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悍臣 > 第162章 合该有此劫(月底求个月票)

第162章 合该有此劫(月底求个月票)

第162章 合该有此劫(月底求个月票) (第2/2页)

不明白吕夷简为什么一句话就要得罪在场的所有人。
  
  宋煊嘴里的茶沫子都没咽下去,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他强忍着笑意:“几位相公,我突然想起县衙还有重要的事需要去处理,你们先聊着。”
  
  然后径直离开,把现场留给大佬们相互掐架去。
  
  毕竟有自己这个“晚辈”,怕是让他们施展不开。
  
  宋煊出来之后,叮嘱了一下郑文焕,让他眼睛机灵点。
  
  这是与枢密院的吏员头一次合作,不光要盯着他们做账,更要盯着他们是否手脚干净。
  
  免得出现不该出现的事,节外生枝。
  
  郑文焕连忙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盯紧喽。
  
  只要背篓满了,他就亲自盯着抬到库房里去。
  
  此时王珪正在与王保闲聊,见宋煊走过来,他脸上带着笑:“十二哥,许久未见了。”
  
  “哈哈哈。”
  
  宋煊直接开口道:“走,县衙里炖了羊杂汤,回去喝汤。”
  
  “好。”
  
  王珪喊了一下狄青,以及新结交的朋友夏随。
  
  夏随是夏守赟的儿子,早就跟在赵祯身边当亲卫的。
  
  夏守赟在曹利用府中吃过烤羊肉串后,回去与儿子说过宋煊的事。
  
  夏随虽然是武将世家,但是他好儒学,就是喜欢与士大夫交友。
  
  今日见到宋煊,极为欣喜,连忙跟上。
  
  几个人瞧着宋煊骑马,又跟在后面,一路回了开封县衙。
  
  此时的赵祯还在睡觉。
  
  宋煊带着几个人到了偏厅凉快凉快。
  
  “十二哥,我借了一千贯。”
  
  王珪率先伸出手指:“可惜这点钱对于大相国寺来说并不算什么。”
  
  “不错,你开了个好头啊。”
  
  宋煊给几个人倒了凉茶:
  
  “若是人人都至少借一千贯,蚂蚁咬大象,大相国寺也遭不住的。”
  
  宋煊是看过枢密院的一些资料的,目前东京城内精锐禁军有十万左右,其中两万负责皇城的守卫。
  
  其余则分散在东京城周遭要隘,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的厢军。
  
  大相国寺往外借钱是借不起的。
  
  兴许到后面都不够分的。
  
  不过宋煊也是看了一点统计的账目,像王珪他们这样上去就借一千贯的始终是少数。
  
  毕竟大相国寺是皇家寺庙,借了高利贷不还,这件事可不一定能够成功。
  
  并不是所有禁军都有这个胆魄。
  
  有了宋煊的鼓舞,狄青则是腼腆的伸出两根手指:“十二哥,我要了两千贯。”
  
  “够意思。”
  
  宋煊笑了笑,狄青得了夸奖,脸上也带着笑。
  
  夏随主动开口:
  
  “我有个小问题,宋状元,你谋划此事,缘由是为何?”
  
  “大相国寺等对外放高利贷,搞的许多人家破人亡,我开封县销了籍贯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我想要遏制住此风。”
  
  宋煊放下手中的茶杯:“当然也是官家看不过眼了,此事也是官家支持的。”
  
  “原来如此。”
  
  夏随颇为欣喜的点点头。
  
  他爹与曹利用关系极好,若是自己也能与宋煊搭上关系,那双方的利益会持续更久。
  
  更不用说夏随本就钦佩像宋煊这样的读书人。
  
  可惜自己没有那个读书天分,要不然自己也要考进士的。
  
  如今读书人地位极高,对外又没有战事,他们这些武将家庭出身的,不少都是在谋求走上科举这条路。
  
  只是至今成功的人很少罢了。
  
  但是与进士结亲,人家进士也不一定像宋煊这么上道。
  
  “我看大相国寺的钱足够用。”夏随哼了两声:
  
  “他们这帮秃驴本该礼佛清修,却陷入这种凡尘俗事当中,我看就要效仿周世宗灭佛。”
  
  激进了。
  
  但是宋煊也比较欣赏夏随,相比于他爹,夏随更是口无遮拦。
  
  老曹说过夏守赟胆小无识,又没有军事谋略,连手下士卒都不信服他。
  
  但胜在是一个好人,又是六岁跟着先帝。
  
  再加上他父亲死于战事,缺少将门教导。
  
  他大哥夏守恩也是一直都在外忙碌,还是先帝的乳母派人照拂他的,能养出什么世俗当中那种出息的孩子?
  
  健康长大就已经极好了。
  
  王珪也是了解过借贷的一些事,能够费尽力气还清的便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大部分人都没有这种本事。
  
  所以他对夏随的话也是认同的。
  
  但狄青并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周世宗灭佛是什么时候的事,他在家乡没什么机会读书,更不用说读史了。
  
  可以说现在狄青是个文盲,丝毫没有贬低他的意思。
  
  “这种话不要在外面说,免得吓到那些秃驴。”
  
  “哈哈哈。”
  
  几个人笑起来了,但是狄青能成长为名将,好学是必不可免的。
  
  他询问到底什么是周世宗灭佛啊?
  
  其余人愣了一下,就好比本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偏偏有人不知道。
  
  猛的认真求教,让其余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我给你解释一下三武一宗灭佛的事。”
  
  宋煊详细给狄青解释了一遍。
  
  狄青是听的津津有味,相比于讲故事,宋煊还尽量科普了一下这些帝王的动机。
  
  这就触及到王珪以及夏随的知识盲区了。
  
  他们两个也是听的极为认真。
  
  待到宋煊讲完之后,狄青当即开口道:
  
  “我明白了,其实都是因为这些寺庙聚拢了大批财富,又私自藏匿武器,威胁到了官家的安全。”
  
  “不错。”
  
  像是这种悟性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是其余两人所不能比拟的。
  
  狄青是打不过王珪的,但是王珪就没有狄青脑子灵活。
  
  这还是王珪跟在宋煊身边学习了一段时间,才没有被落下。
  
  要是他没碰到宋煊加入禁军,绝对不会像今日这般处理袍泽关系,更为游刃有余,甚至比狄青还能表现出“当大哥”的气质。
  
  “佛教寺院大规模占据土地、财富、影响朝廷税收,宗教势力又威胁皇权,再加上儒释道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才会如此。”
  
  听着宋煊的总结,三人连连点头。
  
  “十二哥。”
  
  赵祯已经睡醒了,走到偏厅喊了一声。
  
  待到狄青等人瞧见官家出现在这里,连忙站起身来行礼。
  
  夏随更是有些尴尬,他没想到自己翘班偷着来见“偶像”,结果被官家现场抓包了。
  
  这该怎么解释?
  
  狄青不清楚官家为什么来,但是王珪心中有些猜测。
  
  官家一大早就出门,不在玉清宫待着,不是去皇宫就是来十二哥这里。
  
  赵祯直接把手放在嘴边,示意他们噤声。
  
  “六哥儿,醒了。”
  
  宋煊招呼赵祯坐过来。
  
  赵祯感觉自己的精神好多了,坐在一旁,夏随连忙给赵祯倒凉茶。
  
  有官家在,他们三个人都不敢坐着了。
  
  “坐下来。”赵祯瞧着他们三个人:
  
  “别露馅了,否则朕来不了十二哥这里了。”
  
  王珪、狄青连忙坐下来。
  
  虽然夏随早就给赵祯当亲卫,可是也没做过此等逾矩的行为,于是惴惴不安的半个屁股沾着椅子。
  
  “十二哥,事情办的怎么样?”
  
  宋煊指了指他们三个:
  
  “官家可以询问他们三人,毕竟他们都是借贷完了,准备跟着我中午一起喝羊杂汤的。”
  
  赵祯立即十分期待的看着自己的亲卫。
  
  王珪大大方方的稳定输出,说着自己的见闻。
  
  等他说完之后,狄青也补充了一下。
  
  倒是夏随只能说俺也一样,结束话题。
  
  光是听到这里的时候,赵祯就已经眉开眼笑了。
  
  他对于禁军的数量一个估算,也能算出来能从几个寺庙当中借出多少钱来。
  
  若是都不还了。
  
  就当是赏给禁军的冰敬。
  
  “十二哥,若是大相国寺等僧人不往外借,该如何?”
  
  “不往外借,皇城司就去抓人,勾结辽国密探、无忧洞、没命社,总有一个罪名适合他们。”
  
  “抓住他们之后,让他们帮我开封百姓疏通沟渠,也算是实际做善事,比拜泥菩萨强。”
  
  “况且一个个吃的膘肥体壮的,也该减减肥了,才能有清修的模样。”
  
  宋煊浑不在意的模样:“就怕他们死撑到底。”
  
  赵祯噗嗤笑出声来,他总算是明白了那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说辞。
  
  十二哥在想些歪招的时候,总是能够那么大出其不意。
  
  “好好好。”
  
  赵祯脸上带着笑意,随即揉了揉自己的肚子:“我真的肚子饿了,羊杂汤什么时候能熟啊?”
  
  “焦明。”
  
  宋煊喊了一声。
  
  东京城有什么事情发生,很难会瞒住。
  
  尤其是禁军大规模借贷一事,更是让人议论纷纷。
  
  毕竟官家要选亲卫,跟他们这帮大头兵借钱有什么用?
  
  难不成他们贿赂官家,谁给的钱多,谁能当官家的亲卫?
  
  像这种离谱的猜测,从来不会少。
  
  东京城各色人物都有,但是幻想皇帝有个金锄头的群体大有人在。
  
  这件事着实是稀奇。
  
  连带着潜藏在东京城的各国密探都有些不理解,赵宋皇帝为什么会突然这么干。
  
  辽国的密探是知道大辽国内的佛家是极为繁盛的。
  
  从景宗到如今的皇帝,对于佛教的支持,使其在辽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待到辽圣宗继位,更是大力发展佛教,随即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末法时代。
  
  同时辽国在与周边部族互动的过程当中,通过宗教来影响他们。
  
  著名的寺庙辽国也没少建造。
  
  诸如天津蓟州区的独乐寺,始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年),梁思成曾评价其“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
  
  辽国密探虽然不理解,但是也能明白,兴许能够通过这件事给大宋找点事情去做。
  
  若是宋国的僧人都心向辽国,这未免不是一件天大的功劳啊。
  
  不光是正统国家的争夺,正统佛教,辽国也愿意争夺。
  
  因为大辽宣称自己继承的是唐朝正统。
  
  他们以前是沐浴在天可汗的光辉下,但是老大哥倒了,他们这帮作为小弟混出头崛起了,契丹建国的时候,大宋连个影子都没有呢。
  
  大辽前几代皇帝还没有那么自信,对于中国文化是有些自卑的,认为自己是蕃人,不配坐在中国的正位上。
  
  但随着国力增强,他们自称炎黄子孙,将尧舜视为祖先,并且在墓志铭以及国书当中明确使用中国称谓,强化文化认同。
  
  自从澶渊之盟签订后,契丹对于自己是正统这件事就越发的认同。
  
  因为在国书上,虽然宋朝写了契丹,但是还写上了南北朝,这就说明宋和辽是平等的两个国家,并不是中国与狄夷的关系。
  
  当时王曾职位不高,看出来不妥,给真宗皇帝上疏,请求他抹去南北朝,因为这三个字就表明了咱们跟他们平起平坐,太给他们脸了。
  
  但是为时已晚,国书都到了契丹人手中,属于木已成舟,无法改变了。
  
  可在日常外交上,宋朝依旧把辽国是这的座位安排在后面,宋朝使者去辽国,要坐在朝堂上最靠前的位置。
  
  只能在这上面争一争了。
  
  西夏李明德派来的细作,对此也表示不解。
  
  因为西夏与佛家之间的联系,也是十分的紧密。
  
  为此,西夏还派人来宋朝求赐佛经,然后建造佛塔来供奉,主要也是通过宗教来巩固自身的统治。
  
  但是宋朝并不需要佛家来维持统治,儒家对于佛家也是极为防范的。
  
  更不用说真宗皇帝对于道教更多的信任,这份超规格待遇并没有因为刘娥礼佛就转变过来。
  
  赵祯他们高兴的在这里喝着羊杂汤泡馍。
  
  但是大相国寺的事情,连带着方丈都被惊动了。
  
  几个僧人坐在一间房里商议。
  
  “方丈,我派人去打听过了,不仅是咱们这里,连带着其余三院皆是有大批禁军前去借贷,他们是受到枢密院的驱使。”
  
  “枢密院?”
  
  方丈胡须花白,他手里念着佛珠,细细思索。
  
  “方丈,我们不能在往外借贷了,若是他们都不还钱,怕是多年财富便会亏空。”
  
  “是啊。”
  
  “他们集体来借,到时候一个人都不还,无忧洞、没命社都不敢去招惹他们。”
  
  “此事既然是枢密院所做,那我等还是要去面见大娘娘,请求她下令制止。”
  
  方丈手里的佛珠依旧没有停止转动:
  
  “皇城司抄没账簿之事,你们竟然一点想与我说的意思都没有?”
  
  虽然方丈平日里对高利贷这件事并不放在心上,但不代表他不知道寺院里的事情。
  
  尤其是皇城司搞出来的动静也不小。
  
  人家能够一击就找到账簿所在,那就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突然袭击。
  
  “皇城司说我大相国寺与辽国密探勾结,此事乃是诬陷,故而没有同方丈细说,等他们还我大相国寺一个清白。”
  
  “清白?”
  
  方丈白眉下的眼睛睁开,扫视了一圈屋子里的人:
  
  “老衲虽然老了,但是耳不聋眼不花,有没有做过,你们心中清楚。”
  
  “辽国佛教昌盛,他们托人送来书信友好沟通,并无其余事情。”
  
  “是啊,我等僧人如何能泄密?”
  
  “方丈,如今纠结此事已然没有意义,不如先解决眼前的麻烦。”
  
  “因为许多禁军来借贷,不知道怎么回事,有好几家来长生库吃利息的人,都把钱给提走了。”
  
  “如此消息传开,怕是借贷的人越来越多,取走长生库里的钱也越来越多。”
  
  方丈对于这些僧人的抱怨毫不在意:
  
  “取走就取走,借贷就借贷,你们不要阻拦,若是阻拦,后果会更加严重。”
  
  “方丈,城内禁军超过十万人,若是人人来借贷,我大相国寺哪里有那么多钱财可以借出去?”
  
  “那便把铜像融了,卖给官府,换取铜钱。”
  
  方丈极为果断的开口道:
  
  “账簿都落入了皇城司的手中,你们觉得此事还是两个枢密使决定的吗?”
  
  他们没有经历过周世宗灭佛,但是方丈年纪大了,当然经历过。
  
  这种还算是温和的呢。
  
  若是来个不温和的,大相国寺能存在。
  
  但是这些僧人能不能存在,那就不是自己能够做主的了。
  
  “难不成是大娘娘?”
  
  几个僧人面面相觑,因为没有人觉得是当今的官家赵祯。
  
  他能有什么权力啊?
  
  官家如今连禁军都掌控不了,全都以他年幼,由法统上的母亲名义所掌握。
  
  若是大娘娘,就没有人敢去顶着去请求。
  
  这也是他们请方丈出山的意图。
  
  “可是长此以往,我寺中钱财便会全都没有了。”
  
  方丈的长眉连动都没有动,依旧是那个主意:
  
  “把佛像卖给官府换钱。”
  
  “方丈,不可啊。”
  
  “是啊,如何能把佛像卖给官府?”
  
  方丈手中的佛珠依旧缓慢而有力的转动:
  
  “若是想要度过此劫,必须要这般做,否则大相国寺便再也没有明天了。”
  
  “得罪了皇家,你们还想抱着这只下金蛋的鸡,痴心妄想罢了。”
  
  方丈什么都知道,但是他什么也管不了。
  
  大相国寺随着他把住持的位置交出去,便已经走向了赚钱的道路上去。
  
  许多僧人都乐此不疲的炫耀着自己挣了多少钱。
  
  现在和该有此劫难!
  
  方丈很淡定,但是其余人不淡定。
  
  他们好不容易搞来的钱财,就想着钱生钱呢,如何能够被那些贼配军轻易搞了去?
  
  就算佛家说割肉喂鹰,但真正割肉的时候,哪个和尚能愿意割自己的肉啊?
  
  待到几个人出了方丈的清修之所,依旧聚集在一起:
  
  “既然其余三家都有如此遭遇,不如我们一起商议一二,兴许能想出好办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