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暮汉昭唐 > 第三百二十一章二相之争

第三百二十一章二相之争

第三百二十一章二相之争 (第1/2页)

在曹操积极备战时,唐帝国在秋天迎来丰收。
  
  “朕闻今秋丰收,不知关中谷价几何?”
  
  宫墙上,张虞远眺农田,见周边士民往来市井,问道。
  
  庾嶷笑吟吟,说道:“陛下,司隶丰收,谷价大降。今臣问仆人,谷一石约三十小钱,合大钱十五!”
  
  “三十钱!”
  
  张虞面浮笑容,谓左右道:“昔汉末时,朕在关中任郑县令,时粮一石值三十钱。乱世初起,一石贵达百钱,蝗灾时谷价万钱。今岁粮价三十钱,乃渐有盛世之兆!”
  
  单从粮价来衡量两汉盛世时期的话,西汉的汉宣帝时期可以说是两汉巅峰盛世,彼时一石粮价五钱,比今下便宜六倍。
  
  当然了,用粮价评判两汉盛世不太直观,因为这与五铢钱的发行数量有关。如汉武帝时期,汉朝才推行五铢钱,至宣帝时期,五铢钱尚未大规模流通于市,故相对会保值些。
  
  但到了东汉时期,天下流通的五铢钱多达五、六百亿,平均到每人头上至少有千枚,且还不算私铸钱币。钱币流通于市场的数量,与商品价值挂钩。市场上钱币充裕时,商品经济越发达。
  
  亦或是李唐王朝,其在安史之乱前可谓盛世,然因李渊在开国时期废五铢钱而行通宝之故,故在中晚期前,李唐处于钱荒状态,商品经济受到不小影响,物价受钱荒影响颇大。
  
  如在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因朝廷钱荒,不得已下‘自今以后,内外官料钱,并宜停给,唯留禄米而已。’
  
  李唐的钱荒不仅影响到朝廷俸禄发放,更影响到了社会经济运转。为了有足够的货币去流通,朝廷与民间默认用绢帛缴赋税,并渐渐让绢帛成为流通货币之一。故在李唐时期,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
  
  李唐饱受钱荒的情况,张虞其实并不晓得!
  
  但张虞却有后世的经济知识,知道新钱不可能直接取代旧钱,不仅是唐通宝的产量不够,更是因为五铢钱流通于社会几百年,需要有一个取代的阶段,在未来数十年大体依旧是新、旧钱币并行。
  
  如今新、旧钱并行的影响之一,便是张唐天然拥有大量流通货币,能用五铢钱的价值衡量今下物价情况。谷钱价值与东汉时期相比,直观反应张唐的治理情况。
  
  更关键的影响便是商品经济活动不会受到通宝不足的影响,能够让民间不再以物易物,而是视大、小钱为流通货币。
  
  “是啊!”
  
  庾嶷笑吟吟,说道:“自汉末动乱十余年,兵吏官府无不忧患粮谷不足,往后如能风调雨顺,将弗受谷粮匮乏之困。”
  
  “谷贱伤农啊!”
  
  钟繇说道:“百姓以耕作、纺织为生,不生钱币。故谷价越低,百姓贩于市井所得钱币越少,此乃谷贱伤民之事!”
  
  “钟相所言不无道理!”
  
  庾嶷沉吟少许,说道:“仆闻两汉时行平准均输法,前汉凭此法得以充盈国库。后汉章帝欲复行平准均输,然遭诸卿反对,遂不再复设。陛下开辟新朝,为充实国库,不如复行平准均输法!”
  
  平准均输法非一法,而是分为平准、均输二法,其中包括一系列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
  
  如平准法,主要在于维护物价调控,如收购或抛售物资平衡市场供需,维护京师与地方郡县的经济稳定,大体是'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平准法最典型的操作,便是与太仓令合作,在谷物低时收购粮谷,在谷价高时贩卖出去,以平衡市场粮价,此便是平准仓法,限制了富商对市场的操纵。
  
  而除平准仓法外,便是与均输令相互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