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永元十四年
第558章:永元十四年 (第1/2页)“神医啊!”
“真是妙手回春啊大夫!”
当阴皇后一句话激得皇帝“垂死病中惊坐起”,并迅速恢复活力,振作精神时,
阴间的死鬼纷纷发出感慨。
要不是粟姬还在冥土说景帝的坏话,
他们还得怀疑阴皇后是不是为其转世。
“这是不可能的事!”
对此,何博站出来解释,“这种能够通过刺激人心,从而治愈病症的言灵能力,岂是固定不变的?”
除却那些因罪过而被判为禽兽畜牲的家伙之外,
正常死鬼转世投胎时,
当陈事尽去,魂灵褪去内里的诸多记忆、情感,重新化为无知无觉的姿态,
哪里会继承前世的特殊技能?
是以阴司律法都有规定,一辈子只算一辈子的账,前世今生不多牵扯。
生前恩怨未消,便在死后消磨。
消磨之后,若福德尚且有余,那可以选择停留冥土,或者自行转世。
若福德不够,
那转世还得列为惩罚的一种,当牛做马几回才能彻底清减。
粟姬虽没有额外的德行,就连景帝的贡品都蹭不上,但她的嘴上功夫实在青史留名。
阳世一些医家甚至还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研究出了利用引导情绪的变动,来治疗病症的方法。
所以这位最初的夫愁者,仍能在冥土中过着自己快乐的小日子。
“等阴氏死下来了,想来这二位之间,能有不少话可以说呢!”
死鬼们听了上帝的解释,也不再纠结什么。
毕竟他们只是喜欢看乐子,而不是真的要做学问研究。
只是,
仍活在人世的阴皇后,可不知道背后有这么多死鬼念叨自己。
她被皇帝突然的自我给吓了一跳,跟着便因为痛失垂帘听政的机会而悲伤流泪。
于是,
她巫蛊下咒的力道便更强了。
皇帝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疾病,让她真心的相信起了巫蛊之术。
而且到手却又飞走的权势,也让阴氏心中满是不甘。
她是真的想杀邓氏全家很久了!
可惜,
皇帝不会再给她机会了。
他效仿前汉景帝,开始为未来做起了准备。
只是景帝是为了废立太子,
而他却是要废立皇后。
他要废阴氏,而改立邓绥!
邓绥私下请求道:
“这是涉及国家安稳的事,不能因为一时的喜怒而做出决策。”
皇帝对着邓绥,叹息着说她:
“你是个很好的人!”
“你用忠诚臣子的姿态来侍奉我和阴氏,即便主君有了错误,也愿意等待他的改正。”
“所以时常为阴氏遮掩她的无礼之处,并在我面前讲述她的优点。”
“可臣子有忠奸之分,主君有贤庸之别,世人既不能做奸邪之徒,却也不能做愚忠愚孝之事。”
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君臣坐而论道,不合便散。
这是先秦很常见的事。
到了如今,
虽受儒家礼法影响,类似事件少了许多,却也有所留存。
何况皇帝病好之后,很喜欢读春秋时的史书,时常对着一国的兴衰发出感叹。
尤其是看到晋悼公的历史时。
他很担心自己也会像这位前辈一样英年早逝。
“而且晋悼公去后,晋国的国势便日益衰败。”
“其子平公时君权旁落,其孙昭公时霸主的地位被人取代……我如何能不担心呢?”
皇帝对邓绥如此说道,“天下不会再有第二个周公了,若有不测,我只能将未来之事委托于你了!”
他心里想着:
阴氏一句话便将自己说得病愈,难道不是天意垂青,给予他时间去弥补先前的疏漏吗?
若是时间紧迫,
他自然不会动摇阴氏,让大汉连续失去皇帝与皇后。
可现在,
他还有做这件事的精力!
“你不要再劝了!”
皇帝拍了拍邓绥的手,又叫来自己仅有的孩子刘胜,还有养在宫中的侄儿刘祜,让他们跟随在邓贵人身边,接受她的教导。
两个孩子乖乖应下,
然后皇帝离去,展开了自己的计划。
他原本想用“善妒”的理由,废了阴氏,再效仿前汉武帝对待皇后陈阿娇的例子,将之迁往别宫居住。
地位虽失去,
却也不折损阴氏的荣华。
当然,
有沘阳公主的先例在前,
皇帝是不会像曾祖光武帝那样,仍旧宠爱信重阴家子弟的。
结果想的再多,
也比不上阴氏给他带来的惊喜多。
当他派去处理这件事的宦官回禀“皇后宫中有巫蛊之物,意在咒杀陛下与邓贵人”时,
皇帝没有生出熊熊怒火,反而被这样的愚蠢给气笑了。
他甚至有些庆幸阴氏在他病榻之前,显露出了真面目,不至于伪装到他放心死去的那一刻。
不然的话,
让大汉江山落到这样的人手中,只怕比孝章太后窦氏还能整活。
“就这样吧!”
皇帝对着宦官挥了挥手,
萧瑟的秋风穿过宫殿,吹在他消瘦苍白的脸上。
“去宣布废后的诏书吧!”
宦官应下,随后便去往前朝、后宫,公布阴氏犯下的罪责。
阴氏的皇后玺印被收缴,被迁居桐宫居住。
其父受到皇帝的问责,当天便遵循汉家未曾明言的规制,在家中自尽。
他的两个儿子,
还有那为外孙女出谋划策,争夺宠爱的朱氏及其子女,被流放到岭南更南的交趾郡,
其余族人,也多令其罢官归家。
如果对比起前汉争权失败,从而被天子清理的外戚,
那阴氏的结局,其实并不算差。
毕竟用巫蛊咒杀天子,这是十足的大罪,诛九族都是可以的。
可皇帝终究看来曾祖父母的面子上,放了阴氏一条生路。
他对窦氏严苛,
是因为膨胀起来的窦氏,已经染指起了皇权,动摇了大汉的江山。
但阴氏纯粹的外戚,荣辱兴衰皆仰赖皇家,倒不至于赶尽杀绝。
阴间的阴丽华同自己的兄长,也就是阴皇后的曾祖父阴识,去迎接了那位受到女儿连累,被迫自尽的阴家后辈。
面对后者惭愧的神色,阴丽华只是平和说道:
“天底下哪有长久不衰的富贵?”
“阴氏的福泽在很早以前便应该断绝,如今还能保全足够多的血脉,回到家乡延续祭祀,已经是天子仁慈了。”
阴氏这门外戚,
在今汉四任天子的统治下,是较为特殊的存在。
光武对之恩宠甚重,
严苛臣下的明帝也顾虑着母亲,对阴氏多有宽慰。
章帝之时,
虽有马氏、窦氏等新外戚的崛起,但阴氏仍旧八风不倒。
皇帝当年正是考虑到阴氏的力量,才决定册立他们家的女子为后,让阴氏的富贵得到延续。
“现在也好!”
“该来的总归是来了,我们这些先人,也能多多宽慰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