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办公室的隐秘
江城穿越之办公室的隐秘 (第1/2页)一、学区房的尘埃与早餐摊的热气
周三的晨雾还没散,李叔的豆浆摊已经支在巷口。我攥着学区房宣传单蹲在旁边,看他给铁桶里的豆浆舀出第三勺糖,白汽裹着豆香扑在他汗津津的脸上。“小周,你说这世道,“他往我手里塞了杯热豆浆,纸杯烫得指尖发麻,“买学区房掏空了一辈子积蓄,还要给校长送礼——送啥好呢?“
旁边的王姨正往塑料袋里装油条,油星溅在她洗得发白的围裙上。“昨天去菜市场打听,“她的声音压得很低,“说张校长喜欢喝茶,最差也得是两千块的龙井。“李叔的手顿了顿,铁勺在桶沿磕出轻响,“我和你王姨凌晨三点起来磨豆浆,一天赚一百二,两千块够我们熬半个月。“
我看着宣传单上“江城实验一小“的字样,红印章刺眼得很。这对夫妻的儿子明明够入学分数线,却被招生办告知“名额紧张“,暗示得明明白白——不送礼,就等着被调剂到三公里外的普通校。傍晚收摊时,李叔把装着存折的塑料袋往我包里塞,“小周,你帮我看看,这点钱够买啥?“折子上的数字加起来,离龙井还差八百块。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躺在出租屋的床上,手里还捏着那张被豆浆浸软的宣传单。窗外的路灯透过树影照进来,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李叔摊位上晃动的油星。
二、办公桌后的枷锁
再次睁开眼时,鼻尖萦绕着劣质茶叶的味道。我猛地坐起来,发现自己陷在皮椅里,面前的红木办公桌上堆着礼盒,“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的字样挤得密不透风。最底下压着张A4纸,用宋体字打印着几行字:“一类名额8万,二类5万,三类3万(需提供教育局介绍信)“,落款处画着个潦草的笑脸,是招生办主任老黄的笔迹。墙上的时钟指向七点半,比李叔出摊的时间还早。
“张校长,刘主任的电话。“秘书小陈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牛皮信封,厚度能硌出掌纹。“这是昨晚教育局王副局长让转交的,“她的声音带着谨慎的试探,“说是'实验楼改造赞助费',刘总家的孙子想进一班。“我捏了捏信封边缘,估摸着有十万,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张校长。
拉开左手边的抽屉,降压药滚出来,和一沓缴费单缠在一起。最上面那张是市医院的,“肺癌晚期“四个字被红笔圈着——是妻子的名字。下面压着张纸条,是女儿写的:“爸,妈妈说想转去私立医院,那里的靶向药全,就是押金要十五万。“再往下,是张皱巴巴的收据:“今收到张XX同志'自愿捐款'5万元,用于局机关工会活动。“日期是上个月,正是妻子第一次化疗的那天。
办公桌上的日历标着红圈,下周一教育局来检查。记事本上潦草写着:“实验室危化品柜锈蚀,需更换(约5万)““操场塑胶跑道开裂,学生摔跤(约8万)““多媒体教室投影仪报废(约3万)“。而教育局的拨款通知躺在角落,“本年度维修基金:3万“,公章盖得歪歪扭扭,像个嘲讽的鬼脸。
八点整,李叔出现在办公室门口。他手里的茶叶礼盒用报纸包着,边角磨得发白,露出里面“茉莉花茶“的字样——是便民超市里卖的那种,三十块一盒。“张校长,“他的解放鞋跟沾着豆浆渍,在地板上蹭出灰痕,“我家明明......“话没说完就被我打断,“坐吧,孩子的资料我看过了,符合条件。“
他的眼睛亮起来,像被豆浆烫到的星星。可我看着抽屉里的缴费单,突然想起上周王副局长的话:“老张,你妻子的特需病房,我让人留着了。学校那些'小困难',家长们自愿帮衬点,不过分吧?去年实验三小的王校长,光赞助费就给学校换了辆校车。“
八点半,招生办主任老黄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名字。“校长,这是这周的'意向名单',“他压低声音,“开发商刘总8万,税务局李科长5万(带了条烟),还有城西菜市场王老板,说给食堂送一年的菜,抵3万。“他用笔圈了个名字,“就差这个李明明,家长是开豆浆摊的,估计拿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