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赵构彻底不装了!岳飞的无力……
第十二章 赵构彻底不装了!岳飞的无力…… (第1/2页)“大王,臣以为,此事关系重大,须得从长计议!”汪伯彦几乎是立刻上前一步,躬身作揖,语气沉痛却意有所指。
他抬起头,目光恳切地看着赵构。
“太子殿下虽脱困于汴梁,然如今中原遍地烽烟,金兵铁骑四布。”
“我等若贸然救援,非但难以成事,反倒可能暴露太子行踪,招致金人围追堵截。”说着,他话锋一转,声音变得凝重:
“为今之计,当以保全宗室血脉为重。”
“臣以为,大王当速速南下应天府,召集四方勤王之师。”
“待站稳根基,兵力充足之时,再遣精兵北上接应,方为上策。”
“至于太子殿下……”汪伯彦说到这里,微微一顿,语气变得深沉:
“唯有暂避锋芒,隐匿行踪,方是万全之策。但愿天佑大宋,使太子能避过此劫。”
一番话说完,就算是刘浩这个不是赵构核心决策圈的武将,都听明白了。
这番话,表面上是为太子安危着想,实则句句都是放弃救援,字字未言加害,却字字都将太子推向了自生自灭的境地。
“南下聚势”、“暂避锋芒”、“从长计议”,所有这些词的潜台词都一个意思:我们不会立即救援,太子的生死,听天由命。
破庙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汪伯彦表态了,其他软骨头自然也不能落后,黄潜善立刻趋前附和。
“汪相公所言极是!”
“大王,如今金人哨骑游弋,我军疲敝,实不宜与虏骑争锋于野。”
“太子殿下若能得天庇佑,自会遇难成祥。当务之急,是保大王万全,速离这是非之地南下,以图后举啊!”
他的话语急促,仿佛金兵下一刻就要杀到门前。
耿南仲捋着胡须,声音低沉却清晰:
“祖宗基业为重。保大王就是保大宋,大王身系天下臣民之望,岂可因小失大,轻身犯险?若大王有失,则大宋真无望矣!”
耿南仲说话间,将“小”字咬得特别重,其意指谁,不言自明。
然后就是张俊、杨惟忠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急切的向赵构表态。
虽无一句明言放弃太子,却已将“南下自保”塑造成了唯一“正确”的选择,字字句间,已将那位流亡的太子置于死地。
刘浩的脸色也在这一刻,变得极为精彩,眼神中的期盼也立刻消散于无形,他不傻,自然听出了这番话中的深意。
赵构见此,眼底闪过满意之色。
而后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面色铁青,紧握拳头的刘浩身上。
此人是个忠臣,并且以宗泽为首。
如今算是他护卫大军中,唯一的一股不安定因素了。
“刘将军,”赵构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诸位相公所言,皆老成谋国之见。孤亦心痛如绞,恨不能即刻提兵救援太子,以全叔侄之情、君臣之义。”
他微微叹息,语气变得无比沉重:
“然,孤既受父皇密旨,开大元帅府,承天下之重,便不能因私废公,逞一时之勇而置社稷于不顾。”
“若因孤决策失误,致使大军覆没,则非但太子无人可救,这大宋最后一点骨血与指望,也将断绝于孤之手!”
“届时,孤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赵构的目光紧紧锁住刘浩,语气陡然变得锐利:
“刘浩,你乃前军统帅,勇冠三军,更当明白审时度势、顾全大局之理。”
“孤问你,此刻,是应即刻北上,行那可能暴露太子、招致全军覆没之险的‘忠勇’,还是应暂避锋芒,南下聚势,以待来时,行那真正能中兴宋室的‘大忠’?”
之前还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番话说出来,已经是毫不掩饰的施压了。
直接将“北上救援”定义为“逞匹夫之勇”、“因私废公”,而将“放弃”拔高到了“顾全大局”、“行大忠”的层面。
这顶大帽子压下来,刘浩若再坚持,便成了不顾社稷、不识大体的罪人。
这个时候,赵构彻底不装了!
他根本不怕他人看出自己放弃太子,甚至是自己的野心!
刘浩身躯微震,他能感受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康王的话语虽缓,其中的威压却冰冷彻骨。
他嘴唇翕动,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将无尽的悲愤与无奈化为一声粗重的喘息。
他缓缓松开紧握的拳头,指甲几乎掐进了掌心,头颅一点点低下,避开了赵构那迫人的视线,用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声音说道:
“末将……末将愚钝。”
“大王与诸位相公……深谋远虑,所言极是,末将……遵令!”
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他又能如何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