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25章 引经据典!岭北不该纳入王畿!

第425章 引经据典!岭北不该纳入王畿!

第425章 引经据典!岭北不该纳入王畿! (第1/2页)

翌日早朝,奉天殿内香烟缭绕,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鸦雀无声。
  
  老朱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沉声道:“昨日与皇孙、太子议及岭北事务,已有定计。”
  
  “今日要议的,便是派驻徐允恭为岭北总兵官,携文臣儒生前往开疆拓土,以贸易养驻军,以商路控草原。此事关乎北疆百年安稳,诸位有何见解,尽可直言。”
  
  群臣听后面面相觑,脸上满是错愕与不解——先前朝堂上吵得沸沸扬扬,本以为陛下会顾及国库空虚,松口放弃岭北,怎么今日不仅没提弃守,反倒要正经派驻官员、调拨军队,铁了心要建设那块不毛之地?
  
  有人忍不住在队列里窃窃私语:“这是怎么说的?陛下难道没听进去詹大家的劝?岭北那地方,冰天雪地的,冬天能冻掉耳朵,夏天风沙能刮瞎眼,比辽东还要苦寒三分——辽东好歹靠海,尚有渔盐之利,岭北除了草就是石头,连棵像样的树都长不起来,谁愿意去那鬼地方任职?”
  
  “就是啊,往年派去宣府、大同的官员都要托关系往后躲,更别说岭北了。去了那里,别说升迁,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两说。再者,那地方连庄稼都种不活,咱们士绅去了,田产带不过去,商铺开不起来,除了喝西北风,还能有什么盼头?”
  
  更有人暗自盘算:陛下说要派文臣去丈量田地、推行政令,可岭北的蒙古部落散居四方,言语不通,习俗不同,真要去了,怕是连账本都记不明白,反倒容易惹出冲突。
  
  而且那鬼地方到处都是草原蛮夷,部落星罗棋布,好些还没真正归顺,骨子里就认刀枪不认王法。
  
  文臣儒生去了,穿着长衫,拿着纸笔,跟那些披发左衽的鞑子打交道,一句话说不对付,或是哪点触了他们的忌讳,对方可能抽出腰刀就砍过来,根本没地方说理去。
  
  这可不是在京师官场拌嘴,输了顶多降职,那是真刀真枪的凶险,一个不留神就得掉脑袋,连收尸的人都难找。
  
  先前派去草原的信使,就有过被部落乱箭射死的先例,更别说要在那里长期驻留,管着他们的屯田、贸易,还得教他们识文断字——这简直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活。
  
  士绅缙绅惜命得很,寒窗苦读几十年,好不容易混个一官半职,谁愿意去那种随时可能丢性命的地方?
  
  便是给再多俸禄,命没了,又有什么用?
  
  到时候办不成事,轻则贬官,重则丢命,这般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傻子才愿意接。
  
  一时间,殿内的气氛又沉了下来,先前反对的官员虽不敢再贸然出声,眼里却都透着抵触——建设岭北?说得轻巧,真要让他们去亲身体验那塞外风霜,怕是第一个就要打退堂鼓。
  
  于是乎老朱话音刚落,大殿内寂静了片刻,吏部左侍郎詹徽便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此人年过四旬,身着绯袍,脸上沟壑纵横,却透着一股固执的精明。
  
  詹徽是开国元老詹同的儿子,詹同官至吏部尚书、翰林学士,这詹徽也不错,洪武十五年考中秀才后便被授监察御史,随后一路升迁直至转为吏部左侍郎。
  
  此刻詹徽出列朗声道:“岭北苦寒之地,自古便是蛮荒之所,黄沙漫天,寸草难生。洪武五年大军折戟于此,便是明证——当年徐大将军、李大都督何等骁勇,尚且损兵折将,可见其地凶险。”
  
  “如今朝廷府库虽有盈余,却要兼顾江南赈灾、水师建设、边疆防务,还要修缮黄河堤坝、疏浚运河,处处需钱如流水。若再耗巨资经营岭北,修路筑城、运粮养兵,不过是填无底洞罢了。臣查过户部账册,去年仅往漠北运送粮草,损耗便占三成,长此以往,即便金山银山也得掏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