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雍正力排众议,改进八旗汉化制度!
第三百零二章 雍正力排众议,改进八旗汉化制度! (第1/2页)雍正说后就去了勤政亲贤殿准备参加议政。
马尔赛因是议政大臣兼办大学士事,也跟了来。
而弘历也因为议政王大臣,早已在这里同老十三允祥、议政大臣马齐一起等着见雍正。
雍正来后就也先问起这些议政王大臣来:“许多旗人为尹泰、傅德来园子外请命的事,都在来的时候看见了吧?”
“看见了。”
允祥先回了一句。
雍正点了点头:“朕已经下旨,既然这两人已经蛊惑人心至此,那就不必再会审,直接处斩!你们以为如何?”
雍正这话一落,允禄和允礼都看向了允祥。
弘历只微微抿嘴,也等着十三叔先开口。
但谁知,马尔赛这时先开了口:“主子圣明!越是有很多人给这两人请命,就越是说明这两人有多该杀!”
同为议政王大臣的隆科多悄悄白了马尔赛一眼。
因为,他正要附和,谁知马尔赛倒抢了先。
这段时间,隆科多一直专心于负责八旗危房改造与外城新宅建造工程,倒是很少参与朝堂上的事。
不过,这也使得他虽然钱从中捞了不少,却有种远离权力核心,而渐渐被雍正忽略的感觉,也就想多抓住几次机会在雍正面前露露脸。
他倒不是很在意雍正看不看重他,他在意的是,他要是不多在朝堂上多露几次脸,弘历这位将来的大清之主可能也会渐渐忘了他隆科多。
所以,隆科多对马尔赛的抢先很不满。
但在马尔赛抢先后,允祥才开了口说:“四哥,以臣弟愚见,由此也足以见尹泰和傅德两人在我大清旗籍儒生中的地位,尤其是尹泰,作为年过古稀的耆老宿儒,可谓我旗人中难得的儒林泰斗,在天下汉人士大夫中也很有地位。”
“十三弟,连你也要继续反对朕吗?”
雍正这时沉声问了一句。
允祥道:“臣弟受四哥皇恩之重,远超诸王,故最不应该对四哥说违心之言,还请四哥明鉴!”
马齐这时见老十三都开口为尹泰说话,倒也一咬牙,出列道:“奴才马齐亦赞同怡亲王所言,尹泰和傅德皆是我旗人中难得的宿德大儒,而我旗人本就难见治经习儒之俊才,如今却要因两人一次扰乱不涉及机务的朝政,就要处斩,确实不足以彰显主子仁慈,还请万岁爷明鉴!”
弘历在这时也看了马齐一眼,而不禁暗自诧异。
他也不知道,马齐是知道老十三在跟雍正唱双簧,还是在见老十三都为尹泰说话后,也就跟着附和,决定不再沉默,而为整个官僚阶层说一份话,阻止雍正继续刻薄无情的对待天下官僚。
嘭!
“老货,别以为你富察家成了朕的儿女亲家,朕就不敢对你怎么样!”
雍正拍案而起,抬手训饬起马齐来。
马齐则直接跪下:“奴才从没有想过要仗着如今是主子的儿女亲家,就敢胡作非为,奴才也只是一片赤诚之心,而请主子为我大清八旗保存读书之风气。”
“主子真要治罪于奴才,奴才也愿意领罪,他尹泰敢以古稀之命换傅德的命,奴才也敢以自己的古稀之命换他们两人的命!”
“奴才只是想问主子,我八旗子弟还要不要学儒家圣人之道,还要不要鼓励八旗子弟学汉学?”
马齐的询问,让弘历听明白了一些,知道马齐可能也的确对雍正要对尹泰、傅德这样的满洲儒臣也不手软而不能接受,而觉得雍正这样做会阻止旗人汉化。
雍正这时注意到了弘历在观察马齐,也就问着弘历:“弘历,你说,马齐所言对不对?”
“回阿玛,儿臣觉得不对。”
弘历这话一出,让雍正、老十三、马齐等议政王和议政大臣皆倍感惊愕。
“为何觉得不对,你是怕反对朕?”
“可你现在是议政王,不只是朕的皇四子,别让朕对你失望!”
雍正沉声说道。
弘历忙拱手道:“儿臣不是不敢反对阿玛,而是觉得,旗人学儒礼、习汉学,不是不该鼓励,而是要优学、有次序的学,有主见的学,让觉悟高的去带动觉悟低的学,要学得能在治国安邦的理念上达成共识。”
“不该把汉人士大夫曲解圣人的伪学也学得奉为圭臬,更不该把汉学中真正的精华弃如敝履。”
“所以,这就需要朝廷有识之士列个大纲或者清单,让旗人虽然汉化,但不至于汉化得反而不如以前忠勇!”
弘历这话就一个意思,执政层得达成一致,在旗人汉化教育方面,需要严格整顿,统一意识,加强文科学习上的管控。
而雍正听后,看向了在场的议政王大臣们。
这些议政王大臣们面色各异。
可弘历这时又再次言道:“但儿臣觉得,尹泰和傅德即便学的不对,做了有悖国法朝纲的事,但到底是旗人,自然是能恕则恕,特别是尹泰,他虽冥顽不化,把儿臣劝诫他的话也当耳旁风,但到底是我八旗少有的宿儒,留其性命,的确更利于推崇儒学,以明朝廷谆谆教化之道!”
“你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厉害!真要是因为学问大,名望高,就能以文犯禁,那朝纲国法还有何存在的意义?”
“而你刚才既言,受汉学不能越受越不再忠诚,那学歪了的人就不能再留,以免遗祸无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