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皇权衰落
第五百零一章 、皇权衰落 (第1/2页)“城破了!”
听到这个噩耗,原本还准备赶往城门增援的虞军士兵,纷纷调头就跑。
“不准退!”
“不准退!”
“给老子回去!”
……
人心散了,任由将领们怎么努力,都是徒劳无功。
本就丧失秩序的京师,随着城破的消息传人,城中变得越发混乱。
京师的城门多,为了降低城中抵抗力度,叛军并没有围城。
黑夜之中,一扇扇城门缓缓打开。
无数站在辽东镇对立面的世家大族,第一时间冲出了城。
皇宫中,此刻已经灯火通明。
“太后,叛军攻破城池,快带着陛下随我等撤离吧!”
镇东侯慌乱的催促道。
早在数日之前,内阁就有了撤离之意。
可惜不等撤离计划完善,叛军就杀入了城中。
仓促之下,他们只能带着皇帝和太后离开,顺便还要解决掉太上皇。
辽东镇之乱,证明了在皇帝年幼之时,活着的太上皇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今天辽东镇可以打着永宁帝的旗号造反,明天其他部队也能效仿。
如果不要脸一点,北虏都可以打着永宁帝的旗号出兵。
看京营崩溃的速度就知道,扯上一块虎皮,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尤其是对立场不那么坚定的人来说,打着永宁帝的旗号,能够让他们心安理得的倒向叛军。
事后还可以自我安慰,这是追随永宁帝拨乱反正,不是投降了叛军,他们依旧是大虞朝的“忠臣”。
“侯爷,能不能明天再走。
这黑灯瞎火的,离开了皇宫,皇儿怕是承受不住。”
皇太后一脸为难的说道。
内阁众人要带她们母子离开,可自家父亲却派人告诉她,千万别离开京师。
坐镇皇宫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
一旦灰溜溜的离开皇宫,也意味着皇权遭受冲击。
参考历史经验,仓皇逃离京师的幼主,基本上都是当傀儡的命运。
留在京师之中,皇帝终归是皇帝。
辽东镇胆子再大,也不敢公然弑君。
作为永宁帝唯一的儿子,纵使永宁帝真的复位,也不可能动她们母子。
左右为难之下,她选择了拖延时间。
“太后,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再不撤离,叛军就要杀入皇宫中啦!
辽东镇的作风,想来您也有所耳闻。
自古藩镇造反,后续会发生什么……”
姜书翰急忙劝说道。
都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还在这里浪费时间,简直就是找死。
如果不是顾忌身份,他们早就下令强行把人带走。
“这……”
“哀家和皇帝离开了,太上皇和一众后妃们怎么办?”
皇太后的问话,让众人哑然。
有些事情可以悄悄的做,但绝对不能说出来。
无论是抛弃宫中的一众太妃,还是送永宁帝上路,都不能放到台面上。
按照最初的计划,也是队伍撤离京师之后,才对永宁帝出手。
到时候正好把屎盆子扣在辽东叛军身上,断了施家手中的“大义名分”。
发生了弑君之事,天下各方势力,必定会第一时间起兵讨伐叛逆。
要不了多长时间,辽东镇这帮反贼,就会被各方势力联合剿杀。
到时候朝廷无论是北归京师,还是南下应天府,都能获得一个相对不错的开局。
正在众人陷入纠结之时,外面的喊杀声已经逼近。
“你们几个,立即带太后和陛下进入马车!”
意识到情况不妙,镇东侯当即指着几名宫女下令道。
受儒家文化影响,大虞在男女有别方面有严格规定。
程朱圣人可是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他们这帮人,谁要是敢拖拽太后,传出去就完犊子了。
哪怕能够保密,小皇帝还在旁边看着呢。
人家觉得母后受辱,现在没法计较,未来一准会秋后算账。
……
“三叔公、六叔公,陛下已经离开了,现在怎么办?”
李思齐一脸郁闷的问道。
好不容易集结了队伍,在皇宫中同叛军背水一战,结果皇帝先跑了。
“竖子不足与谋!”
六叔公李熙忍不住怒骂道。
青史留名的机会近在眼前,结果就这么从眼皮底子溜走了。
辽东军最强的是骑兵,一旦进入城中,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别看叛军来势汹汹,但京师中依旧存在大量的虞军,各家还有不少家丁护院。
只要他们能够在皇宫中顶住叛军的兵锋,城的忠义之士,就会群起相应。
游弋在外的京营平叛大军,也会顺势杀回来。
运气好的话,没准能一举把叛军赶出城。
哪怕是谋划失败,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皇帝的跑路,一切都没了。
“来都来了,总不能这么灰溜溜的离开吧!
陛下离开了皇宫,但是太上皇还在宫中。
要不然,我们去守护太上皇?”
李思源的提议一出,就挨了一巴掌。
“蠢货!”
“老子就算死在病床上,也不去守卫那昏君!”
或许是觉得不过瘾,在骂人的时候,三叔公李亨又补上了一脚。
辽东叛军打的旗号,就是拥立永宁帝复位。
他们此时过去守卫太上皇,就意味着告诉外界,镇远侯府同叛军站在了一起。
纵使后续和辽东镇死磕,在天下人眼中,那也是分赃不均的内斗。
他只是想青史留名,可不是想要留下千古骂名。
“计划失败,我们回去吧!
这些兵丁全部收下当家丁,以观后续局势发展。”
李熙语气低沉的说道。
逆转乾坤的希望没了,可和叛军的对抗,才刚刚开始。
无论后续做出什么决战,都需要实力支撑。
“六叔公,一下子收下这么多人,族中养得起么?”
李思源压低声音问道。
京中缺粮,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顺天府近乎绝收,世家大族的日子一样不好过。
“放心饿不着你,别忘了谁是京中第一粮商!”
李熙故作镇定的说道。
这个说辞,完全是安慰人的。
正因为汉水侯是京师最大的粮食批发商,李氏宗族才没有大肆屯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