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02章 为王前驱

第302章 为王前驱

第302章 为王前驱 (第2/2页)

“自从王嘉胤、王自用等早期巨寇相继败亡后,高迎祥便被各路义军共推为盟主,堪称义军中的一面旗帜。”
  
  “如果真像大王所说,他即将被孙传庭一举擒杀。”
  
  “消息传开后,势必会极大地打击各路义军的士气,恐怕会有不少人心生惧意,望风而降。”
  
  “届时,官军士气必然大振,剿贼气焰更胜。”
  
  “各位好好想想,如果外围的流寇都被平定或者招安了,朝廷下一个全力围剿的对象会是谁?”
  
  王承弼扫过在场众人,斩钉截铁,
  
  “必定是我四川!”
  
  “所以,保住高迎祥,就是保住反明的大局,有利于所有反抗暴明的力量。”
  
  “对咱们来说,更是保住了一道至关重要的外部屏障。”
  
  “为王前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比于武将,文官们的看法显然更加宏观。
  
  救高迎祥,不仅是军事方面的问题,更是出于对全局谋划、政治影响和长远发展的综合考量。
  
  李兴怀掌管农部,深知粮秣民力之艰,所以更倾向于以最小的代价,维持外部有利环境;
  
  王承弼执掌学部,参与遴选人才,眼界自然放在天下大势和人心向背上。
  
  他们很清楚,此时的四川根基尚浅,还需要时间消化成果、积累力量。
  
  一个混乱的外部环境,显然最符合四川目前的利益。
  
  听完麾下文武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江瀚也有了决断。
  
  他其实更倾向于文官们的观点。
  
  无他,高迎祥这面旗帜,现在还不能倒。
  
  要是高闯王死了,义军阵营里恐怕还真找不出第二个,能扛起盟主大旗、凝聚各方反明力量的人物了。
  
  届时,不仅高迎祥本部烟消云散,像蝎子块拓养坤等较大的义军首领也会相继投降。
  
  整个明末农民起义的浪潮,将会被拦腰打断。
  
  在原本的的历史上,高迎祥死后,还有李自成能扛起反明大业,与各路官军周旋。
  
  但问题是,这个时空已经没有李闯了,李自成早已归附了江瀚,不可能再去自立门户。
  
  至于张献忠嘛……江瀚暗自摇头,大西王显然不是什么可靠人选。
  
  以张献忠的实力和性格,对付一个左良玉都够呛,更别提面对孙传庭和洪承畴这些顶尖能臣了。
  
  历史上,即便是李自成,也曾被洪承畴、孙传庭打得只剩十八骑躲入商洛山,何况是张献忠?
  
  他麾下那几个义子,孙可望的内政能力是不错,但论起领兵作战,还是李定国更胜一筹。
  
  但很不巧,李定国也被江瀚收入了麾下,如今正在贵州前线历练,是他重点培养的二代将领。
  
  正因为如此,江瀚才更觉得有必要拉高迎祥一把,让他继续在外面吸引明军主力,搅动各方风云。
  
  而且,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在江瀚的战略规划中,他暂时不打算从西南出来。
  
  要知道,如今已经是崇祯九年了。
  
  明末那场波及数省,持续十余年的特大旱灾,已经悄然在各地蔓延开来,正在逐渐进入最惨烈的阶段。
  
  就拿汉中地区来说,《汉南续郡志》中有记载: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
  
  “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
  
  “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汉中可是号称秦巴小江南的主要粮食产区,更别提其他地区了。
  
  西南地区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原因,受影响相对较小。
  
  但中原乃至陕西等地,早已是饿殍遍野的人间地狱了。
  
  ——出自中山大学学报《1635—1643年中国群聚性灾害的时空演进与气候背景》
  
  要知道,崇祯年间的旱灾可是近五百年来我国持续时间最长、受灾范围最广的特大干旱事件。
  
  就这种灾祸烈度,即便是放在生产力发达的后世,粮食也会减产四到五成之多。
  
  何况是如今这个时代?
  
  江瀚自问没有能力,他无法抗衡天灾,也救不下这么多饥民。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窗口,经营好西南这一亩三分地,以待天时有变。
  
  不久前,粮税司和农部刚刚统计出了四川省的人口和耕地数据。
  
  全川约有八百五十三万百姓,登记在册的耕地大概有一千六百万亩。
  
  (耕地原始数据出自万历六年官册,四川上报耕地约1348万亩。)
  
  (《土地和人口数据》中何炳棣估算1600年全国人口约1.5亿,按四川约占全国4%估算,约600万人。)
  
  这样的人地比例,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尚可维持一二。
  
  但要想应对大范围天灾,并支撑大规模对外扩张,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江瀚必须优先保障四川本地的粮食安全和发展需求。
  
  因此,高迎祥、张献忠这些外部力量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也就是大管家赵胜还在贵州督运粮草,要是赵胜在场,估计会直接点破其中关窍。
  
  想要渡过这场浩劫,不死人是不行的。
  
  甚至需要死足够多的人,才能有效地缓解因为人口过多而造成的粮食压力。
  
  只有让这帮流寇为王前驱,才能不断消耗大明的军队和人口,以后也能更方便江瀚出川。
  
  当然了,碍于身份,江瀚是不可能把这些想法宣之于口的。
  
  他只能站在反明大义和战略安全的角度上,来解释自己的决定。
  
  江瀚深吸一口气,扫过在场的一众文武,朗声道:
  
  “各位说的都有道理。”
  
  “两位总兵考虑到大军出川困难,老成持重;两位主事放眼全局,也是为我等基业着想。”
  
  他先肯定了双方,随后话锋一转,
  
  “但站在反明大义的角度上,还是得拉高迎祥一把。”
  
  “要是高迎祥倒了,恐怕顷刻间,其他各路义军便会土崩瓦解,望风而降。”
  
  “届时,明廷便会集中力量围剿我四川。”
  
  “虽然我等并不惧战,但能不打,还是尽量不打。”
  
  “保住高迎祥,便能为我等再争取一段发展时间。”
  
  见江瀚已经定下此事,曹二和李老歪等人也不再多言。
  
  而李兴怀则是再次出列,补充道:
  
  “虽然王上已有决断,但我等还有些建议。”
  
  “首先第一点,咱们该如何救高迎祥?”
  
  “臣之愚见,还是不能派兵进入汉中。”
  
  “曹总兵说得对,咱们现在还在对贵州用兵,不宜两线开战,粮饷负担太重。”
  
  “再说了,邓将军在汉中潜伏、编织关系网络,也不能轻动。”
  
  “邓将军这步暗棋,以后将会是咱们北上进入汉中的重要助力。”
  
  “为了救援一个高迎祥,如果造成邓将军提前暴露,未免也太不值当了。”
  
  “其次,要救到什么程度?”
  
  “依我看,一个半死不活的高迎祥,才更符合我等的利益。”
  
  “他发展起来了,到时候尾大不掉,反而会是我等的麻烦。”
  
  江瀚听罢点点头:
  
  “不错,是这个道理。”
  
  “我暂时也没有出兵汉中的打算。”
  
  他沉吟片刻,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这样吧,我派一信使乔装打扮前往石泉,先与高迎祥取得联系。”
  
  “当务之急就是阻止他走子午道,只要他不进去,一切就还有圜转的余地。”
  
  “我可以借道与高迎祥,再适当资助他一批粮草军械,让他出去搅动风云。”
  
  “最好往湖广方向去,听说张献忠也在湖广一带打游击。”
  
  “至于邓阳那边,我会让他小心行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