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战场急救包
第33章 战场急救包 (第1/2页)1950年8月14日,陈樾的办公室里传来"哗啦"一声巨响。几个路过的技术员赶紧推门进去,只见陈总工正蹲在地上捡散落的文件,桌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医疗用品。
"没事没事!"陈樾头也不抬地挥挥手,"我在研究新项目。"
等人都走了,陈樾才长舒一口气,把从医务室借来的绷带、碘酒等物品小心归位。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在脑海中呼唤系统:"调取鹰酱陆军标准急救包全套资料。"
【检索中...美军M1942单兵急救包图纸已调取...野战医院标准器械清单已调取...】
陈樾眼前立刻浮现出清晰的立体图像:一个棕褐色帆布包,里面整齐排列着绷带、磺胺粉、吗啡注射器...他赶紧拿起钢笔,在笔记本上快速描绘起来。
"这个别针设计巧妙..."陈樾眯着眼睛观察系统放大的细节,"但咱们没这么多不锈钢,得改成铜的..."
突然,他停下笔,盯着系统显示的青霉素安瓿瓶出神。玻璃瓶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瓶身上清晰的刻度线让他心头一紧——这东西现在国内还造不了!
"系统,调取玻璃瓶生产工艺。"陈樾的声音有些发干。
接下来的三天,陈樾像着了魔似的穿梭在各个车间之间。白天在机械厂盯着工人试制止血钳,晚上又跑到新成立的医疗器械车间指导缝合针生产。最麻烦的是那个小小的安全别针,试验了七八种钢材才找到合适的硬度。
8月16日中午,陈樾蹲在车间角落里啃窝头时,突然灵光一现:"系统,咱们能不能用竹子做简易夹板?"
【检索到1943年缅甸战场使用记录...优化建议:竹片煮沸消毒后可用,重量减轻47%...】
"太好了!"陈樾一拍大腿,窝头渣子喷了一地。他立刻找来厂里的老篾匠,两人蹲在地上比划了半天,最终确定用三层竹片叠加的方案,既轻便又结实。
8月18日清晨,陈樾的办公桌上终于摆出了第一个"兔子版"急救包样品。深绿色的帆布包只有巴掌大,但展开后里面的物品却琳琅满目:灭菌绷带、铜制安全别针、竹制止血夹板、碘酊棉签...最珍贵的是那个小玻璃瓶,里面装着兵工厂自制的青霉素粉剂。
"老赵,快来!"陈樾兴奋地打电话叫来赵厂长,"你看这个!"
赵厂长拿起急救包翻看,眼睛越瞪越大:"这...这么小的包,能装这么多东西?"
"重点在这!"陈樾小心翼翼地取出青霉素瓶子,"每个包里都配一支,战场上能救命!"
"可是..."赵厂长皱起眉头,"这玻璃瓶..."
"我正要跟你说这个。"陈樾从抽屉里取出一叠图纸,"咱们得建个玻璃厂,专门生产医用玻璃瓶。"
赵厂长翻开图纸,只见上面详细绘制着玻璃熔炉、吹制模具、退火窑...甚至还有一套完整的流水线设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