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文豪1983 > 第14章 《朝闻道》(改)

第14章 《朝闻道》(改)

第14章 《朝闻道》(改) (第2/2页)

他还得再做一段时间的金牌讲师。
  
  目前,《乡村教师》在全国受到了广泛欢迎,这个短篇目前比《背起爸爸去上学》转载次数多得多。海外也时有转载,每隔一阵子,余切就能碰到海外寄来的稿酬,这代表他的又收来了一次稿酬。
  
  这其中的任何一次,都超过了国内除单行本之外的全部稿酬。他们不敢拖欠余切的稿酬。
  
  最多的一笔来自于哈珀,按每字一美元进行计算,全文三万多字,这就是三万多美元。
  
  一分钱没少。
  
  虽然现在有了大陆作家的“出海热”,可作家们被海外报刊白嫖并不少,因为作家很难去维护自己的版权。津门的作家冯骥财《怪世奇谈》被日本商人拿去出版,这个日本人来中国登门拜访,见面又鞠躬,又感谢,又送样书,还有些小礼品,包装得样样讲究……最贵重的大礼是一盒彩色铅笔,因为冯骥财本人画画。
  
  冯骥财一开始很高兴,因为他本来一分钱都拿不到。而日本人不仅送礼物,还在信封中夹给他几张美元。
  
  然而,多年以后冯骥财为自己感到忿忿不平:妈的,欺负我没见过世面,日本人啊真他妈的坏!
  
  对那些拿得到海外稿酬的作家来讲,他们就面临海外稿酬爆杀国内稿酬的情况。这影响到了他们的创作心态。
  
  作家汪曾琦给朋友写信说:“我给《大公报》写了七篇散文,一共才给了360元,实在是不高!”
  
  而后,又在信中再一次提及“稿费真的不高呀!”,甚至于痛骂道“我不会再给《大公报》写文章。”
  
  因为彼时的宝岛书社给他另一本书1500美元的版税,而且仅是首印版税,之后还有更多。
  
  汪曾琦以前对稿酬并不在意,很是潇洒,建国前后还和沈聪文写信说“稿酬要不要都无所谓,我有工资”,但当他有了孙女“卉卉”之后,他满脑子是“为了卉卉攒钱”,从此对稿酬相当看重,少一分钱都是不行的。
  
  余切既要为了沃森写,目标是发在国外;又要替农发中心的研究来做宣传——这就大概率是国内的了。
  
  从稿酬上讲差别很大,从意义上来讲,恐怕后者还要重要些。
  
  经济院的老师也知道这件事:因为他们许多人都出过国。
  
  胡岱光看余切老是在写英文,调侃他“是不是写西方更加赚钱?你要成为国际性作家!”
  
  得知余切还有同题材中文要写后,胡岱光又感慨了:“我以为你要赚外汇,可你又写起了中文。你两头都不愿放过啊!”
  
  余切抬头道:“我首先是个中国作家,再是其他。”
  
  燕大经济院草创不久,大家的办公条件还很差。单位只有一个一米八宽、八十厘米的实木桌。上面坑坑洼洼,有人用大块玻璃压在上面,这样就达成了桌面的平整。
  
  他写作的时候,有时也会有人悄悄的看:只见到余切思考得很久,很久,好像他在那发呆,无所事事,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但当他心中的大体结构一完成,他立刻下笔飞快。
  
  “简直是下笔如有神啊!”胡岱光说。
  
  另一个教授历一宁看到后吐槽:“他写那么快,可是写论文那么慢。”
  
  燕大有一个勺园,很漂亮。历史上勺园数次经历毁坏,只剩下光秃秃的破落建筑物。八十年代,燕大把勺园重新休整,还造了个“勺园宾馆”,用于接待外国学者和留学生。
  
  这里的留学生虽然认识余切,却不像燕大校园的学生们那样恨不得把他举起来!
  
  余切因此总在这里踱步,有时候遇上掉下来的落叶,余切捡走那些最漂亮最饱满的作为自己的书签,压在稿纸下面。
  
  玻璃是滑的,需有东西垫着才不会到处滑墨。
  
  余切就在这样的桌面上,先完成了《朝闻道》的英汉双语版本。他写完后就把英文版传真到了美国纽约,先由哈珀的人来审稿。
  
  《朝闻道》原本是大刘的原著,大概内容是:在未来世界出现了“宇宙大一统模型”,这是许多科学家眼中的宇宙究极奥秘,但因为“知识密封原则”无法传达给人类。
  
  于是,科学家们为了获取大一统的奥秘,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交换一次“知道”。他们“知道”奥秘的那一刻,就要失去自己的生命,可是这些人甘之如饴,因为“朝闻道,夕死可矣”。
  
  只要能弄明白真理,就算是马上死去也值得!
  
  原著中有一个关键人物“霍金”——这是后期才成名的英国科学家。尽管他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名气,但余切还是把这个换成了虚构的物理学家詹姆斯,一个爱尔兰和苏格兰的混血儿。
  
  詹姆斯沃森应该处境可以好一些了!他会很有一番感触。
  
  此时,马尔克斯终于来了首都,余切迎来他和外国朋友的最后一次告别。
  
  老马和卡门两人,在中国待了好几个月,但两人是不一样的。卡门为了开拓东亚市场,频繁往返于中国和日本,而马尔克斯实实在在的走遍了长江线上的大多数城市。
  
  光是万县这一个地方,马尔克斯就停留了两星期之久。他到了余切家里面,看了余切曾经写下的激励自己的话,骑着自行车到万县当地的邮局,他甚至到“南德”集团买了一个盗版的挂钟,因为该集团的创始人宣称他是余切的“第一个书迷”。
  
  在万县的苏联飞行员陵墓,马尔克斯得知这里曾有一段故事。
  
  1939年,苏联飞行员库里申科率领他的轰炸机大队,突袭日军汉口机场,途径万县此地时因发动机被击中,不得不迫降。
  
  库里申科不幸迫降到了江面上,他的胸部和左肩都中弹,筋疲力尽,无力游到岸边,被江水卷走而牺牲。
  
  他死后,全县人动员起来,寻找库里申科的遗体,20多天后才找到,依照中国的习惯,将库里申科入土为安。建国后,当地政府为其修筑了陵墓园,又安排了专门的护陵员。
  
  中苏交恶后,库里申科的陵墓并未被忘掉,马尔克斯拜访陵墓时,上面有献上来的鲜花,都是从附近的公园摘来的。
  
  接待他的是原先护陵员的孩子,这是一个主动申请要为库里申科守墓的年轻人。他起初并没有得到什么津贴或是补助。
  
  马尔克斯很感动,用西语写了悼词。悼词最终也留在了陵墓边:
  
  “无论时代如何变换,这里的人不会忘记你。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哪,我们都确信这一点。”
  
  巧合的是,在马尔克斯写下这段话的时候,余切也恰好替沃森写完了《朝闻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