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的时代1979! > 第一章 我在1979写《谷仓》

第一章 我在1979写《谷仓》

第一章 我在1979写《谷仓》 (第2/2页)

1979年!
  
  许成军的心脏像被重锤砸中。
  
  那个他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反复研读的年份,那个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里烂熟于心的转折点,那个他刚刚在《我的时代1979!》里写下开篇的时代。
  
  他竟然真的穿越了?
  
  躺在吱呀作响的木板床上,许成军花了两个时辰才理顺混乱的思绪。
  
  知青地头上晕倒,让来自四十四年後的自己占了身体。
  
  窗外传来队长的哨子声,社员的说笑声混着远处拖拉机的突突声。
  
  这些鲜活的声响,比任何史料都更真切地告诉他:这不是梦。
  
  他挣扎着下床,走到裂了缝的土墙前,借着破窗棂透进的天光打量自己。
  
  铁皮镜子里的人影瘦高,深麦色的脸上带着苍白,眉眼间带着书卷气,却比记忆里的自己多了几分青涩。
  
  这是二十岁的许成军,一个困在黄土地里的知青。
  
  而他的灵魂里,装着暨南大学中文系的七年沉淀,和八年公务员生涯磨出的世事洞明。
  
  “倒也算...自带金手指?”他苦笑一声。
  
  前世写穿越文时总吐槽主角光环太假,没想到轮到自己,老天爷竟真给了“外挂”。
  
  他有未来四十年的时代记忆。
  
  他有7年中文系历练的文学审美、文字触感。
  
  他有行政经历带来的政策敏感度。
  
  这个时代,有“粉领子”们搅动风云的舞台!
  
  他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土墙,脑海里自动浮现出清晰的脉络。
  
  1979年《收获》杂志的投稿邮箱在上海巨鹿路;
  
  第四次文代会将在年底召开;
  
  路遥的《人生》还要等三年才发表...
  
  这些曾记在读书笔记里的知识点,此刻像刻在DNA里一样清晰。
  
  他懂这个时代的文字规则。
  
  他知道伤痕文学正席卷文坛,却也明白哪些题材是雷区。
  
  他清楚思想解放的春风已至,更懂得如何在框架里寻找突破。
  
  “或许...”
  
  许成军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掌心沁出细汗。
  
  那些在公文里压抑的表达欲,那些在网文里妥协的文学执念,那些在深夜里构思的故事框架......
  
  难道真要在这个黄金时代,用这具年轻的身体实现?
  
  “成军哥,该吃晌午饭了!”
  
  门外传来杏花的声音,带着浓浓的乡音。
  
  许成军推开门,五月的阳光有些刺眼,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麦浪在风里起伏。
  
  远处田埂上插着“农业学大寨”的红旗。
  
  几个戴草帽的社员正在施肥,吆喝声和锄头碰泥土的声响,构成最质朴的交响。
  
  这是1979年的安徽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火苗已在土壤里悄悄萌发。
  
  文学的新芽也在思想解放的风里试探生长。
  
  而他站在历史的褶皱里,手里握着最锋利的武器。
  
  “吃啥好的?”
  
  他接过杏花递来的粗瓷碗,里面是红薯和咸菜,热气腾腾的香气勾得肚子咕咕叫。
  
  “今天知青点蒸的红薯,赵刚哥特意给你留了俩大的。”
  
  许成军握着红薯的手指猛地收紧,滚烫的触感让他瞬间清醒。
  
  这不是可以肆意挥洒的网络世界,文字既要刺破迷雾,又不能引火烧身。
  
  他低头看着碗里晃动的稀饭,水面倒映出年轻却眼神笃定的脸。
  
  脑海里的故事框架突然清晰起来,不再是网文套路的堆砌,而是有了血肉和灵魂。
  
  就从那个黑黢黢的谷仓写起。
  
  写那把挂在仓门后的钥匙串。
  
  写仓壁上被泥糊了又抠开的刻痕,写漏在地上的麦粒如何在风里发芽。
  
  “杏花。”
  
  许成军抬起头,眼里闪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帮我递一下笔,我想写点东西。”
  
  风吹过麦田,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时代翻动书页的声音。
  
  他想起昨天帮保管员晒粮时,那杆枣木秤称公粮总往“集体多记”的方向偏。
  
  秤砣晃悠悠的,像在掂量人心的重量。
  
  就叫《谷仓》吧。
  
  许成军咬了口红薯,甜丝丝的暖流涌遍全身。
  
  他知道,自己的新生,从这碗红薯稀饭开始了。
  
  而这个时代的故事,将从他的笔尖重新流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