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石头不说谎
第402章 石头不说谎 (第2/2页)他看到了形形SS的人。
第一个夜晚,来的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
她送别了心上人,在渡口徘徊许久,最后从江边捡起一块光滑的卵石,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放在塔上,仿佛在安放一个甜蜜的梦。
第二个夜晚,一个满面风霜的返乡游子,将行囊放在一边,从里面取出一块家乡山上的石头,郑重地添了上去。
他没有言语,只是对着石塔深深鞠了一躬,眼角似乎有泪光闪过。
其间,甚至还有一名卸甲归田的老兵,看服饰应是监察使一脉,他放下的石头棱角分明,一如他挺直的脊梁。
他们都和这石塔一样沉默,放下石头,转身便走,将自己的心事与过往,一并留在了这里。
最让林风动容的,是第三夜出现的那个瘸腿少年。
他认得那个少年。
三年前,他途径此地,曾赠药救过一个因采药而摔断腿的孩子。
正是他。
少年背着一个沉重的竹篓,从山下爬上来,短短的一段坡路,他却足足花了半个时辰。
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可他的眼神却异常明亮,充满了某种执拗的信念。
他终于爬到塔前,从竹篓里取出一块早已选好的扁平青石,用尽全身力气,将其稳稳地放在了石塔的中部。
做完这一切,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对他这个曾经的恩人,却浑然不觉。
林风在暗处静静地看着,心中百感交集。
他忽然明白,这塔之所以能“生长”,并非完全因为那虚无缥缈的意志共鸣,更是因为这些普通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将自己的悲欢、思念与希望,一块一块地堆积于此。
这塔,是有生命的。
第四夜,风云突变,暴雨倾盆。
电闪雷鸣之间,林风心中一紧,冲出藏身处,只见在狂风暴雨的抽打下,那座石塔终究没能撑住,上半截轰然崩塌,石块滚落一地。
次日清晨,雨过天晴。
渡口一片狼藉。
然而,不等任何人组织,从村子里,从渡船上,陆陆续续走来了十几个人。
有昨夜添石的游子,有渡口的船夫,有村里的妇人,甚至还有吴老倔和那个叫阿水的青年。
他们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开始收拾散落的石块,重新堆砌。
林风摘下斗笠,也混在人群中,弯腰搬起一块沉重的石头。
没有人问他是谁,从哪里来。
在这里,所有人只有一个身份——建塔人。
众人的手法各不相同,有的讲究平稳,有的注重嵌合。
但奇妙的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避开了一种可能:完美的对称。
他们似乎都在刻意保留石塔原有的那种微微倾斜、浑然天成的姿态。
这是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充满了人情味的不完美。
黄昏时分,石塔重建完毕,甚至比原来更高了一些。
就在众人准备散去时,塔顶最高处那枚被林风触摸过的石子,或许是因为基座不稳,忽然骨碌碌地滚了下来。
人群中发出一阵低呼,林风下意识地摊开手掌。
那石子划过一道弧线,不偏不倚,正好落入他的掌心,带着一丝微凉的温度。
他凝视着掌心的石子片刻,仿佛看到了无数人的面孔。
他没有将它放回塔顶,而是转身走到江边的堤岸旁,将它嵌入了一块基石的缝隙中。
他低声对自己,也对那石子说:“你该留在地上,而不是被人仰望。”
当夜,林风头顶那道无人可见的自由印记,罕见地亮了起来。
它不再是沉寂的烙痕,而是投下了一束极其微弱的光,穿透云层,笔直地照射在新生的石塔上。
渡口的村民们看到了这束从天而降的光,并未惊慌失措。
一个正在收网的渔夫抬头看了一眼,只是笑着对同伴说:“今晚的星星,倒是格外的亮。”
没有人跪拜,也没有人去讲述奇迹。生活依旧。
而在远处通往内陆的山道上,林风背着简单的行囊,正一步步远离渡口。
他的步履不再有丝毫迟疑,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
风从山谷间掠过,吹动他的衣角,仿佛有无数细小的声音在他耳边汇聚、低语。
那声音像是少女的祈祷,像是游子的乡愁,像是老兵的誓言,也像是瘸腿少年的喘息。
它们最终汇成了一句话:
“继续走。”
他走出了很远,渡口的灯火已成米粒大小的光点。
前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在月光下呈现出灰黑色的剪影。
空气中,江水的潮气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气息。
那是一种混合着新翻泥土的芬芳和植物汁液的清香,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果实的甘甜。
这味道充满了生机,与战场上的血腥和渡口的离愁截然不同。
林风停下脚步,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抬起头,望向气味传来的方向。
那片丘陵的黑暗中,似乎正有什么东西在悄然孕育。
一种不同于石塔自发堆砌的秩序,一种由双手和汗水浇灌出的、崭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