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弃徒
青云弃徒 (第1/2页)小说名:凡尘纪
第一章青云弃徒
青云宗,外门,杂役区。
时值深秋,山风已带凛冽,卷起地上枯黄的落叶,打着旋儿,撞在低矮破旧的柴房门板上,发出“哐啷”的轻响。
陈凡坐在冰冷的石墩上,手中握着一柄钝口的柴刀,正对着一根坚硬如铁的“铁木”较劲。他每一次劈落,都用了巧劲,瞄准木材天然的纹理缝隙,但即便如此,柴刀也只能勉强嵌入半分,反震力让他虎口发麻。
他穿着浆洗得发白的灰色杂役服,身形略显单薄,面容说不上俊朗,却有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沉静。尤其是一双眼睛,漆黑,深邃,不像一个十六岁少年该有的眼神,倒像是一口古井,映不出漫天流转的灵气,只沉淀着属于自己的冷寂与清明。
这里是修仙宗门,空气中弥漫着肉眼不可见,却能被修行者清晰感知的天地灵气。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灵气是生命的源泉,是力量的根基。每当朝阳初升或月华洒落,外门弟子们都会抓紧时间吐纳,贪婪地汲取着每一丝灵气,以期早日筑基,脱离凡胎。
唯有陈凡,是个例外。
绝灵之体。
一个被“天道”遗弃的标识。在这灵气即真理的世界,无法感应灵气,便意味着与大道无缘,是比凡人更彻底的“无用的存在”。因为凡人至少还有一丝微末的感应可能,而他,是彻底的“无”,是规则的绝缘体。
三年前,他被青云宗一位心善的执事带回宗门,曾一度被检测出体内隐有异象,被误认为是某种隐性的顶级灵骨,引得小范围关注。然而,很快,残酷的真相被揭开——那并非灵骨,而是一种无法理解的“死寂”。希望有多大,失望后的践踏就有多狠。他从潜在的“天才”跌落成宗门之耻,最终被发配到这杂役区,与柴米油盐为伍,自生自灭。
“哟,这不是我们的‘陈天才’吗?今天劈了多少柴了?够不够厨房烧一壶‘灵泉’啊?”一个充满戏谑的声音响起。
几名穿着略好些的灰色外门弟子走了过来,为首的名叫赵虎,炼气三层,在外门弟子中算是中游,惯会欺压杂役,尤其喜欢找陈凡的麻烦。
陈凡眼皮都没抬一下,依旧专注地对付着手中的铁木。他的动作不快,却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仿佛每一次抬起、落下,都经过精确的计算。
见陈凡无视自己,赵虎感觉受到了侮辱,脸上挂不住,上前一步,一脚踢散了陈凡好不容易码好的柴堆,冷笑道:“废物就是废物,连劈柴都这么慢!知不知道因为你这绝灵之体,我们这片区域的灵气都稀薄了?真是晦气!”
旁边几个弟子也跟着起哄。
“虎哥说的对,跟这种废物待久了,怕不是连我们的资质都要受影响。”
“听说他家族因为他,在老家都抬不起头来,真是灾星!”
“要我说,宗门早就该把他赶下山去,留在这里白白浪费粮食。”
恶语如刀,刮骨蚀心。若是三年前的陈凡,或许会愤怒,会不甘,会攥紧拳头指甲深陷掌心。但如今,他只是缓缓放下柴刀,抬起头,平静地看着赵虎等人。
那眼神太过平静,没有愤怒,没有卑微,甚至没有一丝波澜,就像在看几块会说话的石头。这种平静,反而让赵虎感到一阵莫名的压力和不自在。
“你看什么看?”赵虎色厉内荏地喝道。
陈凡淡淡开口,声音没有起伏:“赵师兄,若我没记错,今日轮到你当值看守药园酉时方向的‘清心草’。此时已是申时三刻,从此处到药园,以你的脚程,最快也需两刻钟。清心草每日需在酉时正刻以‘小云雨诀’滋养,误了时辰,药性受损,执法堂的责罚,你担待得起?”
赵虎一愣,下意识地计算时间,脸色顿时一变。他确实忘了这茬,经陈凡一提,才惊觉时间紧迫。但他嘴上不肯认输,强辩道:“要你多嘴!老子自然记得!”
说罢,也顾不上再找陈凡麻烦,狠狠瞪了他一眼,带着人匆匆离去,背影颇有几分狼狈。
周围看热闹的杂役们窃窃私语,看向陈凡的目光多了几分诧异。他们没想到,这个平日沉默寡言的“废物”,不仅记得赵虎的职责,连宗门规矩和时辰都算得如此精准。
陈凡重新低下头,拿起柴刀,继续劈砍。对他而言,记住这些琐碎信息,如同呼吸般自然。无法修炼,他便有大量的时间观察、记忆、思考。宗门发放的基础功法秘籍,他虽不能练,却早已倒背如流,甚至能指出其中几处在他看来逻辑不通、效率低下的运行路线。药草图谱、矿物志、宗门规条、乃至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都是他研究的对象。
在外人眼中,他是个挣扎在底层、毫无希望的废物。
但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他正在以一种无人能理解的方式,疯狂地汲取着关于这个世界的“数据”。
夜幕降临,寒风更甚。
杂役们的居所没有保暖阵法,冰冷刺骨。大多数杂役只能依靠微薄的体质硬抗,或者挤在一起取暖。陈凡独自躺在冰冷的板铺上,盖着单薄的棉被,却似乎感受不到寒冷。
他的意识,沉入了一种奇特的“内观”状态。
这不是修炼,因为他依旧感应不到丝毫灵气。但不知从何时起,他发现当自己极度专注时,眼前的世界会变得“不同”。
不再是山、水、木、石,而是无数细密、杂乱、却又遵循着某种更深层规律的“线条”和“光点”。它们流动、碰撞、交织,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一切表象。修炼者吸收的“灵气”,在陈凡的“视野”中,是一种呈现特定波动态势的能量流。而宗门那些被奉为圭臬的阵法符文,在他眼中,更是充满了不和谐的“断点”和“扭曲”,就像一段段漏洞百出、亟待优化的原始代码。
他无法吸收这些能量,但他开始能“理解”它们的结构和流动规律。
这,便是他那与生俱来、被视为废物体质根源的“天赋”——一种直指世界底层规则的“洞察力”。他来自另一个湮灭于时空长河的科技侧宇宙的灵魂烙印,带来的并非具体的科技造物,而是其文明巅峰对宇宙认知的终极哲学与方**——《万物数理架构学》的种子。这种子与这个玄幻世界的规则碰撞、适应,最终在他这个“绝灵之体”上,开出了诡异的花。
“引力常数近似9.8,但存在区域性波动,与地脉灵气浓度呈正相关……能量守恒定律在此界需加入‘灵能质能方程’进行修正……那道防护阵的能量逸散率高达百分之十五,节点处存在共振缺陷……”
他的大脑如同一个超频运行的处理器,无声地计算、推演着。这些推演毫无灵力波动,却是在从根本上解析这个世界的“物理规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