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悲歌 >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2/2页)

“陛下,”王承恩道,“现在杨鹤、朱之冯、吴尔成已经被抓,朱常洵和朱由崧被软禁,要不要把他们都杀了,以儆效尤?”
  
  崇祯摇了摇头:“不能杀。朱常洵是皇叔,朱由崧是堂弟,要是杀了他们,会引起其他藩王的恐慌,说不定真的会起兵谋反。再说,咱们没有真凭实据证明他们谋反,杀了他们,会被人说朕刻薄寡恩。”
  
  “那陛下打算怎么处置他们?”王承恩问道。
  
  崇祯沉吟了片刻:“这样,你去告诉朱常洵,就说朕知道他在河南有些不法之事,但念在亲情的份上,不予追究。不过,他名下的四万多亩良田,要交出三万亩,分给河南的百姓;府里的金银珠宝,要拿出一百万两,充入国库,作为辽东军饷。若是他答应,就放他回洛阳,继续当他的福王;若是不答应,就把他软禁在京城,一辈子别想回去。”
  
  王承恩眼睛一亮:“陛下英明!这样既削了福王的实力,又能安抚其他藩王,还能得到良田和军饷,真是一举三得!”
  
  “还有,”崇祯补充道,“杨鹤、朱之冯、吴尔成勾结藩王,图谋不轨,罪大恶极,一律斩立决,首级传示河南各府县,以儆效尤。张国纪忠心耿耿,赏白银一万两,升为辽东总兵,协助袁崇焕守边。”
  
  “臣遵旨!”王承恩躬身应下,赶紧退下去办。
  
  当天晚上,王承恩去了京郊的福王行宫,把崇祯的条件告诉了朱常洵。
  
  朱常洵听完,气得浑身发抖。交出三万亩良田和一百万两白银,这相当于断了他的半条命!可他知道,他没有别的选择。要是不答应,就会被软禁在京城,一辈子没有自由;要是答应了,至少还能回洛阳当他的福王。
  
  “好,朕……臣答应!”朱常洵咬着牙说道,把“朕”字又改成了“臣”。
  
  王承恩满意地点了点头:“王爷明智。陛下说了,只要王爷交出良田和白银,就既往不咎,明天就派人送王爷和世子回洛阳。”
  
  朱常洵没有说话,只是狠狠地瞪着王承恩,眼神里满是不甘和愤怒。可他知道,他斗不过崇祯,只能认栽。
  
  第二天,朱常洵被迫签下文书,交出三万亩良田和一百万两白银。崇祯皇帝派人把他和朱由崧送回了洛阳,同时下旨,将福王交出的良田分给河南百姓,白银充入国库。
  
  河南的百姓得知消息后,无不欢呼雀跃,纷纷称颂崇祯皇帝是“圣明之君”。而杨鹤、朱之冯、吴尔成被斩立决,首级传示河南各府县,吓得河南的官员再也不敢和藩王勾结。
  
  其他藩王得知福王的下场后,也都人心惶惶,赶紧主动交出一部分良田和财产,以示忠心。崇祯皇帝趁机下旨,整顿藩王封地,要求藩王们按亩缴纳赋税,不得欺压百姓。虽然没有彻底解决藩王问题,但也缓解了国库的压力,安抚了百姓。
  
  处理完福王的事,崇祯皇帝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坐在文华殿的书案后,拿起袁崇焕送来的捷报——皇太极撤退后,袁崇焕趁机整顿辽东防务,修筑锦州、宁远的城池,训练兵马,还从山东、河北招募了两万流民,充实辽东兵力。辽东的局势,越来越稳定了。
  
  “陛下,西北急报!”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打断了崇祯的思绪,“陕西巡抚胡廷宴派人送来急报,说陕西延安府发生大旱,颗粒无收,百姓们吃树皮、挖草根,已经有流民开始聚集闹事了!”
  
  崇祯心里一沉。西北旱灾他早就知道,之前已经拨了一百万两赈灾银,怎么还会有流民闹事?
  
  “急报呢?呈上来!”
  
  小太监递上急报。崇祯打开一看,脸色越来越沉。上面写着:陕西延安府自天启七年入夏以来,滴雨未下,田地干裂,庄稼全部枯死。百姓们先是吃树皮、挖草根,后来草根树皮都被挖光了,就开始吃观音土,很多人吃了观音土后腹胀而死。陕西巡抚胡廷宴虽然收到了朝廷的赈灾银,却只拨了十万两给延安府,剩下的九十万两都被他和地方官员私分了。赈灾粮也被层层克扣,到百姓手里的只有原来的三成。如今,延安府已经聚集了上万流民,为首的是一个叫王二的农民,带着流民冲进了府衙,抢走了粮仓里的粮食,还杀了延安知府!
  
  “好一个胡廷宴!”崇祯猛地把急报摔在地上,气得浑身发抖,“朕拨了一百万两赈灾银,他竟敢私分九十万两!真是胆大包天!”
  
  王承恩赶紧上前劝道:“陛下息怒,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咱们现在赶紧派钦差去陕西,查抄胡廷宴的家产,把赈灾银追回来,再安抚流民,免得事态扩大。”
  
  崇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怒火:“传朕的旨意!命户部侍郎温体仁为钦差大臣,率领五百锦衣卫,即刻启程前往陕西!查抄胡廷宴及其党羽的家产,追回被私分的赈灾银;斩杀王二为首的流民头目,安抚其余流民,给他们分发粮食和土地;陕西的官员,凡是参与私分赈灾银的,一律革职查办,情节严重的,就地正法!”
  
  “奴才遵旨!”王承恩躬身应下,赶紧退下去传旨。
  
  温体仁是崇祯登基后提拔起来的官员,为人正直,办事干练,让他去陕西处理赈灾事宜,崇祯还算放心。
  
  可他心里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西北的旱灾越来越严重,流民越来越多,若是不彻底解决,迟早会酿成大祸。
  
  “陛下,清查阉党委员会乔大人求见,说阉党余孽已经清查得差不多了。”小太监进来禀报。
  
  崇祯皱了皱眉:“让他进来。”
  
  乔允升快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册,脸上带着几分疲惫:“陛下,经过一个月的清查,阉党余孽已经基本肃清。共查处阉党成员两百三十四人,其中斩立决三十人,流放三千里五十人,革职查办一百五十四人;查抄阉党家产共计白银一千两百万两,黄金十万两,古玩字画、田地房产无数,折合白银约一千五百万两,已经全部充入国库。”
  
  崇祯点了点头:“做得好。乔爱卿,辛苦你了。清查阉党虽然基本结束,但还有两件事你要办:第一,把所有阉党成员的名字和罪状整理成册,刊印成书,发放到全国各地,让百姓都知道阉党的罪行;第二,对那些被阉党诬陷的官员,逐一核查清楚,恢复他们的名誉和官职,对他们的家属予以抚恤。”
  
  “臣遵旨!”乔允升躬身应下。
  
  乔允升走后,文华殿里安静下来。崇祯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天空。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可他的心里却布满了乌云。福王的事刚解决,西北又出了流民闹事,阉党虽然肃清了,但朝堂上还有东林党人在暗中作梗,辽东的皇太极也只是暂时撤退,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陛下,皇后娘娘派人来请您去坤宁宫用膳。”小太监进来禀报。
  
  崇祯回过神:“知道了,朕这就去。”
  
  走进坤宁宫,周氏正站在殿门口等他,见他进来,赶紧上前迎了两步,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陛下今日看着脸色不好,是又有什么烦心事了?”
  
  崇祯握住她的手,叹了口气:“陕西延安府发生大旱,流民聚集闹事,杀了知府。朕拨了一百万两赈灾银,结果被陕西巡抚胡廷宴私分了九十万两,真是气死朕了!”
  
  周氏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陛下,流民闹事可不是小事,若是处理不好,恐怕会引发民变。您派去的钦差大臣可靠吗?”
  
  “朕派了温体仁去,他为人正直,办事干练,应该能处理好。”崇祯道,“只是西北的旱灾越来越严重,流民越来越多,若是不彻底解决,迟早会出大问题。”
  
  周氏拉着崇祯走进殿内,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陛下,先吃饭吧,吃完饭再慢慢想办法。臣妾给您做了您最爱吃的红烧肉。”
  
  崇祯坐在桌前,拿起筷子,却没什么胃口。他一边吃,一边和周氏聊起陕西的灾情,聊起如何解决流民问题。
  
  周氏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给崇祯夹菜,轻声道:“陛下,流民问题的根源是旱灾和官员腐败。若是能解决旱灾,严惩腐败官员,给流民分田分粮,流民自然会安定下来。臣妾听说,江南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经常发生洪涝灾害,而西北却因为缺水而干旱。陛下若是能下令修缮江南水利,再开凿运河,把江南的水引到西北,或许能缓解西北的旱灾。”
  
  崇祯眼睛一亮:“皇后说得有道理!只是开凿运河工程量太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国库虽然有了些钱,但还要用于辽东军饷和其他开支,恐怕难以支撑。”
  
  “陛下可以先从修缮江南水利开始,慢慢来。”周氏道,“另外,臣妾愿意拿出坤宁宫的一部分钱财,用于赈灾和修缮水利,也算为陛下分忧。”
  
  崇祯心里一暖,握住周氏的手:“皇后,谢谢你。朕怎么能让你拿出自己的钱财?国库虽然不充裕,但挤出一些钱修缮江南水利还是可以的。”
  
  周氏笑了笑:“陛下,臣妾是大明的皇后,大明的百姓就是臣妾的亲人。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臣妾拿出些钱财又算得了什么?”
  
  崇祯看着周氏温柔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感激。有这样一位贤良淑德的皇后,真是他的福气,也是大明的福气。
  
  吃完饭,崇祯在坤宁宫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回文华殿。刚走到殿门口,就见王承恩急匆匆地跑过来,脸上带着几分喜色。
  
  “陛下,好消息!温体仁大人派人送来急报,说他已经抵达陕西延安府,查抄了胡廷宴的家产,追回了被私分的九十万两赈灾银,还斩杀了王二为首的流民头目。现在,流民已经被安抚下来,正在给他们分发粮食和土地,陕西的局势已经稳定了!”
  
  崇祯心里一松:“太好了!温体仁果然没让朕失望!”
  
  “还有,”王承恩接着说道,“袁崇焕大人也派人送来急报,说他在辽东招募了两万流民,训练成了一支精锐的‘辽军’,还修缮了锦州、宁远的城池,加固了防线。皇太极派使者来求和,袁崇焕没有答应,还把使者骂了回去,说等五年复辽后,再率军攻打后金都城!”
  
  崇祯笑了:“好!袁崇焕真是有骨气!朕没看错他!”
  
  王承恩见崇祯心情好转,也开心地笑了:“陛下,现在福王的事解决了,阉党肃清了,陕西的流民安定了,辽东的局势也稳定了,大明终于有了起色!”
  
  崇祯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虽然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他去解决,但只要他坚持不懈,只要有袁崇焕、温体仁这样的忠臣良将辅佐,只要有周氏这样的贤后支持,他一定能把大明治理好,实现五年复辽的宏愿,让百姓安居乐业。
  
  可他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后金大汗皇太极见求和不成,正在暗中联络蒙古部落,准备再次率军攻打辽东;东林党人钱谦益、钱龙锡见崇祯威望日盛,心里更加不满,开始暗中勾结朝中官员,准备给崇祯制造麻烦;西北的旱灾虽然暂时得到缓解,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流民依旧在暗中聚集,一个更大的农民起义风暴正在形成……
  
  “陛下,天色不早了,您该歇息了。”王承恩见他脸色疲惫,小心翼翼地说道。
  
  崇祯点了点头:“好吧。对了,明天早朝,你提醒朕,要嘉奖温体仁和袁崇焕,给他们加官进爵,赏赐金银,让朝中官员和辽东将士们知道,朕不会亏待忠臣!”
  
  “奴才遵旨!”王承恩躬身应下。
  
  崇祯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文华殿里点上了蜡烛,昏黄的烛光映照着他年轻却坚毅的脸。他知道,他的皇帝之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不会退缩,会一步步走下去,为了大明,为了百姓,拼尽全力!
  
  列位看官,福王风波平息,陕西流民安定,辽东局势稳定,崇祯皇帝终于迎来了登基后的一段安稳日子。可皇太极的再次来袭、东林党的暗中作梗、西北潜藏的农民起义危机,又会给崇祯皇帝带来哪些新的挑战?袁崇焕的“五年复辽”大计能否顺利推进?
  
  咱们下回分解——且听第六章“后金再犯:崇焕死守宁远城,皇太极兵败退草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