到好处,破题、承题、起讲,一气呵成。墨迹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字字如珠玑。
写的正嗨的时候突然感觉心中多了一分因果牵连,左右一番扫视后没有继续探究。
可能是自己才气惊世,引得儒道圣人侧目了吧。
只是正当他写到“君子喻于义”这一节时,忽然一道阴影笼罩在卷面上。
当然不会是真的儒家大佬要给他开文宫,炼文胆。因为来者是有影子的。
听得一声轻咳,抬头竟对上了扬州刺史探究的目光。
只见这位扬州刺史身着紫袍玉带,虽已年近六旬却仍腰背挺直如松,眉宇间隐隐透着杀伐之气。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正仔细审视着自己的答卷。
刺史和刺史是不一样的。
借着这个空档,快速在脑海中梳理着对方的信息——得益于陆耽学长的关系,他对这位封疆大吏的了解远比常人深入。
“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这个头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持节”二字,代表着天子亲授的生杀大权。虽非最高等级的“使持节”,但在紧急军务时这位大人同样可以先斩后奏,对无官身者拥有生杀予夺之权。
“都督”之职更是了得——监督州郡官吏、镇压地方叛乱、征调兵马粮草,甚至能临时任命郡守,直接向皇帝举荐或弹劾其他刺史。这等权力,堪称一方诸侯。
至于“扬州诸军事”,则意味着整个扬州地区的军务都归其统辖。
江淮要地,兵家必争,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这等大人物出现在考场非常违和,那么是以科举为饵,来平息邪教乱象?
许宣瞬间推理了一堆有的没的。
而何刺史看着试卷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阅人无数的他见过太多才子,但像这般下笔如飞、却又字字珠玑的实属罕见。
不动声色地俯身细看,只见文章结构严谨,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破题处更是独辟蹊径。
“不是胡乱作答……”心中暗忖,“而是真正的胸有成竹。”
当他看清许宣的面容时,忽然恍然大悟——原来是崇绮书院那位名动江南的许教习,难怪有如此才学。
想起前些日子陆耽的来信中特意提到此人,称其“才堪大用”。
许宣的才名早已不局限于钱塘一地,吴郡士林无人不知,甚至在扬州文坛也颇有声望。
但此刻亲眼目睹答题的风采才意识到世人对这位奇人的评价还是太过保守了。
“看来今科解元之位,非此子莫属了……”刺史心中暗忖。
若是能在明年春闱后,将这位青年才俊运作回扬州任职该多好。
据陆耽书信所言,许宣不仅文采斐然,更难得的是精通武略,正是州府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何刺史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洛阳为官的经历——那帝都的官场,尽是些蝇营狗苟的勾当,年轻人哪有施展抱负的空间?
“还是在外放州郡,才能真正放开手脚做事啊……”他在心中轻叹。
可惜年轻士子们总被帝都的繁华迷了眼,非要往那个大漩涡里扎。
不撞南墙,怕是难懂这个道理。
见许宣看来,他不由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轻轻点头示意后便继续巡视去了。
许宣回以谦逊的微笑,便继续低头答卷,但心里依旧是高速运转。
顺带着有些小骄傲,瞧瞧,连刺史大人都被咱的才华震住了。
一边运笔如飞,一边美滋滋地想着:这人位高权重,身负血孽应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可方才的笑容分明带着善意,以后有机会得交个朋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