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环保政策下的供应链调整
第四十二章环保政策下的供应链调整 (第1/2页)腊月的风裹着雪粒子,砸在“同心联盟”办公楼的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林舟刚把一份太阳能花盆的改进方案放进抽屉,办公室的门就被“砰”地推开——供应花盆外壳的张老板闯了进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通知,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指缝里还沾着点塑料碎屑,一看就是从车间直接赶来的。
“林总,您快看看!”张老板把通知往桌上一拍,声音带着颤,“环保局刚发的,三个月后,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塑料加工厂全关停!我那厂子的设备还是十年前的旧款,排出来的废水不达标,要升级设备得花五十万,我实在拿不出来啊!”
林舟拿起通知,纸上的黑体字格外刺眼:“限期三个月完成环保改造,逾期未达标企业一律停产整顿。”他抬头看向张老板,只见他头发上沾着雪,棉袄领口磨得发亮,眼底满是红血丝,想必是急得一夜没合眼。张老板的小厂是“同心联盟”最早的供应商,花盆外壳的质量一直很稳,价格也实在,联盟里近一半的太阳能花盆,用的都是他家的外壳。
“张哥,你先坐,喝杯热水慢慢说。”林舟给张老板倒了杯热茶,水汽氤氲着,模糊了张老板紧绷的脸,“这政策来得急,咱们一起想办法,总不能看着厂子黄了。”
张老板接过杯子,手还在抖,热水洒出来一点,烫在手上也没察觉:“林总,我要是停了产,您这联盟的花盆外壳供应就得断档,再过俩月就是春耕,正是卖花盆的好时候,到时候您这边也得受影响啊!”
林舟皱起眉头。他掏出手机,在联盟的微信群里发了条消息:“紧急会议,下午两点,联盟会议室,事关供应链,各位务必参加。”发完消息,他看着张老板通红的眼睛,心里有了个初步的想法——单凭张老板一家,肯定扛不过这关,或许联盟能凑钱帮他一把。
下午两点,联盟会议室挤满了人。二十多个厂商代表围坐在长桌旁,有的手里拿着保温杯,有的在翻看环保政策文件,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满是焦虑的议论声。“我听说城西那家塑料厂,因为凑不出升级费,已经开始清库存了。”“五十万可不是小数目,张老板这厂子一年利润也就十来万,怎么可能拿得出来?”“要是张老板停了产,咱们的花盆外壳找谁供?再找新供应商,不仅价格贵,质量还没保障。”
林舟敲了敲桌子,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他把环保局的通知和张老板的困境跟大家说了,最后道:“张老板是咱们联盟的老伙伴,他的厂子要是倒了,咱们的供应链就得断,对谁都没好处。我提议,咱们凑钱帮张老板升级设备,以后他的外壳按成本价供应给联盟成员,这样既能保证供应链稳定,又能符合环保政策,大家觉得怎么样?”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炸开了锅。做育苗基质的王总皱着眉:“林总,不是我不乐意帮,可五十万不是小数,我这小本生意,一下子拿不出多少啊。”旁边做园艺工具的刘总也附和:“是啊,年底正是要钱的时候,工人工资、原材料款都等着付,我最多能拿两万。”
张老板坐在角落,头埋得更低了,手指抠着桌角的木纹,心里又急又愧——他知道大家都不容易,可这是他唯一的活路。林舟看了眼众人,从钱包里掏出张银行卡,放在桌上:“我先拿十万,这是我个人的钱,不算公司出资。张老板的厂子保住了,咱们联盟的供应链就稳了,长远来看,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做化肥的赵总愣了愣,随即也掏出手机:“林总都带头了,我也不能落后,我拿五万!之前我家化肥滞销,还是张老板帮我联系了几个乡镇农资店,这份情我得还。”做花盆托盘的李总也点头:“我拿三万,虽然不多,也是份心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