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高平
168高平 (第2/2页)就在局面僵住时,安同第三子安颉突然出列,拱手道:“启奏陛下,臣观高平城小,恐怕难以容纳夏国牲畜、妇孺,如果能够找到他们的藏身之处,臣以为,赫连定必然相救。”
拓跋嗣闻言,双目一亮,他继续俯瞰高平城,发现城池确如安颉所言,有些狭小。
“安卿所言甚是!”拓跋嗣很喜欢安颉,此人刚正不阿,有勇有谋,是安同诸子之中最像父亲的一个。
当然,这得益于安同的家教甚严,尽管安同游商出身,但清廉如水,至少现在的他确实没有收受贿赂,史书上记载的不法之举,那都是晚年犯下的错误。
安同清廉的程度,常人难以想象,其长子安屈曾为太仓令,由于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安屈偷了几石太仓的粳米,想要奉养父母,被安同知晓后,奏请处死安屈,幸得拓跋嗣宽宥,这才免于惩罚。
拓跋嗣的目光从安颉的身上移开,问群臣:“众卿以为,夏人的妇孺、牲畜藏于何地?”
安同闻言,转身指向南方:“应在六盘山。”
说罢,安同拱手道:“启奏陛下,臣年轻时,曾途经六盘山,此地沟壑纵横,想要找到夏人妇孺、牲畜的藏身之处,恐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早年行商的经历,确实给到了安同很多帮助。
六盘山是秦岭山系北端的余脉,与陇山相连,全长二百六十多里。
“虽然是件难事,但也要比攻城更容易。”拓跋嗣说罢,当即下令道:“传朕旨意,派遣哨骑深入六盘山,搜索妇孺、牲畜,确认其行踪后,不可打草惊蛇!”
显然,拓跋嗣很担心妇孺被惊动,会继续向南迁徙。
六盘山已经是晋、夏的疆界,再往南方,便是进入了安定郡,那里是东晋的势力范围。
“臣领命!”众人异口同声。
只要找到妇孺、牲畜,就算赫连定视若无睹,他麾下的将士也难以做到无动于衷,因为那群人里面就有他们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
到时候魏军作势要将这些人押走,高平城内必定沸反盈天。
赫连定压不住将士的不满,只能出城,否则他的下场只怕比赫连璝好不到哪里去。
拓跋嗣的命令不止于此,他需要掩人耳目,不让赫连定发现自己的真实意图:“自今日始,打造攻城器械,押解俘虏填埋护城河,做出强攻高平的架势,以蒙骗夏虏。”
至于俘虏的死伤,拓跋嗣才不会在乎。
统万城一战,魏军抓了二万俘虏,但魏军自身只有三万骑,如果是拓跋珪带兵,考虑到还要深入高平川,也许他就会将夏军俘虏活埋,免得成为己方的负担。
既要拿军粮养着他们,又要分兵看管他们。
但拓跋嗣不是拓跋珪,他干不出杀俘的事情。
当然,慈不掌兵,他也并非妇人之仁的人,如果能用俘虏消耗高平守军的箭矢,何乐而不为。
“陛下英明!”诸将齐声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