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白送功劳
第35章 白送功劳 (第1/2页)对于老爹郭荣的这个决定,郭宗训属实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老爹肯定是明白自己私心的,而且自己还找了一个很“体谅关切”赵匡胤的理由。
老爹完全可以顺着这个理由满足自己的一点点小心机!
毕竟纳降又不是什么很大的事,让我的心腹曹彬捞点小功劳又怎么了吗?
可老爹偏偏既不满足自己,也不满足赵匡胤,这摆明了想搞“端水文化”。
唉,这也再次说明,老爹是真的很信任、很重视赵匡胤!
不过,老爹至少也没让赵匡胤如愿。
嗯,这次打了个平手……
郭宗训白了眼老爹:
哼!
真是小气!
等着吧,今晚就不是“马杀鸡”了,而是“马杀爹”……
很快,赵大便领着赵匡义离开了御帐。
张永德在聆听了一些郭荣的对于纳降细节的叮嘱后,也恭敬退下。
刚出御帐,他就无奈地叹了口气,喃喃道:“你们斗你们的,干嘛非要把我拉进来啊……”
没走几步,后面却突然传来了一道稚嫩的声音:
“姑父,稍等,姑父……”
张永德皱了皱眉,不用看就知道来人是谁。
于是连忙转身恭敬行礼:“梁王殿下,您是在唤我吗?”
郭宗训小跑着来到张永德身边,投以热情烂漫的笑容:
“您是皇爷爷的女婿,那便是父皇的姐夫,训儿自当称呼您为姑父!”
张永德再次行礼,面露惶恐:“微臣惶恐,军营之中还是以职务相称的好。”
郭宗训皱了皱眉:
这家伙啥意思?
是太怕老爹郭荣,还是给脸不要?
说实在的,郭宗训对此人并没有什么好感。
历史上,这家伙身为郭宗训的姑父,真正的皇亲国戚,可他却并没有保护大周、保护少帝,反而开开心心地拥护赵匡胤当皇帝。
于是,他笑得更灿烂了:“没关系的,姑父,军营之中的确该称呼职务,但训儿又不是军人,也没有军职在身,更何况人家只是个孩子……”
张永德皱了皱眉,似乎不愿继续这个话题,于是转而问道:“不知殿下唤我所谓何事?”
我是想告诉你,赵匡胤不是什么好鸟,他很快就会取代你成为殿前都点检……
郭宗训微笑道:“姑父可是在为奉命去纳降一事烦恼?”
张永德愣了愣,眼里闪过一丝震惊,但很快便恢复了恭敬:“殿下慎言,微臣不曾为此事烦恼……”
可他话还没说完就被郭宗训打断了:
“姑父莫要以为纳降是件小事,不然训儿也不会替曹彬争取了。”
“那两州情况特殊,父皇极为重视,若姑父能比纳降宁州做得更好,能作出表率,同样是大功一件!”
郭宗训说着,勾了勾小手,示意张永德附耳过去。
张永德四下看了看,又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抵不住郭宗训那胖乎乎小手的诱惑,乖乖地躬身附耳。
“姑父,父皇只是让您学纳降宁州那般不饶民,不滥杀,但这远远不够!”
“瀛、莫两州本是汉地,百姓又多为汉民,他们长期遭受契丹的压迫,所以姑父可以立刻下令查抄所有契丹人!”
“收缴的资金与粮食也不要全都上缴作为军粮,五五分即可,留下一半让官府立刻动员百姓兴修水利,巩固城防。”
“如此一来,当地百姓对我大周、对父皇只会更加感恩戴德、全力拥护!”
“我知道这些并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但能不能完成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明里的举措,所以姑父必须发官府公文,广而告之。”
“一定要尽快让更多的当地老百姓知晓!”
顿了顿,郭宗训又继续道:‘
“接下来就是暗地里的操作!”
“姑父可以承诺瀛州刺史高彦晖、莫州刺史刘楚信,说父皇定让他们升官,但必须要求二人想尽一切办法搜集提供提供契丹在燕云十六州的布防图等详细情报!”
“还要让二人以故吏身份秘密联络未降的燕云汉臣,比如涿州、蓟州的汉人刺史等等,散布大周北伐必复燕云、契丹皇帝嗜酒怠政的消息,并承诺归降者保留州职、免除三年赋税……”
说到最后,他还不忘提醒道:
“对了,姑父可以命人在两州城门处立‘复土碑’,碑上的文字我都帮姑父想好了!”
“就写‘儿皇帝石敬瑭割地之耻,大周显德皇帝故土复之’!”
“还有,姑父也无需担心承诺的那些事情,训儿会帮姑父您的……”
听完郭宗训的话,他的眼神再次浮现出强烈的震惊!
良久,他终于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当即朝着郭宗训深深躬身行礼:
“殿下不愧天纵奇才,多谢殿下指点,微臣感激不尽!”
郭宗训伸出小手拍了拍张永德躬下来的肩膀,意味深长地笑道:
“都是一家人,将来训儿还要仰仗姑父……”
说罢,便挥了挥手,开心地转身离去。
殊不知,这条计策原本是给曹彬准备的。
但既然老爹让张永德去,那就当便宜这家伙了!
他不担心张永德不明白这些举措的妙处,更不担心张永德会不按这些举措做。
毕竟只要不傻,都知道这些建议的含金量!
而且谁还不需要功劳?
谁又会嫌功劳多?
郭宗训也并不是想借此收服张永德,因为从历史资料对此人事迹的记载看来,他觉得这张永德就是个投机者!
就算跟着自己,也未必会死忠!
但能稍微拉拢一下,总还是好的。
而且张永德那殿前都点检的位子短期内还不能丢,特别是在赵匡胤彻底被扳倒之前。
因为一旦赵匡胤还能保住父皇对他的信任,那张永德万一被罢免官职,殿前都点检的位置一定会是他赵匡胤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