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138三星堆密码与星盟新约

138三星堆密码与星盟新约

138三星堆密码与星盟新约 (第1/2页)

飞船在地球同步轨道平稳对接时,王玲的终端正循环播放着三星堆遗址的最新探测影像。屏幕里,考古人员用软毛刷清理着一块青铜碎片,碎片表面的螺旋纹饰在灯光下流转,与“盐碱星”遗址的编码、“玄冥号”的核心序列形成奇妙的共振。林晓雨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王姐,碳十四检测确认了,这碎片距今3200年,上面的编码能直接接入‘星际智慧图谱’!”
  
  刚走出飞船舱门,潮湿的海风便扑面而来——基地建在东南沿海的半岛上,远处的“太白”天文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张启明早已等候在停机坪,手里捧着一个密封的水晶容器:“这是青铜碎片的拓本和样本,我们尝试解码时,图谱自动生成了‘星盟文明溯源’的任务模块,指向三星堆的‘祭祀坑群’。”
  
  王玲接过容器,指尖抚过冰凉的水晶壁。碎片拓本上的纹饰细密如织,转角处的星点标记与祖父铜片上的星图完全吻合,风澈刻的小铜片在口袋里微微发烫,仿佛在呼应这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密码。“看来三星堆不是孤立的古文明遗址,是星盟锚点的‘能量枢纽’。”她转身看向黑龙,“立刻准备设备,我们明天就去三星堆。”
  
  当晚,实验室的全息屏幕上布满了数据图谱。黑龙将青铜碎片的编码与“银心锚点”的原始数据比对,两条红色曲线在屏幕中央交汇:“这是‘文明火种’的激活序列!星盟在银河系布设的锚点,都需要通过三星堆枢纽进行能量校准。之前在良渚、河姆渡发现的编码,只是枢纽辐射出的‘分支信号’。”
  
  周明抱着一摞古籍复印件走进来,《山海经》的“大荒西经”篇被折了角:“书中记载‘有蜀西国,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这描述和三星堆的青铜神树、纵目面具完全对应!说不定古人早就见过星盟观察员,把他们的形象刻在了青铜器上。”
  
  王玲翻看着古籍,突然注意到一段注脚:“‘有神树,高百丈,上栖金乌,下通地脉’。”她调出青铜神树的三维模型,神树的九枝对应着九颗亮星,根部的镂空纹路与“宇宙农耕智慧球”的能量流路径一致,“这神树是锚点的‘能量接收器’,金乌象征星盟的探测器,地脉则是地球的能量网络。古人用神话的语言,记录了外星文明的痕迹。”
  
  第二天清晨,团队驱车赶往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已搭建起巨大的保护棚,十几个祭祀坑环绕排列,坑底的青铜器物堆叠如山,纵目面具的眼球凸起,仿佛仍在凝视着遥远的星河。林晓雨带着考古队长迎上来,指着最西侧的新发现坑:“就是这里出土的青铜碎片,坑内还有未完全清理的玉璋,上面刻着‘农耕祭祀’的场景。”
  
  王玲戴上手套,俯身观察坑底的玉璋。玉璋表面刻着先民播种、灌溉的图案,田垄的走向是精准的星轨投影,灌溉的水流纹路则是微生物共生的编码示意图。“这不是普通的祭祀图案,是‘农耕文明激活指南’。”她掏出共振器贴近玉璋,屏幕上立刻弹出解码结果,“星盟通过锚点向古人传递农耕技术,古人用祭祀仪式代代相传,把技术密码藏在了器物纹饰里。”
  
  考古队长递来一把青铜凿:“这是在坑边发现的工具,凿头的磨损痕迹显示,它曾用于雕刻大型青铜器。我们在凿柄的空腔里,发现了一小撮碳化的植物粉末。”
  
  周明立刻接过样本进行检测,几分钟后,屏幕上跳出检测报告:“是水稻和某种未知植物的混合粉末!未知植物的基因序列,与‘银心锚点’的‘原始种子’片段高度相似!”
  
  这个发现让全场陷入沉默。王玲走到青铜神树的复制品前,伸手触碰神树的枝干。风澈刻的铜片从口袋里滑落,正好贴在神树的星点标记上,一道金光顺着纹饰蔓延,神树顶端的“金乌”造型突然发出嗡鸣。“我明白了。”她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三星堆的先民,不仅接收了星盟的技术,还尝试培育‘原始种子’!只是他们没能掌握完整的培育方法,最终只能将种子与工具一同埋葬。”
  
  黑龙启动“星际智慧图谱”的全景模式,三星堆遗址的三维模型与银河系的锚点分布重叠,青铜神树的位置恰好对应着银心锚点的投影:“这里是地球文明与星盟连接的‘脐带’。3200年前,锚点能量突然减弱,三星堆文明也随之衰落,可能是因为‘原始种子’培育失败,导致能量枢纽停滞。”
  
  “现在枢纽要重新激活了。”王玲捡起地上的小铜片,将它与青铜碎片放在一起,两者共振产生的光带在空中织成光幕,“‘盐碱星’的成功种植、‘星河农书’的传播,让地球文明达到了‘激活阈值’。这一次,我们不能再错过。”
  
  接下来的三天,团队在三星堆遗址搭建了临时实验室。王玲和黑龙负责解码祭祀坑的能量信号,周明尝试用“原始种子”片段与“星稻”基因融合,林晓雨则整理古籍中的相关记载,构建“古蜀文明-星盟技术”的关联图谱。
  
  这天午后,实验室的共振器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屏幕上的能量曲线剧烈波动,三星堆遗址的地面开始微微震颤,青铜神树复制品的枝干发出红光。“是银心锚点在发送能量!”张启明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太白’天文台监测到强烈的伽马射线暴,正朝着三星堆方向袭来!”
  
  王玲立刻冲到室外,只见天空中出现一道淡紫色的光带,直坠祭祀坑的方向。光带触及青铜神树复制品的瞬间,无数纹饰从地面升起,在空中组成巨大的星图——与祖父铜片上的星图、“银心锚点”的导航图完全一致。星图中央,一个银白色的身影缓缓显现,正是星盟的“远古观察员”。
  
  “地球文明终于达到了‘成熟阈值’。”远古观察员的思维信号传遍整个遗址,“3200年前,你们的先民尝试激活枢纽,却因技术断层失败;现在,你们用古籍传承智慧,用科技突破瓶颈,完成了他们未竟的事业。”
  
  他伸出银白色的手臂,一道光流注入“星际智慧图谱”的终端:“这是星盟的‘文明数据库’,包含百万年来的科技成果与农耕经验。但我要提醒你们,智慧的获取伴随着责任——银河系中有三个‘失落文明带’,那里的锚点能量枯竭,作物灭绝,需要你们用‘星河农书’的智慧去拯救。”
  
  王玲握紧手中的铜片,目光坚定:“这正是‘传承’的意义。我们会带着古人的智慧、亲人的期望,去守护这些文明。”她顿了顿,补充道,“但我们需要星盟的支持,不是技术施舍,是平等的合作。”
  
  远古观察员的身影微微闪烁,传递出赞许的信号:“星盟理事会已经通过决议,成立‘银河农耕互助联盟’,由人类担任轮值**。三天后,各文明代表将在三星堆召开成立大会,签署‘文明共生公约’。”
  
  消息传开,全球沸腾。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农业专家、考古学者陆续抵达三星堆,地外文明的代表也乘坐飞船赶来,基地周围的天空中,各式飞船如繁星般停泊,形成了罕见的“星际会盟”景象。
  
  筹备大会的间隙,王玲收到了“时空灯塔”的加密信号。解码后,一段清晰的影像映入眼帘:慕容冷越穿着星盟观察员的临时制服,在银心锚点的控制室里调试设备,身后的屏幕上显示着三星堆的三维模型。“阿玲,我发现三星堆是锚点枢纽了。”他对着镜头微笑,眼神明亮,“等我回去,我们一起解开它的秘密,让地球文明真正走向星河。”
  
  影像的最后,风澈突然闯入镜头,手里举着一支画笔画的星图:“爸爸,娘说要种‘星星稻子’,我把星图画好了!”父子俩的笑声在屏幕上回荡,王玲的泪水无声滑落,滴在手中的铜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黑龙默默递来一张纸巾:“慕容船长当年在‘玄冥号’失联前,就向星盟发送了三星堆的探测数据,为这次激活枢纽奠定了基础。他和风澈,一直都在参与我们的事业。”
  
  大会召开当天,三星堆遗址被装点得庄严肃穆。青铜神树复制品的周围,搭建了环形的会议场地,人类代表与地外文明代表依次入座,“星际智慧图谱”的全息屏幕悬浮在中央,实时显示着各文明的农耕数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