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文豪1983 > 第14章 《朝闻道》(改)

第14章 《朝闻道》(改)

第14章 《朝闻道》(改) (第1/2页)

这两周余切替胡岱光代课,上《外国经济史》。
  
  这是余切的长处,他引经据典,时而谈论起二战时期的凯恩斯,时而说到年初来华的舒尔茨……对未来经济学可能的发展方向,余切也有见解。
  
  第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就对余切很喜欢了。纷纷向学校写信,希望由余切来长期担任这堂课的教师。
  
  因为胡岱光说话有口音!
  
  老胡讲课用的是川话,而且他口音很重。令燕大的很多学生听起来云里雾里。
  
  其实,现在不少燕大“大师”们都这样。学生很喜欢他们的人,却未必喜欢他们的课。
  
  余切依稀还记得,当年胡岱光上课提到“斯密革命”、“凯恩斯革命”等等经济理论时,说的是“gaiming”,这是非常偏僻的说法,就连余切这个川省人也没听明白。
  
  有一次,胡岱光讲到英国经济学家斯拉法,他突然眼睛放光,提高嗓门,说“剑桥大学的斯拉法,用三十年写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不到一百页,真是惜墨如金呀!”
  
  说完,胡岱光就当场大笑起来,结果底下几乎没有人发笑。
  
  因为同学们并不清楚什么是“细米玉金”,也不清楚什么是“一伯耶”,正在互相询问当中。
  
  余切讲到这个剑桥大学的“斯拉法”时,他直接在黑板上写下“P.Srafa”,又用纯正的英文复述了一遍斯拉法的著作,再画上树状图,讲起了斯拉法启发的新剑桥学派,斯拉法对马氏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影响……
  
  兜了一个大圈子,最终又神奇的绕回来。
  
  这一套下来,学生都被征服了。
  
  又上了第二堂课,余切谈到斯拉法通共,他和意大利革命者保持密切友谊。
  
  同时,斯拉法又曾担任凯恩斯的助手,间接缔造了在其理论下指导的“罗斯福新政”——这代表拯救资本主义最强国的经济政策,其实是偏向于红色意识形态的。
  
  两堂课下来,余切通过讲故事,把近代的经济学理论梳理清楚。
  
  这代表什么呢?
  
  余切谈到了近年来的变化:“以古论今,在今天,则代表‘市场’和‘计划’并不是一对互斥的词汇。”
  
  “当年,罗斯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带领美国经济走出泥潭……我们现在能不能成功呢?我不知道,但这可以启发我们,使我们不要用一根思维去想事情。”
  
  这第二堂课下来,学生们已经快要认定余切。
  
  他们堵在教室门口道:“余老师,请你留下来吧,你再多上几节课!”
  
  余切当然拒绝了,好说歹说把学生们劝走,但胡岱光好不尴尬,特地来办公室吐槽:“这些学生有了你,就忘了我,唉。”
  
  余切道:“胡老师你最先引进西方经济学,在这方面居功至伟……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你的贡献。”
  
  “余切!我们是什么关系了?你就不要和我打官腔了。”胡岱光意兴阑珊道,“我以后没办法再做什么更深入的研究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像是最近农发中心的林一夫……他在京城近郊大搞智力测试,我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可他却很有道理咧!”
  
  林一夫之前提到过,他打算把智力也作为他的研究因素之一,没想到他竟然搞的这么快。
  
  看来,林一夫也干了!
  
  在之前的所有劳动经济学研究中,都默认劳动者具备相同的劳动素质、技能和智力,而实际上当然并非如此。
  
  可为了便于构建理论,大家都这样假定。
  
  比如英国人能做的,德国人也能做,俄罗斯人也能做……最终都能实现工业化。
  
  只是沃森的一系列研究让林一夫惊觉,真实的世界可能并不是这样。在一些地区,智力会成为阻碍或者促使其发展的显著因素。
  
  余切近来写缺乏素材,有心找林一夫交流一番。他来建国门东路的农发中心,正巧碰到林一夫的老婆陈芸也在。
  
  “哟!余老师!现在是余教授了!”陈芸恭喜余切。
  
  “你也可以做教授啊,你是美国来的教育学博士!”
  
  “我?”陈芸指着自己,摇头道,“我还是不了。林一夫他的身份……容易让人怀疑他,我要是再积极求进,努力往上爬,大家对我们这一家子都有意见了。”
  
  “林一夫,你也这么认为?”余切问道。
  
  林一夫尴尬一笑,给了余切一个眼神,让他去体会。
  
  花了一段时间,余切把林一夫最近的研究情况弄清楚了:他在京城近郊的通洲某锻压机床厂搞智力测试,填完卷子的可以有免费鸡蛋拿。
  
  该机床厂是机械工业部的重点企业,目前大概有六百多名员工,附属的子女、伴侣若干。
  
  余切问他:“测下来智力多少?”
  
  “均分112。”
  
  “也不高啊。”
  
  “是不高,但只是在中国人当中不高。我正准备测试京城以外,更远的地方乡镇集体企业。”
  
  “你测试这些有什么用?”
  
  “我们一直认为厂里面的工人聪明,先进……这也许是对的。但从智力上讲,这个说法很可能是站不住脚的。让一个农民好好进修,他未必干得比别人差!我们还有很大的生产潜力。”
  
  林一夫的话刚说完,又轮到了陈芸。
  
  原来,陈芸也心心念念国内的乡村教育——她本来就是教育学博士嘛。
  
  上面正在组织大规模的乡村基础教育政策,确保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受到教育。余切知道,这就是历史上的“希望工程”。
  
  但是,到底要不要花这么多资源做这件事情,其实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沃森这个洋教授的“智力论”在时下的中国很流行,林一夫也要蹭这个热点。他的观点就是政府要大包大揽,尽可能把每一个劳动力都要培养起来。
  
  这事儿能不能留给后人来办呢?
  
  因为搞教育太花钱了。
  
  林一夫觉得不行,而且他不是出于朴素的价值观,而是从经济学上的思考来看,“这项投资是不会亏的。”
  
  然后林一夫道:“我们两个之间的分工不同,我擅长于研究和下苦功夫,你擅长写,麻烦你多宣传我们的研究。”
  
  “我相信普及教育会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你能不能创作更多这方面的?”
  
  余切能怎么说啊!他只能答应了!
  
  “行!”
  
  回来一想:好家伙,欠沃森的还没写完,这边又新欠了一篇文章。
  
  先替沃森说一句公道话吧,这老头别真被搞下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