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429章:我不需要任何人劝谏

第429章:我不需要任何人劝谏

第429章:我不需要任何人劝谏 (第1/2页)

太极殿。
  
  李世民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这么放松过。
  
  不用去管朝政,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奏疏,整个人都悠闲了起来。
  
  太子没有阻碍他跟外界的沟通,似乎完全不担心会有什么变化,哪怕辽东的兵马还在过来路上。
  
  当然他也知道,这偌大的太极宫里,全是太子的耳目。
  
  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或许都被太子所知晓。
  
  不过这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好在乎的,就跟起居注一样,皇帝其实没多大隐私可言,哪怕是侍寝旁边都会有官宦宫女随时伺候。
  
  张阿难也告诉了他,现在所有的宦官宫女都受太子内侍文忠管辖。
  
  此刻,他正坐在窗前摩挲着一张旧弓,那是武德年间平定窦建德时所用,弓梢的漆皮早已斑驳,却被他摩挲得发亮。听到殿外传来脚步声,他没有抬头,只淡淡道:“是辅机来了?”
  
  长孙无忌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玄色官袍上还沾着些许朝露,他躬身行礼:“臣,参见陛下。”
  
  “免了。”
  
  李世民放下弓,目光落在他身上:“外面的动静,该让你为难了吧?”
  
  关于太子是增设官员的事情,李世民自然是听说了。
  
  还有那些被抓了的谏官。
  
  长孙无忌喉头动了动,低声道:“太子的处置,确是雷霆手段。不过.那日情形,确有不妥。”
  
  李世民猛地转身,龙袍的宽袖扫过案几,砚台里的墨汁溅出几滴:“辅机你跟了我三十年,难道看不出那是何用意?”
  
  “谏官是我亲手扶起的言路砥柱!当年魏徵在朝堂上指着我的鼻子骂,我何曾动过杀心?承乾倒好,几句话不合,就扣上‘逼宫’的罪名打入天牢——他这是要堵死天下人的嘴!”
  
  说着说着,李世民有些激动起来。
  
  谏官这个群体,不是他创立的,而是他的父亲李渊。
  
  谁想到了太子这里,竟然会这么做。
  
  ‘咳咳咳’
  
  或许是过于激动,李世民一口气没顺过,一阵咳嗽起来。
  
  长孙无忌连忙上前搀扶:“陛下息怒,龙体要紧。”
  
  李世民摆摆手,旁边张阿难连忙端茶过来。
  
  喝了口茶也就顺了。
  
  长孙无忌沉默片刻,缓缓道:“陛下,太子并非容不下老臣,只是.时机不同了。如今新政初推,朝野观望者众,他们带着《贞观政要》闯东宫,确实有胁迫之嫌。太子要立威,总要有人付出代价。”
  
  李世民叹息道:“我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的是兄弟,护的是家国。可他呢?他杀的是忠良,护的是权位”
  
  “陛下!”长孙无忌的声音陡然提高:“太子是在推行新政!增设官署、军政分离,哪一样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若不杀鸡儆猴,那些守旧派只会处处掣肘。当年陛下推行均田制,不也拿山东士族开过刀吗?”
  
  长孙无忌也是有些无奈,他不是墙头草,要站太子那头,只是如果不这么说,支持太子的话,陛下这边就很难交代了。
  
  陛下若是有不满,这些想法传出去,更加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心思,这会让刚刚安静下来的大唐又滋生祸乱。
  
  听长孙无忌这么一说,李世民也回过神来。
  
  “罢了.”他闭上眼:“随他去吧。”
  
  ——
  
  东宫。
  
  那边长孙无忌刚走,关于他们的对话就已经摆上了李承乾案几上。
  
  仔细的看了看,还算满意。
  
  堵不如疏。
  
  李承乾完全没有隔绝李世民对外渠道,大臣要拜见就拜见,想聊什么就聊什么,都不阻拦。
  
  就好像,李世民还是先前那般的大权在握。
  
  其实就朝堂之中,很多人还是想跟着李世民,或者说跟太子掰手腕。
  
  毕竟这朝堂百官,依旧是当初的朝堂百官。
  
  大多数人,心里对陛下是忠诚的。
  
  只要陛下那边有暗示,他们是可以支持陛下复辟的。
  
  可偏偏,陛下那边完全就是要禅位的意思。
  
  即便太子不阻拦,可陛下不答应,他们也没办法。
  
  不管怎么说玄武门,太子都是顺位第一继承人,十几年的监国太子,在名分上没有人比他更高了。
  
  李承乾心里也明白,李世民多少是有几分不甘心的。
  
  可他却不敢,或者说不愿。
  
  李世民已经输了,软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李泰跟李治。
  
  两人的性命在李承乾手里攥着,李世民只要有所举动,首先丢掉性命的就是李泰李治。
  
  嫡子一死光,又只剩下太子这么一个嫡子了。
  
  别的庶子也不是没有继承资格,可又怎么去跟太子比。
  
  唯一好点的吴王李恪,先前还响应过太子造反。
  
  两朝血脉,也没人会同意吴王继位。
  
  至于其他皇子,不提也罢。
  
  这么一算下来,李世民不管怎么闹腾,最后这皇位还是要给太子。
  
  所以干嘛闹腾呢,非得让兄弟相杀吗。
  
  再不甘心,也只能是认了。
  
  这是大势所趋,李承乾看得明白,李世民也看得明白。
  
  此刻,东宫外。
  
  魏征身上的紫袍洗得有些发白,手里攥着的朝笏却握得笔直。
  
  这位以直谏闻名的太子少师,此刻要做的,是为被打入天牢的同僚求情,更是要向那位刚以铁腕震慑朝野的太子,讨一个关于“言路”的说法。
  
  “魏师稍候,殿下正在批阅各部提交上来的章程。”
  
  内侍文忠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恭敬,却也透着几分疏离。如今的东宫,早已不是从前那个可以任由老臣随意出入的地方。
  
  魏征颔首,目光扫过廊下肃立的侍卫。他们腰间的横刀闪着寒光,比太极殿的宿卫更多了几分警惕。
  
  那是经历过玄武门血战的眼神,只认一个主子,便是端坐于内的李承乾。
  
  片刻后,书房门被推开,李承乾的声音传了出来:“魏师来了,进来吧。”
  
  书房内弥漫着淡淡的松烟墨香,墙上新挂了一幅《大唐疆域全图》,岭南道、安西都护府的位置被朱笔圈点,旁边堆着厚厚的卷宗,正是各部刚送来的增设官署提案。
  
  李承乾坐在案后,一身常服却难掩威仪,见魏征进来,只抬了抬眼皮:“魏师今日来,不是为了新政的事吧?”
  
  魏征躬身行礼:“臣为天牢中的老臣求情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