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49章:耶哥儿在中原

第549章:耶哥儿在中原

第549章:耶哥儿在中原 (第2/2页)

“真有意思。”
  
  “若是天下人都能用上这书里的东西,天下应该会变得更加昌盛吧!”
  
  与之亲近的宫人跟着笑道,“不是圣贤的文章,不讲做人的道理,也能有利于天下吗?”
  
  邓绥说,“利益是做出来的,又不是说出来的。”
  
  “而且若没有匠造的厉害,我也住不上这么大的宫殿啊!”
  
  她指了指头顶粗壮的横梁,俏皮的说道。
  
  宫人笑着摇了摇头,“你说的对!”
  
  “不过夜深了,你的确该睡觉了。”
  
  天黑了不放下书,
  
  久了眼睛可是要花掉的!
  
  邓绥听劝的睡去,心里还想着自己何时能见到皇帝的事。
  
  ……
  
  “中原果然与西方不同!”
  
  “以前看书上的描述,前人的讲解,总有些隔纱相望的感觉。”
  
  “现在亲眼见到了,这惊诧却是不减反增。”
  
  位于天下正中的土地上,
  
  享年九十有五,死时获得罗马现任奥古斯都亲自吊唁,并在棺椁上也得批紫袍的泰西大贤良师,正撑着手中的拐杖,同自己在天的父,慢慢的行走,欣赏着中央之国的风景。
  
  他没有请求上帝带自己前往洛阳这座都城,看一看那统治天下的天子是何模样,再看一看治理这个国家的臣子是何姿态。
  
  毕竟很多东西,
  
  只看一隅一城,是没有必要的。
  
  中枢如何,看地方过的如何便好。
  
  何况在罗马养老了那么多年,
  
  奥古斯都宫廷中的大戏,耶哥儿也已经品鉴够多了。
  
  即便中原的风味他还没有尝过,但也实在没必要再去折磨自己。
  
  他多看看中原民众的生活,心里就很轻松愉悦了。
  
  “农田里的粮食这么多,难怪民众名下拥有的土地,不像泰西那样广阔。”
  
  路过一处田地时,耶哥儿忍不住弯下老腰,蹲在田埂上,伸手抚摸里面结了穗的庄稼。
  
  果实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颗粒大多饱满,把茎干压得低头,一副“脖子快断了”的样子。
  
  这是他在泰西的广业城中耕耘多年,即便用了许多施肥催收的手段,也未曾见过的“丰满”。
  
  “泰西的水热比不上中原,土地也没有承载数千年耕耘的汗水,结不出更多的粮食,也是正常的。”
  
  “好在地广人稀,质量不够数量来凑,还是能养人的。”
  
  粮食是很娇气的,
  
  当神农氏从野外无边的青草中将之捡选出来后,
  
  它便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农人精心呵护。
  
  即便还要饮风食雨,
  
  可身边出现的杂草,农人都会将之除去;
  
  根下遇见的石块,农人都会将之搬走。
  
  一块土地上的养分,在偏心到没边的农人手下,只会供给它一种作物。
  
  这怎么可能不让粮食变得“娇滴滴”起来呢?
  
  耶哥儿想起自己带领信众们开荒时经历的艰难,甚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他们接着走下去。
  
  等从郡走到县,又从县走到乡里村间的时候,
  
  耶哥儿想着自己见过的学、校、痒、序,便又忍不住发出感慨:
  
  “重视教育,还愿意将知识分享给民众,难怪这片土地上的人口能繁衍出如此之众,文明能如此昌盛。”
  
  即便真正高深的部分,仍旧为权贵所掌握,
  
  可那些简单的技艺流出来后,总是会让人的生活,产生一些变化的。
  
  而一个文明的进步发展,
  
  又总跟那些细微的变化脱不开关系。
  
  “这里的小孩都会被九九歌诀,能读写一些文字。”
  
  “村头的老人也能通过朝廷发下的告示,了解国家的情况,评论朝野的事情。”
  
  “比起泰西,实在是强多了。”
  
  想起泰西北边丛林里,那快乐奔跑,自己教化了大半辈子也未能将之驯服的众多野人;
  
  想起罗马城里那些垄断了众多知识,哪怕被奥古斯都用权力压着,也不愿意将之分享出去的贵族们,
  
  耶哥儿又跟着发出一声叹息。
  
  他真的想不明白,
  
  明明秦人的西迁,已经为西方带去了“纸”这等承载知识的利器,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罗马却还没有将之普及呢?
  
  “需求不同嘛!”
  
  感知到老大儿心中所想的上帝笑着为他解释道,“中原这里的纸虽然用的比域外多,可百姓使用它的频率,还是比较低的。”
  
  即便天下安定,眼下过的富裕,
  
  可饱受生活考验的百姓,并不会因此放松。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他们可能不是很清楚。
  
  但不同皇帝的治理,为天下带来的影响,他们还是很有感受的。
  
  世间没有永远在位的圣主,自然也不会有永远生效的政策。
  
  何况时代的尘埃落到个人身上,总会变成一座压得家破人亡的大山。
  
  国家的阵痛,是会痛死无数人的。
  
  所以,
  
  为了能让自己在那新旧交替、万象更迭时引发的动荡时,更好的存活下来,
  
  丰收后的百姓也忍不住节俭,乃至于吝啬。
  
  小民不相信某些宏大到超越自身眼界的东西,
  
  他们只会用祖先辛苦传承下的血脉和教训,像草原上的土拨鼠一样,为子孙挖掘一个又一个的地窖,储藏起许多东西,来保障生存的根本。
  
  至于读书,
  
  读了那些诸子文章又能怎么样呢?
  
  当今天子放宽了举孝廉的标准,可算来算去,每年还是二十万人里面,才能推举出来一个受选者。
  
  平民哪有资格参与到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去呢?
  
  他们只要学够常用的文字,还有那些与过日子息息相关的数算技巧,就已经很满足了,也舍不得用不多的钱财,去购买珍贵的书籍。
  
  毕竟在纸张出现后,
  
  书籍的价格固然得到了下降,但也不是田间地头的庄稼汉能轻易触碰的。
  
  不是说掏一掏家里的钱袋子,还买不起一本两本,
  
  只是精明的小民掐着指头算来算去,总觉得一本两本书读了也没用,倒不如拿钱去买粮食做饭吃,买布匹做衣穿。
  
  当然了,
  
  一些不愿意留下姓名和足迹的摊贩售卖的“杂报”,百姓们还是很能接受的。
  
  “杂报”就四开纸的大小,薄薄的一张,摸上去质量很一般,就连上面的墨字也小的可怜,得瞪大眼睛凑近才能看清楚。
  
  它上面写的,是一些语句通俗易懂的故事和寓言,还有许多各地近来的动向、朝廷的法令、家长里短的笑话等等。
  
  价钱便宜,还允许几人凑钱买一份,好捧着它伸着脖子看乐子。
  
  只能说“八卦”的确推动了知识的传播。
  
  “说来说去,重要的还是民生啊。”
  
  “不过以当今天子的能力,还有刚刚看过的景物,想来未来还是很可期的。”
  
  耶哥儿看着一处村庄前,正对着什么乱七八糟都写,报如其名的“杂报”笑得捧腹的百姓,老迈的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转而他又想起:
  
  “也不知道这样的昌盛太平,何时能在西海重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