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雍正被弘历感动,对自己人下狠手!
第三百零一章 雍正被弘历感动,对自己人下狠手! (第2/2页)老十三说着,就走到雍正一侧来,歪着头瞅了起来。
“十三叔不用看了,侄儿已经认输了。”
弘历这时看向老十三回道。
雍正也指了一下弘历:“他都认输了!”
……
……
“你真认输了?”
出了九洲清晏殿后,老十三好奇地于马上问起弘历来。
他以为弘历也是来为尹泰说话的,而认输,朝是已向雍正妥协。
弘历点头。
老十三听后没再多言什么。
自从诚亲王允祉走后,老十三心情好了不少,连酒都没以前喝的频了。
而弘历则在这时,对老十三说起了傅德和尹泰要被会审的事。
老十三听后问着弘历:“你觉得四哥会不会杀这两人?”
“以侄儿愚见,这得看朝堂风力舆论。”
弘历回道。
老十三则突然叹息起来:“只怕风雨会不小啊!四哥让朝野都看见《读通鉴论》,犹如水滴进本就烧热的油锅里。”
弘历对此深以为然。
话说,雍正没有选择销毁《读通鉴论》,而是推广让朝野都看见《读通鉴论》,反而让许多八旗贵族也主动选择了和陆生楠一样的立场,希望天子无为而治,崇儒放权,乃至对雍正处置陆生楠的事很不满。
尹泰是这些人中的一位,且是名望较高的一位。
同时!
现在雍正让弘历这样激烈改革八旗诸官学,也让这些反对改革的八旗诸官学子弟还有了批判朝廷的理论武器。
“陆公有言,人愈尊,权愈重,则身愈危,祸愈烈。盖可以生人、杀人、赏人、罚人,则我志必疏,而人之畏之者必愈甚。人虽怒之而不敢泄,欲报之而不敢轻,故其蓄必深,其发必毒。”
“如今,子登先生和望和先生因朋党之罪下狱待审,便是权重祸烈之兆!”
“若两位先生真要因此被杀,乃国朝之耻!但凡忠于社稷者,自当为两位先生奥援进言,而保我满洲读书种子!”
“陆公还言,作为君臣,首要的一点是知人善任,不必斤斤计较于政绩。”
“现在,正因为主子威权日重,过于计较于政绩,才使得小人得志,大有乱我大清江山之象!”
“而我们,不能坐视奸臣贼子如此祸国,当去圆明园求主子开恩,直接免了子登先生和望和先生的罪!”
而因此,八旗诸官学中不少属于追随尹泰和傅德的旗人,也就纷纷以陆生楠在《读通鉴论》中的说辞,表达起对眼下雍正将尹泰和傅德都下狱要进行会审问罪之事的不满来。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反对眼下雍正让弘历在八旗官学的改革。
毕竟,这改革太激烈,要把不肯进取的八旗官学子弟淘汰不说,还要发配到关外去种地。
这对许多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而言,简直要他们的命,也就雍正敢对自己大清基本盘下这样的狠手去改革。
毕竟,剜掉自己身上的烂疮还是很需要勇气的。
为此,这些旗人还号召着亲友去圆明园,为尹泰和傅德求情。
号召者中,不少还是满洲旗人,有的满洲旗人还各种添油加醋、兴风作浪。
跟历史上因裁减马甲许多旗人去廉亲王府大闹一样,纷纷往圆明园而来,似要直接干涉会审过程,不然雍正治这两人的罪。
值守圆明园的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马尔赛,在看见圆明园大门外有许多旗人来闹着要求雍正对尹泰和傅德开恩时,就因此吓得不轻,忙不迭跑来告知给了雍正。
“主子!园外来了很多请命的旗人,可谓人多势众,说是请主子给尹泰和傅德开恩,直接释放他们!”
马尔赛在见到雍正后就慌里慌张的禀报了起来。
雍正知道后,只是冷笑:“朕可不是八岁登基的天子,岂会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就会怕了他们,从而宽纵他们?”
“既然他们这么力护这两人,那就索性传旨,不用会审,将两人即刻以结党欺君罪,押去步军统领衙门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