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重回雁门郡
第1471章 重回雁门郡 (第1/2页)张良又在心中默默掐算片刻,只隐约感觉刘季命格不凡,似乎比景驹都强,但具体有什么天命,依旧隔着一层雾,算不出来。
“命由天定,但成事在人。刘兄的天命,我不太好说。
但刘兄的为人,我已有所了解。以刘兄的智慧与气量,将来若不成大器,才叫没天理。”
刘季闻言,既高兴又有些狐疑。
怀疑张良在故意说漂亮话,高兴张良愿意对自己说这种话。
能说出这种话,不管是真是假。至少张子房对他的认可与欣赏,是可以确定的。
而他对张良也十分欣赏,觉得与这个贵胄公子非常投契。
“承蒙子房吉言。”刘季道了声谢,又问道:“如子房先生这样,能通过简单的占卜,‘碰巧’窥破我命数气象的人,应该不会很多吧?”
张良沉吟道:“这事儿不太好说。”
“难道很多?”刘季急了,“我也研究过紫微斗数,能观摩星辰运转,推测天气晴雨。
仅仅是为了测算未来十日的气候,我已经费尽心力,还经常算不准。
只靠运气占卜的技巧,不需要刻苦钻研,不用花时间实践,只要运气好,就能直接借用道祖的力量,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太不公平了。”
这个时代,每个合格的统帅,都要懂“天气预报”。
甚至在沛县守备营服兵役时,还有老都尉教他们简单的推算之法,确定今后几日的天气状况。
后来跟随无崖子学了周天星斗大法,刘老三自悟了浅显的紫微斗数。
掐算天气预报,非常精准。
当然,这个世界有天机术,也有改变气象的雨师。
刘季只能掐算“正常的”天气预报。
张良道:“我并非是说能窥探你命数的人,数量太多,无法计算。
道祖不能当成普通仙人来看待。
圣人即是天地大道,今日我能心有所感,非我能力强,只是我运气好。
好运来自何方?
是老天爷!
是老天让我在今日窥探到刘兄的部分命数。
而我窥探刘兄部分命数这事本身,也是命数。
是老天爷的安排,让你我相遇,又让我了解刘兄。
老天爷会不会让其他人也灵机一动,看透刘兄的命数,真不好说。
可既然是天数,顺其自然即可,没必要强求,更不用担忧。”
他从怀里掏出竹简,笑道:“与其关心虚无缥缈、难以捕捉的命数,咱们不如继续研究兵法。”
张良热情地向刘季招手,让他挪动座位,距离自己更近。
“我来为你讲解《太公兵书》第五篇。”
刘季也不推辞,立即坐到张良身边,听他讲解兵法。
两人初次见面时,张良就坐在马车上阅读兵书。他过去问了一句,张良毫不客气,主动跟他讲解所读兵书。
听说是《太公兵书》,刘季既震惊又有些顾虑。
震惊张良竟然愿意将如此宝贝的东西说给自己听,顾虑《太公兵书》也和《太公秘录》中的奇术一样,要收版权费用——要收割他的福运。
在白云仙府之前,他对仙法收割气运之说将信将疑,觉得太过玄幻,不太当回事儿。等真正被收割了一波,确确实实经历了气运低谷时的郁闷憋屈,他才真正有了敬畏之心。
面对他的疑惑,张良也很坦诚。
首先,《太公兵书》只是兵家秘传,和《孙子兵法》没啥区别;其次,他并非只给刘季讲兵法,他跟很多人都讲过,包括他带过来的四十多个力士。
没有隐瞒,公开讲解,但别人都听不懂,只有刘季能听懂,还能说出让张良也深受启迪的话,故而张良喜欢跟他一起探讨学习《太公兵书》。
张良也没糊弄刘老三。
《太公兵书》是黄石公教给他的,明确说了:帮为师将此书传播开,让世人皆知《太公兵书》之神妙。
黄石公不仅要求他传播《太公兵书》,还要张良成为修炼太公兵法的代表。
通过张良的成功,让世人知晓、敬畏太公兵书。
原因张良也问过,黄石公是受人所托。
受谁所托,张良也问了,黄石公只说他早晚会知道。
但既然可以公开传播,《太公兵书》自然不会像金刚禅邪法那样,对修行者有明显的副作用。
北地,雁门关后方的代县。
“哈哈哈~~”
看着排队进入军营的一众“天命辅臣”,羽太师不厚道地笑出声来。
此时已经到了八月末,她迅速完成代国——也就是原本旧赵国北方的地脉重构,便回到了初来神州时的落脚地,雁门郡。
这会儿在军营外面,排着稀稀疏疏的队伍,大概两百多人,全都是成年男子。
有的二三十岁,有的看起来四五十岁。
一个个不说龙精虎猛,起码印堂饱满、目有神光,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不过他们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有人神色迷茫地环顾北国风光,有人唉声叹气,有人眼神中藏满了不甘与愤恨。
羽太师之所以发笑,是因为这群人里面竟然有几个熟人。
萧何与韩信赫然位列其中。
这事儿真与她无关,羽太师没“害”他们。
虽然她老早就劝韩信别在中原折腾,北方才是他大展拳脚的地方。但在此地,在今日见到韩信,真是意外之喜。
这群人都是李斯精挑细选出来的“天命辅臣”。
七月份的梦中会议后,李斯立即展开行动,首先,将反秦叛逆的家人,从荥阳转移到关中,交由咸阳令子婴对他们进行二次分配。
关中的老秦与关外六国,都与北方胡人有广袤的边境线。
中原的长城防线,主要是燕国与赵国的边境线。而关中不仅有云中与九原(包头、呼和浩特那一带),还有陇西,要面临西边的月氏。
大秦强大时,边境外的胡人都很老实,不存在边患。如今大秦刚一衰落,四方胡族立即扑过来。
将反秦大逆的亲眷送到关中戍边,既完成了填民于边关的政策,又将他们圈在关中,依旧算是人质。
毫无疑问,将刘季老爹放在赵国北方与关中北方,施救难度差别极大。
除了发配反秦大逆的亲族,李斯还展开了“剪枝行动”,先把与叛逆有关之人全部挑选出来,再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对他们进行大数据筛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