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52章 张辽威震逍遥津,江东鼠辈得其名

第352章 张辽威震逍遥津,江东鼠辈得其名

第352章 张辽威震逍遥津,江东鼠辈得其名 (第1/2页)

合肥城头旌旗猎猎。
  
  张辽手按剑柄,立于女墙之后,
  
  鹰目如电,凝视着城外吴军动向。
  
  连月来,孙权亲率十万众围攻合肥。
  
  却久攻不下,今日忽见吴军营寨炊烟稀疏,各部兵马陆续向南撤去。
  
  “张将军,吴狗这是要逃啊!”
  
  甘宁指着远处的尘烟说道。
  
  张辽抚须不语,目光却锁定在逍遥津北岸一支与众不同的队伍上。
  
  那支人马衣甲鲜明,旌旗华丽。
  
  非但不似撤退,反倒在岸边设帐置酒,俨然一副在那里大搞团建的模样。
  
  “兴霸且看。”张辽忽然剑指那处,“那紫罗伞盖之下,必是吴军重臣!”
  
  张辽其实并未猜到在河边断后还要搞团建的人是孙权。
  
  因为他觉得之前合肥保卫战,孙权被自己打怕了。
  
  且这小子完全不懂军事。
  
  有了上次的败绩后,怎么敢领下断后这样的重任?
  
  甘宁顺指望去,果见华盖之下隐约有人着锦袍玉带。
  
  周围侍卫环立,仪仗非凡。
  
  不禁讶然:“谁人如此大胆,临撤退之际,竟于岸边饮酒作乐?”
  
  张辽眼中精光暴涨,沉声说道:
  
  “不管是谁,绝不能让吴人就这般撤走。”
  
  “我在此观察许久,吴军主力基本已经撤走。”
  
  “而这断后部众,必是吴军大员。”
  
  “可击之!”
  
  话落,当即转身下城,厉声喝道:
  
  “传令!击鼓聚将!”
  
  张辽也是专门等吴军大部队撤走之后,才决定发动偷袭。
  
  因为此次战略目标与上一次不同。
  
  上次张辽八百人冲阵,目的是趁吴军立足未稳,打击吴军士气。
  
  之后吴军大部队包过来,张辽还是只能选择突围回城。
  
  但这一次,战略目标是吃掉吴军这支断后精锐。
  
  如果运气好,斩杀或生擒吴军几员高级将领,那更是意外之喜了。
  
  所以要等候时机,等吴军大部队走得差不多了,再主动出击。
  
  不过半刻,城中诸将齐集军府。
  
  张辽环视众将,最后目光落在两位淮南宿将身上:
  
  “兴霸、幼平,建功立业,正在今日!”
  
  甘宁抱拳应道:“末将愿为前驱!”
  
  周泰亦慨然道:“但凭将军差遣!”
  
  张辽抽出令箭,沉声道:
  
  “城中七千步骑尽出,分作两部。”
  
  “本将与兴霸率主力直取逍遥津吴军本部主力。”
  
  “幼平领一支偏师去毁桥断路,阻其援军!”
  
  “得令!”
  
  此次汉军倾巢而出,分工明确。
  
  张辽、甘宁领主力猛攻吴军断后部队。
  
  周泰则负责去断桥,既是防止吴军大部队回援。
  
  同时也是为了聚歼未能过桥的吴军。
  
  诸将领命而去。
  
  不多时,合肥城门洞开,汉军如潮水般涌出。
  
  张辽白马银甲,一马当先。
  
  甘宁领锦帆兵旧部紧随其后,铁骑踏得尘土飞扬。
  
  此时逍遥津北岸,孙权正与众将饮宴。
  
  孙权之所以敢断后,其实也是觉得汉军不敢主动出击。
  
  毕竟这次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
  
  断后的五千部众,是精锐中的精锐的。
  
  凌操凌统父子、陈武、潘璋、宋谦等猛将全都在这儿。
  
  并且东吴的军制是授兵制度,将领们可以独自募兵。
  
  他们此次断后,带的都是本部卫兵。
  
  也就是他们的亲兵保卫队,可以说是最精锐的士兵。
  
  加在一起,足有五千人。
  
  即便合肥汉军倾巢而出,他们也不放在眼里。
  
  这时,老将凌操忽觉地面微震,酒樽中清酒泛起涟漪,顿时变色:
  
  “大王,有骑兵来袭!”
  
  话音未落,远处已现尘头。
  
  吕范惊起眺望,只见夕阳下铁甲寒光如雪,一面“张”字大旗迎风猎猎。
  
  “是张辽!”
  
  陈武拔剑大呼,“保护大王!”
  
  吴军仓促应战。
  
  张辽马快,转眼已杀入阵中。
  
  长戟所向,血肉横飞。
  
  甘宁率锦帆兵侧翼突进,箭无虚发。
  
  吴军阵型未成,顷刻大乱。
  
  “结圆阵!护住吴王!”
  
  吕范嘶声喊道,却被周泰率军截住去路。
  
  那边宋谦部刚列好枪阵,就被汉军铁骑冲得七零八落。
  
  陈武奋起精神,持刀迎战张辽。
  
  不三合,被张辽一戟刺穿胸膛,血染征袍。
  
  当场战死。
  
  吕范见势不妙,急令亲兵举起帅旗,欲稳住阵脚。
  
  却见西南方烟焰冲天——竟是周泰已率军焚毁浮桥。
  
  孙权面如土色,手中玉杯坠地粉碎。
  
  凌操一把上前扯住主公衣袖,大呼:
  
  “事急矣!请大王速退!”
  
  话落,转头对身旁的年轻将领喝道:
  
  “统儿,率你本部三百亲兵,护送大王突围!”
  
  凌统甲胄铿锵,单膝跪地:
  
  “父亲放心,儿在,主公安!”
  
  随即跃起高呼:“凌家儿郎,随我护驾!”
  
  三百精兵瞬间结成锥形阵,将孙权护在核心。
  
  凌统持双戟开路,所向披靡。
  
  忽见前方溃兵如潮,却是潘璋正斩杀逃卒。
  
  “临阵脱逃者,斩!”
  
  在连毙两人后,败兵稍定。
  
  诸将之中,唯潘璋部最先稳住阵脚。
  
  “潘将军!”
  
  凌统大喊,“请与我合兵一处,共保王驾!”
  
  潘璋见是凌统,立即率残部汇合。
  
  此时张辽已发现孙权仪仗,亲率精骑追来。
  
  甘宁在左翼高呼,“紫髯儿休走!”
  
  言罢,一箭射落孙权冠缨。
  
  唬得孙权面色煞白,伏在马背上不敢抬头。
  
  甘宁欲待再追,斜刺里杀出一将拦住去路。
  
  “休伤我主,凌操在此!”
  
  凌操此刻已身披数处伤势,可仍是奋起勇力,挡住了甘宁。
  
  孙权见此,骇然失色,忙下令道:
  
  “快!快传令让大部队赶回来!”
  
  然而,由于吴军主力已经走远,赶不回了。
  
  孙权无奈,只得在凌统的护卫下往河边赶去。
  
  待众人赶至河边时,却见浮桥早已断作两截,唯余两根孤零零的木板在湍流中摇晃。
  
  “桥断了!”
  
  凌统目眦欲裂,回首望去。
  
  张辽铁骑已冲破潘璋防线,烟尘中“张”字大旗猎猎作响。
  
  孙权面如土色,握剑之手微微发颤,哀呼:
  
  “此天亡我也!”
  
  这时,亲随谷利翻身下马,急声道:
  
  “大王勿忧!”
  
  他迅速解下马鞭,指向十丈开外的南岸。
  
  “臣观此河虽阔,然战马奋力可跃。”
  
  “请大王退后三十步,纵马疾驰。”
  
  “臣以鞭策之,或可飞渡!”
  
  凌统闻言,立即令亲兵列阵断后:喊道:
  
  “速速准备!某当死战阻敌!”
  
  孙权咬牙上马,勒缰后退。
  
  谷利高呼提醒:
  
  “大王记取——马跃之时须俯身抱颈!”
  
  远处传来震天喊杀声,凌操率残部已与甘宁接战。
  
  老将军白须染血,仍大呼酣战:
  
  “来者止步!此路不通!”
  
  甘宁挥刀冷笑:
  
  “那某只好从汝之尸体上踏过去了,老匹夫!”
  
  长刀如风,直取凌操咽喉。
  
  这边孙权已退至三十步外,猛夹马腹。
  
  那匹快航良驹嘶鸣一声,如离弦之箭冲向断桥。
  
  谷利看准时机,扬鞭狠抽马臀,暴喝:
  
  “跃!”
  
  只见骏马前蹄腾空,孙权紧抱马颈,紫髯飘扬。
  
  刹那间马身如虹,竟凌空飞越十丈河面!
  
  南岸吴军齐声惊呼,眼见马蹄堪堪搭上南岸碎石。
  
  孙权顺势滚落,被众将急忙扶起。
  
  “大王受惊!”
  
  “大王受惊!我等护驾来迟。”
  
  众吴将纷纷围住孙权,关心他的安危。
  
  孙权惊魂未定,还是沉住气说道:
  
  “……孤无碍。”
  
  “快!传令让还未走远的将军赶回来救援。”
  
  “还有许多将士没能过河,孤不能弃其而去。”
  
  吴军最精锐的部曲与最优秀的战将,都在河对岸为孙权的逃生拼命。
  
  孙权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他们。
  
  “主公!”
  
  北岸凌操遥见孙权脱险,老怀大慰。
  
  稍一分神,甘宁长刀已砍入肩胛。
  
  立时现出万点桃红。
  
  “父亲!”
  
  凌统见状,肝胆俱裂,眼泪夺眶而出。
  
  正要回救,却被张辽亲兵团团围住。
  
  凌操拄刀跪地,血染征袍,仍厉声喝道:
  
  “统儿勿顾老夫!”
  
  “护主……护主……”
  
  话音未落,甘宁第二刀已至,老将军轰然倒地。
  
  “甘兴霸!!”
  
  凌统双目赤红,如疯虎般突入敌阵。
  
  “你还我父亲命来!!!”
  
  双戟翻飞,连斩七名汉军,直取甘宁。
  
  甘宁挺刀架住双戟,冷笑道:
  
  “小贼,汝父不识时务,汝亦欲寻死耶?”
  
  “莫急莫哭,这便送你父子下去团聚。”
  
  “甘某的刀——很快!”
  
  凌统怒发冲冠:
  
  “狗贼!纳命来!”
  
  凌统似疯了般,双戟狂舞,招式愈发凌厉。
  
  甘宁一时竟被逼退三步,心中暗惊:
  
  “此子勇烈,更胜其父!”
  
  此时凌家三百亲兵已折损大半,河岸尸骸枕藉。
  
  张辽见状,亲率精锐围来:
  
  “生擒凌统!”
  
  凌统浑身浴血,甲胄破碎,仍死战不退。
  
  亲兵队长大呼:
  
  “少将军速退!某等断后!”
  
  他们都是凌家的宗族部曲,对凌家父子绝对忠心。
  
  也相当于是死士。
  
  值此危难之刻,他们绝对不能允许凌家人全部战死。
  
  必须保存凌家血脉!
  
  言罢,亲兵队长率最后数十人结阵迎敌。
  
  顷刻间,尽数战死!
  
  南岸忽闻鼓声震天,却是贺齐率三千援军赶到。
  
  贺齐望见北岸惨状,急令:
  
  “弓弩手掩护!舢板速往接应!”
  
  凌统独战群敌,忽觉背后河风凛冽——竟已被逼至绝境。
  
  张辽惜才,立马高坡,沉声道:
  
  “那小将,降了吧!”
  
  “趁早归顺朝廷,与我等一同匡扶大汉河山!”
  
  凌统仰天大笑,怆然道:
  
  “吴越男儿,宁死不降!”
  
  言罢,反手割断铠甲系带,纵身跃入湍流。
  
  “不好!”
  
  甘宁见凌统要跑,疾呼:“放箭!放箭!”
  
  箭雨倾泻而下,凌统却已没入水中。
  
  张辽抬手止住弓箭手,叹道:
  
  “真虎将也!”
  
  贺齐在南岸见状,急令善泅者下水接应。
  
  忽见下游处有人攀住礁石,正是凌统。
  
  他竟负甲泅渡三十丈,被救起时十指尽裂,仍紧握双戟不松。
  
  此时汉军阵中鸣金声起。
  
  却是张辽望见吴军大部队旌旗已现,遂下令收兵。
  
  甘宁不甘地望着南岸:
  
  “将军,何不乘胜追击?”
  
  张辽摇头:
  
  “此役已杀大量吴军精锐,吴军损失惨重。”
  
  “且以七千破十万,足已威震江东。”
  
  “今吴军复来,恐合肥有失。”
  
  “不若见好就收,退回城去。”
  
  遂率军徐徐退入城中。
  
  贺齐见汉军退去,亲率五百敢死渡过残桥,打扫战场。
  
  士卒忽捧一物来报,“将军请看!”
  
  竟是孙权遗落的紫金盔缨。
  
  贺齐郑重收好,又见凌操尸身不倒,倚枪而立,双目圆睁。
  
  贺齐含泪抚其目:
  
  “老将军放心,主公已安,少将军得存。”
  
  凌操尸身这才缓缓倒下。
  
  ……
  
  是夜,合肥城内,灯火通明。
  
  张辽端坐于军帐之中,众将分列两侧。
  
  酒肉满案,庆贺大胜。
  
  然而,张辽眉宇间却隐有一丝憾色。
  
  他放下酒樽,环视诸将,沉声道:
  
  “今日一战,虽破吴军。”
  
  “然有一事,吾心难安。”
  
  甘宁抱拳问,“将军何忧?”
  
  张辽沉吟片刻,挥手令左右押上几名吴军降卒,问道:
  
  “汝等可知,今日逍遥津北岸,有一紫髯将军。”
  
  “上身长而下身短,善骑射,此人是谁?”
  
  降卒伏地战栗,不敢隐瞒,答道:
  
  “回将军,此乃……吴王孙权。”
  
  帐中骤然一静。
  
  “孙权?!”周泰拍案而起,须发皆张,“竟是孙权亲临?”
  
  张辽长叹一声,闭目摇头:
  
  “吾早该想到!紫罗伞盖,华服锦袍,非吴王而谁?”
  
  “若早知是他,纵使千军万马,亦当擒之!”
  
  “惜哉!痛哉!”
  
  这是张辽一生中,最接近生擒孙权的机会。
  
  但因为在阵中没能认出孙权,而使其逃走。
  
  有人问,张辽八百人突袭孙权车盖时,不是见过他吗?
  
  而且还让孙权下来单挑,张辽怎么会认不出孙权来呢?
  
  按后世的猜测,
  
  可能是因为当时离得太远,张辽又是只追孙权的车盖,所以看不清楚孙权具体长什么样。
  
  并且逍遥津之战时,孙权狼狈不已,没有往常的威仪。
  
  加上又是两军混战,形势紧急,所以张辽没能认出来。
  
  但不过怎么说,这绝对是张辽平生之大憾。
  
  甘宁亦懊悔不已,恨声道:
  
  “早知如此,某当拼死追杀,岂容他跃马渡河!“
  
  周泰默然,良久才道:
  
  “天意如此,奈何?奈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