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红楼帝业 > 第269章 父皇欣慰,元春受封

第269章 父皇欣慰,元春受封

第269章 父皇欣慰,元春受封 (第1/2页)

翌日,五月二十四。
  
  午后,袁易依然习武练兵,完毕后沐浴更衣,便至内书房“立身斋”中。
  
  此时他于案后端坐,案上铺陈着厚韧光滑的磁青笺,他的手执着狼毫,蘸以璀璨夺目的真泥金,正凝神静气,一笔一划抄录佛经。
  
  满室寂然。
  
  这时,太监顾宝安神色急切,快步进来,至案前打了个千儿,启禀道:“禀郡公爷,外头有贵客临门!忠怡王爷驾到了!”
  
  公务繁冗、权势煊赫的十三叔突然莅临,让袁易都不禁一怔。
  
  当下不敢怠慢,也顾不得更衣,袁易便疾步而出,亲往大门迎迓。
  
  来至府门,果见忠怡亲王一身蟒袍,负手而立,带着一股天潢贵胄的雍容气度。
  
  袁易抢步上前,躬身行礼:“侄儿不知十三叔王驾降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还请十三叔恕罪。”
  
  忠怡亲王呵呵一笑,伸手虚扶道:“起来起来,不必如此多礼。我适才从畅春园回城,路过你这府邸,想起你归宗不久,便顺道进来瞧瞧你,也瞧瞧圣上赐你的这座宅子。”
  
  袁易起身,侧身让路,恭敬道:“十三叔如此惦记侄儿,侄儿荣幸之至。还请十三叔入内奉茶,容侄儿略尽地主之谊。”
  
  当即,他便要引忠怡亲王入内参观。
  
  忠怡亲王颔首,举步欲行,忽又驻足,目光转向府邸西侧,听见那边传来土木施工的动静,好奇地问道:“你这府邸西侧,老大的动静,却是在营建何物?”
  
  袁易忙回道:“回十三叔的话,侄儿素来有习武的习惯。因见西侧有一片开阔之地,便想着将其改建为校场,日后便于侄儿在此习练骑射、步射,亦可于此操演府中典仪、护卫、护军并一众家丁,既为拱卫府邸周全,更为往后为国效力。”
  
  忠怡亲王听罢,目光微闪,只点了点头,并未多言,随即在袁易的引导下步入府中。
  
  他一路行去,目光看似随意,实则处处留心。
  
  行至正堂,他抬头见匾额上题着“德本堂”三个大字,向袁易问了一番。
  
  及至内书房,又见“立身斋”匾额高悬,笔力遒劲,寓意深远,他又向袁易问了一番,问罢,眼中掠过赞赏。
  
  他随着袁易将这座郡公府略略看过,吃了半盏茶,便起身告辞了。
  
  翌日,五月二十五,依然是个晴好日子。
  
  西郊畅春园内,晨光熹微,澹宁居中已是君臣济济。
  
  卯牌时分,泰顺帝依惯例召见几位主要的王公大臣,商议国事,忠怡亲王自然在列。
  
  直至辰时初刻,政务奏对已毕,几位王公大臣躬身告退,唯独忠怡亲王留了下来。
  
  待众人散去,只余下了泰顺帝、忠怡亲王这对君臣,亦是一对感情深厚的兄弟。
  
  忠怡亲王含笑将昨日偶然造访袁易郡公府之事禀明。
  
  他着重提到了那两块匾额:“易哥儿那府邸,正堂名曰‘德本堂’,内书房则曰‘立身斋’,乃是易哥儿自己命名亲题。臣弟瞧着,这名字取得极是妥当,颇有深意。”
  
  泰顺帝本是斜倚在罗汉床上,闻言不由坐直了身子。
  
  “德本”与“立身”二词,泰顺帝自然再熟悉不过,皆直接源自《孝经》这一儒家至尊经典。他素以“孝”治天下,见此二语,恰如搔着痒处。
  
  这两个名字仿佛在无声地宣告:这位新归宗的皇四子,所关切者并非外在荣宠,而是如何成为一个能光耀门楣的孝子。
  
  泰顺帝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欣慰之情。他所期望于袁易的,正是如此:有才学亦有孝道。
  
  “立身斋”之名,也像是一种无声的奏对,潜台词乃是:“父皇,儿臣在此寒窗苦读、修身养性,未来一切建树,皆为彰显父皇与列祖列宗之恩德荣耀。”这岂非一种高明且深沉的“孝”的表达?
  
  泰顺帝不禁面露悦色:“此子能深解《孝经》精义,且能化用于日常,悬于座右以自勉,可见是真正用了心,下了功夫的,并非浮泛之辈。”
  
  忠怡亲王见泰顺帝欣慰,又顺势提及袁易改建校场之事,言语间不乏赞叹:“易哥儿虽已归宗,贵为郡公,然于文武之道未曾懈怠。臣弟观其意,是要将骑射武功也操练得精益求精,时刻以备朝廷驱策。这般勉力奋进,实属难得。”
  
  泰顺帝听罢,欣慰之色更浓。文武兼修,不忘根本,亦是他对皇四子袁易的期望。
  
  忠怡亲王含笑探问:“易哥儿册封郡公也有八日了,不知圣上心中可有所筹算,欲于何时安排他进入朝堂,担任何职,也好为国效力,为圣上分忧?”
  
  泰顺帝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且不急。”
  
  他伸手抚须,似在深思。
  
  袁易归宗之前的差事,皆是钦差身份,并无固定职守。
  
  如今要为其在朝中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既需权衡朝局,也需符合其皇子郡公的身份。
  
  泰顺帝这个做父皇的,一时尚未思虑周全,故而不愿仓促决定。
  
  ……
  
  ……
  
  荣国府袭爵之人贾赦闹出人命钦案,遭革爵拿问,好在此事未波及元春册封之事。
  
  元春册封郡公夫人,此事不会轻易受到娘家的影响。何况,此事在贾赦案发前便已蒙泰顺帝御笔钦准,天子金口玉言,无轻易更改之理。
  
  五月二十五这日乃是黄道吉日,天公亦作美,神京城内骄阳烁金,熏风微拂,是个火热的晴日。
  
  这一日,正是元春受封郡公夫人的大礼之期。
  
  册封仪典便设在袁易的郡公府邸。
  
  府中上下早已洒扫庭除,铺设整齐,静候皇恩。
  
  辰时刚过,一位礼部官员与一位宗人府官员,身着锦绣朝服,容色肃穆,分别担任正、副册封使臣,率领着浩荡仪仗,抬着一座五彩璎珞装点的彩亭,亭中恭置着封诰文书与冠服,自皇城迤逦而出,一路威仪煊赫,直往宁荣街郡公府而来。
  
  郡公府正门洞开,中道铺陈红毡。
  
  袁易身着石青色郡公朝服,率领府属官员、护卫等,于大门外垂手躬身跪迎。
  
  使臣队伍至大门前,正使臣手持一柄皇帝使命象征的鎏金铜节,先行入门,诰命彩亭随后,经由中门,穿庭过户,直入早已备妥的大厅。
  
  大厅内布置得庄严肃穆,设着一个沉香木螭纹大香案,上设鎏金香炉,轻烟袅袅。另设一案,略低些许,是为节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