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会试出题,暗藏玄机
第139章 会试出题,暗藏玄机 (第1/2页)大理寺中,汪辰正在接受着煎熬。
皇帝是没有催促快点将宋时安放出来。
但他可不是傻子,明显知道宋时安和六殿下都不会有罪,出来之后必定得势,肯定想在科考前把宋时安弄出去。
因此,宋时安‘罄竹难书’的罪名,全都加紧的结案了。
那些豪族也全都审理,处置完毕。
张温一家,甚至还给出了满门抄斩的判决。
可宋时安的罪,多得简直离谱。
例如琅琊案,就缺非常关键的一纸…不,两纸画押的口供。
朱青和秦廓这两人,是禁军的最高长官。
可他们还远在朔风。
“大理寺的官员早就外派出去了,可这一行两千多里啊……”大理正也很为难,“现在,多久能到都不确定。”
八百里加急,那是换马,换人,在十几个官方驿站的接替下,才能够实现三天三夜盛安到朔风。
可这大理寺的官员如何接力呢?
总不能是随便安排个小卒过去审吧。
其实,为了给宋时安安排绿灯,已经是竭尽全力提速了。
以前像这类的案件,至少需要两三个月。
“估计还要个五六日才能到,哪怕一天之内审完,差人八百里加急将口供送回来,至少也要十天。”大理正继续道,“无论如何,都赶不上七天后就开始的科考啊。”
“赶上是不可能的。”汪辰皱着眉头,不停的摇头。
“那就这样结案?先把人放出去,等到口供回来后,再补齐案卷。”大理正道。
“有这样判案的吗?”他的话直接被汪辰反驳,“判都判完,人都放了,再看口供,那大理寺不就是摆设吗?”
的确,这件事情真的是亘古未有。
当然,也不能怪他们。
谁都去大理寺蹲大牢了,还有考进士的闲情雅致?
没那么余裕的人。
“那就不用他们的口供,直接结案。”大理正再次建议道。
“纯粹为了放人,这当然可以。”汪辰再次的否定,“可一次‘兵变’,审讯的对象,军队的最高长官和文官都没有,合理吗?”
这就好比一场旷世的恐怖分子袭击。
抓了几个司机,然后就把案子给定下来了。
“不行啊汪大人。”
大理正作为正四品,也是参与了朝会的,因此对皇帝的心思,吴王的心思,他是相当的理解:“现在,不能再躲事了。”
“我什么时候躲过?”有些不悦的反问后,汪辰道,“我不是在想法子吗?”
“那您的法子是?”
大理正对于这位代大理寺的态度,没有先前那般恭敬了。
大理正是大理寺卿的大秘,并非是少卿的。
现在明摆着,汪辰就不可能升的上去,所以两个人这种直接从属的关系,持续不了多久的。
他所希望的,就是在新领导空降之前,这个代领导能够把烂摊子收拾好。
职场之中亦是如此。
权力交接前,账最好清掉。
“科考那天,申请让宋时安能出狱一天,去参加会试。”这是汪辰想到的法子。
也是目前来说,最合理的。
既没有让大理寺变成摆设,保证了程序正义。
又能让宋时安不错过科考。
“那就这样做吧。”
大理正觉得有道理。
“等等。”汪辰抬起手,道,“急什么?”
“科考只剩七日,不得不急啊。”
“我们急,吴王更急。”
汪辰这句话说出来,大理正彻底明白了。
老实说,这位领导也不差。
胆小这个贬义词,跟谨慎这个褒义词,是一线之隔的。
由大理寺提出,这明显就有偏袒宋时安,为其制造便利的意味,难免落下一个阿谀谄媚、见风使舵的口舌。
大理寺能舔人,但只能舔皇帝。
可如若是吴王来,大理寺少卿偷偷给他建议,让他这样做,并且由吴王亲自向皇帝上表,事情也办了,也相当于给吴王卖了人情,堪称是滴水不漏。
只是这吴王,啥时候来啊?
“汪大人,叶大人来了。”
这时,一名属官前来禀报。
“叶大人?”汪辰一愣后,露出了笑容,“是叶长清大人吗?快,快去请。”
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
既然吴王来人了,事情就好办多了。
本来这就是吴王赚宋时安好感度的时候,他凭什么不早点来?
“那在下,就先下去。”大理正见来客,就准备离去。
“不用,一起吧。”
汪辰相当尊重的让其留在了这里。
“那下官就遵命了。”
大理正之前还不觉得这个汪大人有什么问题,可让他代了这么些天的大理寺卿后,那是完全懂了。
这人,不可与之深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