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四章 骆宾王:天才诗魂的重生

第四章 骆宾王:天才诗魂的重生

第四章 骆宾王:天才诗魂的重生 (第2/2页)

骆宾王把这种矛盾写进诗里,没想着“解决”,只是“记录”——记录一个寒门士子的挣扎,记录一个时代的迷茫。正是这种“不掩饰的矛盾”,让他的诗比其他三杰的更真实,更有烟火气。
  
  侠气与文心:一半是荆轲,一半是诗人
  
  骆宾王这辈子,最让人佩服的,是他身上的“侠气”——他不只是个文人,还是个敢打抱不平、敢跟权贵叫板的“侠客”。
  
  他年轻的时候,在兖州当小官,看见一个恶霸欺负老百姓,抢人家的钱,还打人。周围的人都不敢管,只有骆宾王冲上去,指着恶霸的鼻子骂:“你凭什么欺负人?赶紧把钱还了,不然我送你去官府!”
  
  恶霸笑了:“你一个小官,也敢管我的事?”说着就要打他。
  
  骆宾王也不怕,抄起旁边的一根棍子,跟恶霸打了起来。最后把恶霸打跑了,老百姓都围着他道谢,他却摆摆手:“没什么,我就是看不惯有人欺负人。”
  
  那时候的他,满脑子都是“少年任侠气,奋烈自有时”的念头,想着要像荆轲那样,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他还写过一首《于易水送人》,里面说“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他站在易水边,想着荆轲刺秦的故事,心里热血沸腾,觉得自己也该像荆轲那样,为了正义,不怕死。
  
  后来,他才发现,“侠气”在官场里,根本不管用。
  
  他在长安当官的时候,看见一个士族子弟仗着家世,欺压百姓,抢人家的田地。他看不过去,就写了封奏折,弹劾那个士族子弟。结果呢?奏折石沉大海,他还被那个士族子弟排挤,贬到了临海当县丞——一个芝麻大的小官。
  
  那时候的他,才明白:“侠客”的那套,在权力面前,太弱小了。他写《久戍边城有怀京邑》,里面说“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满是悲怆——他想替百姓做事,却只能远在边城,什么也做不了;他想当“侠客”,却连自己都保护不了。
  
  这种“侠气”与“文心”的碰撞,让他的诗多了股“硬气”。
  
  他写《讨武曌檄》的时候,其实知道起义很难成功——徐敬业的兵力比武则天差远了,可他还是写了,因为他觉得“就算死,也要把心里的话喊出来”。他在檄文里骂武则天“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骂她“杀姊屠兄,弑君鸩母”,把所有的不满都写了出来,一点也不藏着掖着。
  
  有人说他“傻”,说他“不怕死”。
  
  他却笑着说:“我是文人,也是侠客。文人要写真话,侠客要敢做事。就算死,我也不后悔。”
  
  起义失败后,他躲在逃亡的路上,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被抓,心里既难过又坦然。他写了首《畴昔篇》,里面说“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他想,要是能像隐士那样,住在山里,听风看月,也挺好。可他知道,自己做不到——他的“侠气”不允许他“躲起来”,他的“文心”不允许他“不说话”。
  
  诗魂重生:失踪的人,不朽的诗
  
  公元684年的冬天,洛阳大狱里的蝉不叫了。
  
  有一天,狱卒去送饭,发现骆宾王的牢房空了——铁窗被撬开了一道缝,囚衣扔在地上,只有那张写着《在狱咏蝉》的纸,还贴在石壁上。
  
  没人知道骆宾王是怎么逃出去的,也没人知道他逃出去后去了哪里。
  
  有人说,他逃到了扬州,躲在一个老百姓家里,后来病死了;有人说,他逃到了杭州,在灵隐寺当了和尚,还跟诗人宋之问对过诗;还有人说,他逃到了海边,乘船去了日本,再也没回来。
  
  反正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骆宾王这个人。
  
  他的诗,却没消失。
  
  《在狱咏蝉》被人抄下来,传遍了全国,那些跟他一样的寒门子弟,读着“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都想起了自己的委屈;
  
  《帝京篇》成了写长安繁华的“千古第一诗”,后来的诗人写长安,都要学他的笔法;
  
  《讨武曌檄》被收录进史书,连武则天后来都让人把它刻在石碑上,说“这么好的文章,可惜写得不是时候”;
  
  还有《于易水送人》,成了侠客们最喜欢的诗,每次有人送别,都会念一句“今日水犹寒”。
  
  杜甫读了他的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他正名;白居易读了他的诗,说“骆生何太甚,救杀亦多端”,佩服他的勇气;苏轼读了他的诗,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羡慕他的侠气。
  
  一千多年后,有人在洛阳大狱的遗址上,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在狱咏蝉》的全文。有个小孩问大人:“这个骆宾王,到底是谁啊?”
  
  大人笑着说:“他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侠客。他虽然失踪了,可他的诗,一直活着。”
  
  是啊,骆宾王的人,可能“陨落”了——他没当上官,没干成“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后还成了“逃犯”;可他的诗魂,早就“重生”了——他的诗,记录了一个寒门士子的挣扎,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迷茫,更记录了文人的骨气和侠客的勇气。
  
  现在,我们再读《在狱咏蝉》,读到的不只是一只蝉的悲鸣,更是一个文人的坚守;
  
  再读《帝京篇》,读到的不只是长安的繁华,更是一个时代的矛盾;
  
  再读《于易水送人》,读到的不只是送别的悲伤,更是一个侠客的勇气。
  
  骆宾王可能没想到,这辈子最“成功”的事,不是当官,不是起义,而是写出了这些诗——这些诗,像一束光,照亮了初唐的文坛,也照亮了后来无数寒门子弟的路。
  
  他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他的诗魂,却永远活在每一个读他诗的人心里。这,就是天才诗魂的“重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