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帝秦设计师 > 第66章 咱大宋,耻辱没有下限(北宋历史)

第66章 咱大宋,耻辱没有下限(北宋历史)

第66章 咱大宋,耻辱没有下限(北宋历史) (第1/2页)

但即便已经耻辱到这个份上了,这还不是靖康之耻,因为咱大宋还能继续突破耻辱下限!
  
  李念道:“可惜了在坚持抵抗金人的太原军民,当赵宋朝廷的诏书送到太原之时,太原军民拒不奉诏,誓死守城,继续抵抗,城中粮尽,那就吃树皮、吃草料,这些都被吃完,那就杀马充饥!”
  
  “据说在杀战马充饥时,麾下的士卒劝王禀:‘将军若无战马,如何指挥?’,王禀便是当时的太原守将。”
  
  “王禀回答道:‘若太原不保,纵有千匹良驹又有何用?’”
  
  “在被金人持续封锁,几乎没有援军的情况下,王禀率领太原军民硬是苦守太原八个多月,直到彻底没了吃食,兵甲损坏难修,太原才被金人攻破。”
  
  “但直到死前,王禀等人还在坚持抵抗金人,既然城破了,那就在城中与金人死战。可惜他们无粮无药无援,又哪里能战败金人?”
  
  “最终,在金人重重包围下,面对金人的劝降,王禀自刎,数十名随其苦战金人的太原军民也全数自尽。”
  
  关于王禀的死法,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王禀是背负原庙太宗御容图投汾水而死,太宗御容图也即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画像。
  
  “在王禀死后,完颜宗翰恼羞成怒,用马践踏王禀尸身,又下令士卒将尸身剁成肉泥。”
  
  在另一个说法中,王禀的尸身并未被剁碎,而是当夜被太原军民给偷了出来。
  
  李念认为第一种说法更靠谱,王禀带领太原军民抵抗了金人那么久,金人对王禀必定恨之入骨,以金人的野蛮残暴,为了泄愤,确实做得出来将王禀尸身剁碎一事。
  
  如果金人没破坏王禀尸身,那说明金人也尊重这位可敬的对手,应当会将之好好安葬。
  
  怎么着都不太可能给太原军民机会把王禀尸身盗走。
  
  这应当是人们对王禀生前忠义,死后尸身难全这一结果感到遗憾不忍,所以想给英雄一个好点的结局。
  
  英雄不该死无全尸,也不该无人为他们收敛尸骨!
  
  蒙恬叹道:“多好的军民,可惜遇到了赵桓之流。赵佶、赵桓不配有这等军民!”
  
  赵宋也有忠臣良将,可惜这些真心为国之人,在赵宋往往难有好下场。
  
  是赵宋对不起他们,而非他们对不起赵宋。
  
  冯劫道:“可耻之极,太原形势如此危急,太原军民还在坚持抵御金人,那汴京城形势不错,赵桓等人却生不起抵御金人之心,反要与金人媾和!”
  
  两相对比下,始皇等人越发看不起赵宋,堂堂赵宋中央朝廷,皇帝宰辅之辈,还不如地方上的军民。
  
  还“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这帮子东华门唱名之辈,气节还不如他们看不起的那些武人、平民。
  
  这些人在平日里,表现得都是大大的忠臣,忠日月可鉴,义天地可昭,可等事到临头,一下全都露了出来。
  
  王贲道:“太原坚守了那般久,赵宋就没想过援助?”
  
  李念道:“动过心思,想要救援,但他们已将太原割让给金人,要是支援太原,便会得罪金人。赵宋那些人哪敢真得罪金人?”
  
  赵宋朝廷常常有一矛盾行为,喜欢反复横跳,他们常常想干某些事,可由于自身软怂,又不敢干到底。
  
  像收张觉这件事,像把三镇割让给金人后,又想反悔……
  
  赵宋的政治也存在这种情况,像赵桓就是在主战派和求和派之间横跳,先答应了主战,可一旦失利,马上又跳到求和派一方。
  
  等到求和派一方后,又后悔向金人割地赔款,想暗戳戳地搞些事,可又不敢真搞或搞到底。
  
  赵宋就像是一个软怂懦弱,又反复无常,还眼高于顶的小人!
  
  要是让赵宋小人得了志,立马便会猖狂得不行,觉得前人不足夸,后人不足道,唯咱大宋古今第一。
  
  “因而,太原军民抵御金人那般久,几乎没有支援。”
  
  王贲深吸一口气,道:“赵宋不亡,天理难容!”
  
  放任自己的战略重镇被敌军围困,还是达八个多月之久,啥都不敢做,这样的国家真该亡了。
  
  “在搜刮好金银,将三镇割让给金人之余,赵桓等人也依照金人要求,将一位亲王和宰相送到了金人那。”
  
  “这位亲王是大书法家第九子赵构,其是亲自向赵桓请求,派他前往金营作为人质,而那名宰相是张邦昌,也是求和派一员。”
  
  “如果真是赵构主动请求前往金营为质,这人在此时还算有些胆魄。可惜也就这时有点胆魄,到了金营后,十有八九也被金人给吓(wan)坏了,从赵构变成完颜构,赵九变成赵九妹。”
  
  从“完颜构”一词就可看出,这赵构也是个畏金如虎的软怂,大概会干出“以大宋之物力予金人父亲欢心”的事。
  
  赵宋受不受损失有啥关系,咱又不姓赵,咱是跟着金人父亲们姓完颜。
  
  “李纲在反对金人的条件时,曾向赵桓、李邦彦等人指出过一点:只要再拖延几天,各地的勤王大军将会到来,到时根本不用完成金人的条件,金人也会退兵。实事也如李纲所言,可赵桓等人迫不及待向金人献上孝敬!”
  
  “在拿到想要的东西后,金人见各地勤王的宋军陆续抵达,知晓再待下去会让他们自己陷入危局,遂趁势退军。”
  
  赵宋给辽那么多年岁币,辽所得还不如金一波抢的多。
  
  “在金人撤退之时,李纲和种师道都有意让宋军尾随金军,等金军渡黄河时半渡而击之。但他们又遭到了求和派的打压,求和派让人在黄河边树立大旗,严令宋军不得绕过大旗赶金军,若有违者,一概处死。”
  
  就这么干愣愣地瞪大眼睛任由金军离去,这时到汴梁的宋军在数量上可远胜金人,还有西军精锐。
  
  如此好打击金人,消灭金军精锐的机会就被求和派白白放走!
  
  此时不趁机打金人一波,让金人受些损失,金人必定还会再来。
  
  赵佶、赵桓不是东西,这求和派的宋臣也没一个是人。
  
  “在金军渡过黄河撤退后,种师道又提议集合大军驻于黄河两岸,以防金人再次渡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